不用坐牢還想玩失蹤?區塊鏈來幫忙

“區塊鏈+社區矯正”,有助於實現社會治理人性化與精細化。

不用坐牢還想玩失蹤?區塊鏈來幫忙

不用坐牢的罪犯?沒錯,確實存在這一類人,這類人被稱為“社區矯正對象”。

那什麼是社區矯正呢?簡單來說,就是如果這個人犯罪行為較輕,那他就可以不用坐牢了,不用脫離社會,但是他需要在社區中接受管理、教育和改造。

對於社區矯正,實際場景中還存在著很多痛點。由於社矯對象需要公、檢、法、司和監獄共同管理,涉及多個職能部門,所以多個業務部門之間會存在信息壁壘,信息不對稱、約束行為減弱。相關工作人員也會出現徇私舞弊、受賄腐敗現象,當然,社矯對象也會出現“放虎歸山”的問題,比如跟你玩個失蹤。

近日,禪城發佈“區塊鏈+社區矯正”應用,藉此打造“社矯鏈”平臺。該項”應用的背後技術由IDHub支持。將通過平臺建立社區矯正溝通機制,實現公、檢、法、司信息的聯動處理,提高部門聯動監管質效。

在“區塊鏈+社區矯正”設計中,數據“上鍊”這一步,是由相關管理機構進行上鍊操作的。社矯系統的數據主要是社矯對象的個人身份、家庭情況、就業狀況、社會行為、信用記錄等信息。這些數據來源包含多個部門,如司法、公安、法院、檢查院等。

數據“上鍊”後,這些社區矯正對象的數據信息,可以使業務部門之間實現信息聯通、數據開放透明。檢察機關對司法行政部門的社矯工作可實現常態化、動態化監督。區塊鏈數據的不可篡改性,保證了社矯人員在社會矯正過程中,所有數據的真實有效,同時杜絕了避免徇私舞弊、受賄腐敗的事情發生。

社區矯正場景下,區塊鏈數字身份還可以與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生物識別系統,通過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面部、指紋信息採集,可以徹底改變傳統簽字方式和手機定位監管,取而代之由系統根據採集的信息進行自動識別和簽到。

此外,區塊鏈數字身份還可與社會信用評價模型進行對接。通過信用評價模型,可以把社矯對象的社矯記錄列入個人信用。一方面,司法局可以對錶現好的矯正對象提高信用指數,另一方面,司法局可以及時發現矯正對象的違法違紀跡象,有針對性地進行監管和教育,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

“區塊鏈+社區矯正”對於社矯對象來說,比較人性化。IDHub創始人曲明表示,“可以對社矯人員的個人隱私進行必要的平衡保護,保障矯正對象的人格尊嚴與正常生活,這是實現社會治理人性化與精細化、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方式。”

目前,該項目一期原型設計和開發已完成,二期信用評價體系將在今年底完成開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