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時代擘畫新藍圖 致富經托起小崗夢

1月15日,“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安徽站首站來到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探尋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的喜人變化。

1978年11月24日的冬夜,小崗村。“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不成……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小崗村18位農民以“託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紅手印,這一按拉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成為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小崗村從此聞名全國。

「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時代擘畫新藍圖 致富經托起小崗夢

圖為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的“大包乾”契約。(資料圖)

這份“冒死”按下的紅手印契約已經陳列在國家博物館,是小崗人“敢想敢做、敢為人先”改革精神無聲的記錄者。今天我們行走在小崗村,是小崗人改革再突破、振興再出發的新時代記錄者。

“農家樂 樂農家”:嚴金昌的小崗夢

“大包乾實行了一年多,家裡的糧食多得想都不敢想。”作為大包乾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回憶起當年那個夜晚仍激動不已,現在他將自己手中土地全部流轉出去。“當年搞‘大包乾’是為了吃飽肚子,把土地分到戶才能把勞動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有飯吃。現在集中起來流轉是為了讓大家夥兒更富。”嚴金昌說。

如今,開起農家樂的嚴金昌,住上了洋房,開上了汽車,吃穿不愁。“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小崗視察時到我家了,總書記的肯定鼓舞了像我這樣開辦農家樂的農民,堅定了我們發家致富的信心。咱家的廚房乾淨衛生,好多蔬菜都是自家種的,龍蝦、黃鱔、泥鰍都是野生的,咱一定要把農家菜做好,把農家樂辦好。”說起自家的農家樂,嚴金昌滔滔不絕。

談及未來的打算嚴金昌滿懷憧憬地說:“小崗到2020年要打造成一個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村民幸福的新小崗,這是我們的小崗夢。我自己下一步打算擴大農家樂的規模,接納更多客人來小崗村,為小崗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外出打工不如返鄉創業:殷玉榮成致富帶頭人

殷玉榮早年在鳳陽、明光等地水泥廠當過工人,當過快遞員,跑過運輸,2012年回家創業。“以前在外面打工時,看到村裡人在家鄉發展越來越好,按捺不住回小崗創業的想法,我想回家帶動家鄉的姐妹,乾點事情。”殷玉榮說。

如今殷玉榮通過養殖成為致富帶頭人,她養殖的豬每年出欄800頭左右,銷往鳳陽、定遠、合肥等地,收入可觀。

殷玉榮並不滿足於此,她說:“我創業的夢想就是自己富起來的同時,幫助更多的人致富。”現在,在她的示範帶領下,小崗村周邊梨園等地的養殖戶越來越多,她毫無保留地向他們提供技術諮詢。

從紅手印到紅證書:程夕兵念活土地致富經

「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時代擘畫新藍圖 致富經托起小崗夢

圖為“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安徽站媒體採訪程夕兵。中國網信網 殷熒 攝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後,鳳陽縣被確定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縣,小崗村民成為首批領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紅證書的人。當時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很多農民選擇外出打工或在當地從事二三產業,導致農村的土地大量荒蕪,在這種大環境下“誰來種地”是小崗人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作為小崗村委會副主任,程夕兵當仁不讓。“我是農民,又是黨員幹部,在土地集中經營上我就要起帶頭作用。種莊稼關鍵要懂科學種田,我有種地的經驗,只要用心、勤快,肯定能幹好。”

程夕兵說幹就幹,他多次走進農戶家中進行溝通,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進行平整。流轉土地後,他通過自籌、優惠貸款購買耕種、收割設備。從村委會到田間地頭,程夕兵在這兩點一線間不停地奔波著、勞動著。

程夕兵靠著集中經營的500多畝土地,2016年純收入25萬元,2017年上半年利潤達30萬元。他說,今後想發展現代化、標準化農業,打造一個農業產業鏈,從糧食種植、到烘乾、加工、再到消費者的餐桌,實現一條龍的服務,讓每個人吃上綠色放心的糧食產品。

從土地來,到土地去。土地不僅解決了小崗村農民溫飽,更給小崗村農民帶來了驕傲。從偷按紅手印到喜領紅證書,小崗村在中國農村改革歷史進程中再次勇立潮頭。程夕兵給想要走出這一步卻不敢行動的人樹立了敢想敢做、勤勞致富的榜樣,把一塊塊農田打造成活力澎湃的熱土,念活了土地集中經營的致富經。

40年前,小崗人按下“紅手印”,以改革求溫飽;今天,小崗人接力改革越過“小富即安”,蓄力發展旅遊業、現代農業、養殖業……新時代下小崗人正用行動描繪新藍圖,實現小崗夢!(中國網信網 殷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