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以僑為“橋” 汕頭凝聚華人智慧與力量

  汕頭是我國著名的僑鄉。100多年前,在潮汕地區有一種特殊的“快遞”——“僑批”,它一頭連接著天涯羈旅的海外赤子,一頭連接著翹首以盼的故土親朋。

  1月16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廣東省委網信辦承辦的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廣東站)活動媒體團一行來到汕頭僑批文物館,近距離觸碰到了這段滾燙的歷史。

  19世紀中葉,潮汕人飄洋過海下“南洋”謀生。當時的海外潮汕人希望將歷盡艱辛掙來的血汗錢寄回家鄉,贍養親人,“僑批”就是在金融郵政機構尚未建立或極不完善的情況下,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金融郵政機構向國內匯款的憑證。

「網絡媒體走轉改」以僑為“橋” 汕頭凝聚華人智慧與力量

  汕頭僑批文物館館藏僑批。中國網信網 陳舞陽 攝

  那時在海外謀生的潮汕人約有1000多萬,有“僑”的地方就有“僑批”。汕頭僑批文物館現藏的“僑批”約有12.5萬封,還有大量的“僑批”保存在民間。

  薄薄的一紙“僑批”,承載著熾熱鄉情漂洋過海,對當時的潮汕經濟作出了貢獻。2013年6月19日,“僑批檔案”申遺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僑批’不僅是世界精神文化遺產,它還代表著華僑華人勇於開拓、守信重義、愛國愛鄉的精神。”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介紹道,“作為守門人,我希望儘自己的力量把世界遺產保護下來,通過文物館的形式繼續傳遞下去。”

「網絡媒體走轉改」以僑為“橋” 汕頭凝聚華人智慧與力量

  汕頭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為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廣東站)活動媒體團作介紹。中國網信網 陳舞陽 攝

  如今,“僑鄉經濟”成為汕頭經濟特區的最大特色。2014年,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在汕頭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試驗區於同年12月8日成立,自此擔起了“推動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使命,為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探索新路。

  2017年12月28日,華僑未來城、潮商產業創意園等8個僑資重點項目落戶試驗區,總投資達1500億元。以僑為“橋”,世界華人華僑的智慧與力量又一次乘浪而來,為推動汕頭振興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網絡媒體走轉改」以僑為“橋” 汕頭凝聚華人智慧與力量

  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廣東站)活動媒體團在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沙盤演示區參觀。中國網信網陳舞陽 攝

  據介紹,華僑試驗區將著力建設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這意味著試驗區的開發建設不僅聚焦汕頭地區經濟發展,更是實施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組成部分,承載著歷史使命。

  2017年試驗區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僑夢苑”,著力打造一個僑商產業聚集區和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基地。未來,“僑夢苑”將緊抓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機遇,聚焦科技創業創新,進一步發揮僑界的資金、技術、智力等獨特優勢,推動海內外的產業互補與資源共享,形成優勢互補、聯動發展、互利共贏的經濟文化合作發展新格局。

  從一個世紀前的“僑批”,到如今的經濟“新特區”,汕頭向海而興,開海愈強,這其中最為珍貴的橋樑紐帶,便是華僑華人精神文化上的強烈認同與家國情懷。立於新時代潮頭,汕頭將乘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這股東風,通過海外華僑華人堅實的精神力量,進一步推動汕頭經濟“走出去、引進來”。(中國網信網 陳舞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