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冬運營手記|大部分公司的運營體系,爛如手工作坊

縱然運營系統化有大量的優點,但在國內眾多的互聯網公司,依然不被受到重視,這是為什麼呢?本文作者將在此著重講述。enjoy~

劉瑋冬運營手記|大部分公司的運營體系,爛如手工作坊

01

作為一名互聯網運營人員,你或許有過如下痛苦的經歷:

(1)你在一家在線教育公司做渠道推廣

你的用戶每天會通過各種渠道註冊你們的網站,APP,留下電話。你的工作內容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每天到後臺拉取所有電話,然後發給公司的電話銷售們,讓他們一個個打電話去跟進銷售,然後每週,或者每月底,你會去找銷售部門統計具體的轉化進行總結,優化渠道。統計的過程麻煩而又混亂,你始終覺得自己不是在做運營,更像是在做統計員。

(3)你在一家設計師社區做用戶運營

你的運營後臺雖然可以清楚的顯示每天有多少設計師入駐,多少設計師發佈了多少作品,但你始終無法快速知道哪些設計師發佈的作品數據上漲最快;哪些設計師入駐了發佈的頻次很低;你想為平臺的設計師做一些分級分類,進行不同層次的用戶運營。但並沒有類似的功能;你想為潛力設計師發佈的作品進行快速優化,但他們已經陷入了茫茫的用戶人海,你想快速找到他們難上加難。你的用戶越來越多,但你做的運營越來越疲憊。

(4)你在一家現金貸公司做運營支持

(5)你是一家境外旅遊網站的推廣團隊負責人

類似這樣的運營困擾,每天都在發生。

02

運營流程,業務流程不通暢;大量重複性,統計性工作,手工性工作,沒有成就感;疲於奔命,要想達到目標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工作數據化呈現不夠快速,直觀,無法把控;運營工作無法快速複製,規模化,輸出不穩;等等等等

這種運營狀態,亦或者是運營體系,我都稱之為“手工作坊式”運營。

沒有系統化支持,純靠人工手動,堆人,堆時間,

而這種“手工作坊式”運營。大量存在於初創公司,B輪,C輪公司,甚至還有一些上市公司(是的,有些上市公司的運營體系也好不到哪裡去)。

我一直認為它是產品和公司的毒瘤。

尤其現在大量公司需要用戶高速增長,優質體驗的時候,這樣的“毒瘤”拖慢了進度,耗費了人力,浪費了資源,虛度了時間。

就好比當你希望產品的運營能夠飛起來的時候,根本飛不起來。

那這種手工作坊式的運營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沒有重視“運營系統化”。

03

如果這件事情能讓系統幫你去做,那就不要自己去做。

我認為這是“運營系統化”的核心,但它能幫助你的不僅僅於此。

首先,運營系統化能夠減少重複勞動,增加人效

比如在前面舉的例子中,運營人員做好系統化的推進,完全可以將用戶電話留存到銷售跟進完整鏈路打通,減去諸多的統計,轉送的環節,甚至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讓系統自動生成各渠道的轉化報表。

其次,運營系統化能實時把控成本和節點

對於渠道投放或者市場推廣的同學來說,運營系統化的意義更加重要。好的運營系統不僅可以實時監控各渠道來的流量,轉化,甚至可以幫你實時的計算出相應的ROI。

另外,這種把控成本不僅侷限於投放,比如在做市場推廣中,各地方的地推消耗,線下推廣,商家合作分成,分銷返利等等也可以利用運營系統化達到監控成本,把控成本的目的。

然後,系統化可以讓運營人員直抓重點

運營團隊一定要清楚: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即使能哪怕能提升一點點效率,那系統化就有意義,就值得去做。

因為運營的很多工作都是長期的過程,今天省一小點點時間,長期以往,收穫巨大。

舉個例子,比如很多社區類APP為了第一時間挖掘,發現站內的優質用戶,都有很多系統機制。

比如某用戶發帖如果數據速度起的很快,會在後臺標紅顯示,方便運營人員查看,推薦;

再比如某用戶發帖被加精後,系統會提示用戶您發的帖子很優質,請添加工作人員聯繫方式領取獎勵……

這些系統機制都非常的簡單,但都會大幅度提高運營人員效率,幫助運營人員觸達工作的重點,避免了大量時間的瀏覽,篩選,聯繫,以及無意義的時間浪費。

最後,系統化可以增加員工的工作體驗

我覺得這是很多公司,老闆,負責人非常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

就是好的運營系統化是可以給員工帶來更好的工作體驗,減少離職率,讓員工更加有工作的專業感。

比如上面的那家境外旅遊公司,如果能有一個好用的CRM(客戶管理系統)幫助他們去接待所有用戶的諮詢,既能讓工作條理清晰,有條不紊,那員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感,專業感都會大大加強。

04

綜上所述,縱然運營系統化有大量的優點,但在國內眾多的互聯網公司,依然不被受到重視,這主要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是多方面的的:

首先,該體系需要公司CEO,或者運營團隊負責人有著全局的思維和視野

該體系需要公司CEO,或者運營團隊負責人有著全局的思維和視野,能夠認清這套運營體系的真正價值。

還真別說,別看上述內容看似簡單,但大部分互聯網工作者,創業者其實並不具備這樣的思維。這就好比做漢堡包的餐廳那麼多,能真正做大的只有麥當勞(麥當勞的餐飲管理系統全球領先)。

很多互聯網CEO都有一顆產品經理的心,但比較遺憾的是,諸多CEO只重視產品的前臺功能,卻不知道要讓這些功能發揮最大化,也需要好的系統化後臺的支持。

就好比你為產品做了一個短視頻功能,但運營人員根本無法通過系統去運營這個功能,那這樣的功能又有什麼意義呢?

其次,運營系統化需要公司長期投入一定的技術資源,不斷迭代以及長期耕耘

這一點也阻擋了大部分創業公司在此開拓的腳步,畢竟創業公司的資源都是緊張的,對於運營系統化這種時間長,見效慢的長期工程並不熱衷。

最後,運營系統化也需要基層運營工作者有這樣的意識

但很遺憾的是大部分運營新人,甚至是有著三四年經驗的資深運營,對此思考的並不多。這就決定了大家在做手上工作的時候,不會多想一步,不會進行推演,不會去想如何把它變成系統化,流程化,然後推動下去,最終達到減員增效,或者讓業務流程更通暢的目的。

這時可能有人反駁,運營系統化這種事情難道不應該是產品經理去推動嗎?

我個人認為把什麼都寄希望於產品經理,本身就是對運營不負責的想法。

畢竟運營人員每天大量接觸一線業務,知道自己的痛點,累點,頭疼點,只有運營人員親自去策劃,推進這樣的系統,才能真正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

05

寫到這,讀者當中可能會有很多人表示不屑,認為我說的運營系統化並沒有太高價值。但事實是,運營系統化,一直都是眾多互聯網公司激烈競爭中的勝負手。

下面我舉兩個知名企業的例子:

在2016年的時候,某頂級互聯網外賣平臺決定開始全國擴張,並正式與其他外賣平臺展開市場份額爭奪戰。該平臺為了快速佔領二三線市場,在全國多個城市開通了業務,並實行高舉高打的推廣,各種補貼,優惠。但很快發現,公司成本雖然不斷加大,但各城市外賣單量卻始終無明顯增長。後來為了把控各城市的推進進度,更好的提升運營效率,節省成本,該外賣平臺上線了全國營銷監控系統,各地分站的負責人每天都要上傳各項數據,包括傳單,補貼,單量,客單價,新入駐餐廳等等。

在此營銷系統的幫助下,平臺對於各地進度有了非常清楚的認知,在調配資源,制定策略方面始終保持著極高的效率,同時也節省了很多無效補貼,一正一反,最終耗死了諸多競爭對手。

接下來的例子則是一家傳統企業,我認為也很有借鑑意義。

某大型K12教育輔導機構在成立早期始終面臨著教學質量不穩定,無法標準化,優質教師難招,易流失等情況。後來該機構創始人痛下決心,帶著諸多骨幹歷時多月開發了一套系統化的奧數課程。並將該課程優化到只要是正常大學生有一定的素質,經過短期的培訓,就能上臺講課,同時又能保持較高的教學質量。經過這種系統化的解決方案,該輔導機構直接解決了困擾行業的師資培養,教學質量不穩定,無法標準化的難題,最後實現了快速規模化擴張,並最終上市。

這樣的例子仔細挖掘挖掘,可以說很多著名的公司,都是系統化運營的高手。像順豐兩百多套物流系統,碧桂園的工程節點監控體系,都是系統化運營的精髓所在。

最後,我想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玩《文明6》,一定會知道升科技的重要性。

即使升科技需要消耗相當多的資源,較長的時間,但你也要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要快速點亮它。

因為縱然你會因為資源緊張而難受,但一旦科技升級完成,你的所有能力,都會得到成倍的提升。

我認為系統化運營同樣也是一種“科技”,可以幫助運營擺脫手工小作坊,真正飛起來的體系。

所以作為公司的負責人,運營團隊的負責人,甚至是基層的運營人,一定要培養自己運用系統化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你的產品,團隊,才會真正的有機會,有餘力保持高速擴張,以及在擴張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較高的運營效率,以及較好的用戶體驗。

未來我也將為大家帶來更多的系統化運營實操,幫助大家更好理解。

謝謝大家!

文末福利

劉瑋冬運營手記|大部分公司的運營體系,爛如手工作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