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張紙

這段時間是夏令營報名的高峰期,很多合同需要快遞,姑娘們每天上午就開始聯繫快遞小哥,桌面上是一堆準備填寫的快遞單和快遞信封,桌子底下是一堆拆開的快遞信封。這些信封的使命只是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然後成為廢紙。

我想起小時候,想要找到快遞信封這樣優良的硬紙做手工很是不易。如果有這樣的紙,往往會被裁剪成卡片,在上面寫上勵志的語錄做成書籤,或者只是那麼放著,等待著、期望著它們發揮更重要的用途。一張紙,使用的時候,似乎帶著一種儀式感。

在資源匱乏的時候,因為珍惜所以環保。而在資源豐富的時候,又往往因為便利所以忽略,所以浪費。不管我們怎麼提倡環保,總在生活的某些角度,你感覺到無可奈何,就如那一堆堆的快遞信封。

殺死一張紙

快遞山

那麼,有沒有一種綠色的快遞方式呢?

在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傳統通信方式已經完全被郵件和即時通訊工具替代,在節約時間的同時也節約了大量的紙。但是對於那些承擔契約的文件來說,人們更願意相信蓋著章、簽著名、摸得著的紙,也許有一天這些紙的功能會隨著網絡帶寬的提升被區塊鏈技術解決。但是快遞水果、食品這些東西,依然離不開紙的包裝。

我們離不開紙,然後這些紙成為汙染環境的廢紙。

對於紙,我們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將其安放?

2018年5月23日,由菜鳥牽頭,阿里巴巴核心業務板塊北京聚首,共同宣佈啟動2020綠色物流計劃。

阿里巴巴這樣做,從環保角度來說,絕不是小題大做。也許你還不知道僅僅快遞領域每年產生的廢棄物有多少。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城市固態垃圾中包裝棄物比例超30%。國家郵政局發佈的最新數據也提到,

2017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01億件,按業內每個快件包裝0.2公斤的標準計算,一年會產生超過800萬噸的固態垃圾。

也許有人犯迷糊了,跟人要穿衣一樣,快遞需要包裝,真的有辦法解決嗎?

盒馬鮮生工作的各個環節都在使用、改進綠色環保方式。在荔枝新鮮上市的當下,為了保護荔枝不被損壞,會使用泡沫箱和紙箱雙重包裝,泡沫箱內還要放置冰袋或乾冰保鮮。伴隨著這些新鮮的荔枝,是一堆堆廢棄的泡沫箱、紙箱、冰袋、膠帶。盒馬鮮生為此專門有一套生產線,擁有循環水冷系統和自動包裝線。會將採摘下的荔枝分裝之後全程冷鏈從產地運到銷售地區,這樣紙箱、泡沫箱和膠帶的使用都會降到0。據說消費者在盒馬購物,商品只需要一個塑料袋,盒馬還在努力消滅“最後一塊塑料”。

餓了麼推出的“無需餐具”功能已經帶動了超過500萬用戶的響應,累積節省下了3000萬套一次性餐具。

殺死一張紙

阿里巴巴

之所以提阿里巴巴旗下這些企業的做法,是因為對於這麼一個龐然大物來說,他的每一項舉措,或都將影響未來的格局。並且,以他的資源和視野,他的佈局往往具有先發性,具有借鑑優勢。在快遞方面的領域,阿里巴巴旗下其他業務都有佈局:

到2020年,菜鳥“箱型算法”開放紙箱篩選技術將服務50億紙箱;要讓中國所有包裹用上環保面單,一年覆蓋400億包裹。

天貓建設綠色包裝聯盟,從去年起,有很多跨國企業規模化使用環保快遞箱,到2020年天貓直送業務全部實現快遞袋升級為環保快遞袋,覆蓋全國1500區縣。

淘寶和閒魚的上門取件業務中,環保快遞袋的使用將持續推進,到2020年將覆蓋200城。

零售通業務實現百萬小店紙箱“零新增”。

我們在經濟發展的很多方面都在追逐西方發達國家的步伐,在新零售時代,我們在綠色物流方面的探索和實踐走在世界的前列。作為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我們在追求效率的同時,維護這個耐以生存的環境也是我們的責任,這會讓我們發展的更長遠。在物流這個領域,快絕不是致勝的唯一法寶,綠色才是我們應該同時考慮的重點,每一份努力,受益的都是包括我們自己的每一個人。

殺死一張紙

樹·紙

如果我們可以雙宿雙飛,又何必當狗?

如果我們可以把握風險,又何必買保險?

如果我們能夠綠色環保,又何必汙染?

2017年底,阿里巴巴集團發佈了綠色消費報告。報告把綠色消費定義為:對該商品或服務的消費和體驗,可有效減少環境汙染、碳排放和生態破壞或幫助生態和環境汙染治理,符合這一標準的直接或間接消費行為均屬於“綠色消費”的範疇。

快遞小哥又來了,帶來了快遞,也帶走了一些快遞。他來來去去攜帶的那些紙,就是一顆顆被殺死的樹。

我們殺了綠色的樹將其做成紙,總有一天我們也要殺了最後一張紙讓綠樹長青。

不要問我廁紙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