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包頭」鋼鐵大街哪年開建?青山區為啥不是坐北朝南?包頭第一代城市規劃者王璲為你揭祕!

「文化包头」钢铁大街哪年开建?青山区为啥不是坐北朝南?包头第一代城市规划者王璲为你揭秘!

小夥伴們

生活在包頭這麼久

你肯定想知道

青山區為什麼不是坐北朝南?

青山區的街道馬路為什麼不是正東正西?

「文化包头」钢铁大街哪年开建?青山区为啥不是坐北朝南?包头第一代城市规划者王璲为你揭秘!

因為

先有機械工業區,後有青山區

機械工業區依山而建

後來所有東西走向的道路

就都與廠前路平行

……

包頭第一代規劃人

93歲的王璲最喜歡向小一輩包頭人

回憶包頭的規劃建設故事

「文化包头」钢铁大街哪年开建?青山区为啥不是坐北朝南?包头第一代城市规划者王璲为你揭秘!

老包頭的43盞路燈

東河南門外大街的63棵行道樹

1955年開始建設的鋼鐵大街

……

王璲

1953年,王璲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進入北京城建局工作,1954年6月,服從組織安排,加入到支援包頭建設的大軍中。他說那時的包頭:一片荒蕪,四季無花。

「文化包头」钢铁大街哪年开建?青山区为啥不是坐北朝南?包头第一代城市规划者王璲为你揭秘!

↑ 1990年王璲陪同日本專家考察包頭市容(右二)

包頭新城區總體規劃參與者

「文化包头」钢铁大街哪年开建?青山区为啥不是坐北朝南?包头第一代城市规划者王璲为你揭秘!「文化包头」钢铁大街哪年开建?青山区为啥不是坐北朝南?包头第一代城市规划者王璲为你揭秘!

1956年包頭城市規劃局成立,王璲任規劃科副科長。第一件工作就是參與制定包頭新城區總體規劃。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確定了包頭市以阿爾丁大街為縱軸、鋼鐵大街為橫軸的縱橫城市格局,並按照“勤儉治國”的方針,將新市區總體規劃期限分為近期、遠期、遠景三個時期。新市區城市生活用地4560公頃,工業佈局中,宋家壕工業區以包鋼為主,配套建設第一熱電廠,佔地605公頃,東南規劃以毛紡、棉紡、麻紡等輕工業為主的工業區,佔地300公頃;倉儲區規劃在包頭站以南,佔地面積150公頃;生活居住區規劃在昆都侖河以東,昌福窯子、尹六窯子一線以西,包蘭鐵路以北,包寧公路以南的廣闊地區,佔地面積4560公頃。

1955年11月19日,黨中央原則上同意了該規劃報告。包頭的廠礦企業建設、道路修建鋪設、園林綠化、民居建設等內容,規劃依據則是王璲曾參與編制的1955年版的新市區總體規劃藍圖。

包頭園林綠化拓荒者

「文化包头」钢铁大街哪年开建?青山区为啥不是坐北朝南?包头第一代城市规划者王璲为你揭秘!

隨後的幾年間,王璲多次參與城市大項目建設、環境規劃等工作,也見證了包頭翻天覆地的變化。1960年,王璲調任包頭市園林處任副處長、處長。從事了22年園林綠化工作。王璲說:大多數時間都在野外工作,最好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回想那些年的工作經歷,真是既艱辛又愉快。

在園林處任職後,他依據新編制的新市區規劃,開始大刀闊斧地為我市大面積“植綠”。當時,從新規劃實施後的1958年起,包頭市政府開始無償供應樹苗和水源,市區內建設有4條城區林帶,即團結林帶——植物園,青年林帶——棉紡林帶——勞動公園、兒童公園,賽汗塔拉公園——建設路林帶,與市區南部的林帶自然銜接成為一個圈,猶如一條綠色項鍊掛在包頭市版圖上,也為現今各區城市廣場、公園綠地建設預留了足夠的發展空間。

從1984年開始,我市每年在各區、各大企業搞一些綠化試點,有計劃地進行種樹種花。這期間,王璲親自主持並設計了青松小區遊園綠化項目,這也是我市第一個正規小區綠化規劃工程,為後來的小區綠化建設總結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現如今,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和園林綠化建設使包頭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包頭早由“63棵行道樹”變成“半城高樓半城樹”,成為獨具風格的園林城市、鬱鬱蔥蔥的森林城市,更征服了世人挑剔的目光,先後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殊榮。

包頭城建變遷記錄者

「文化包头」钢铁大街哪年开建?青山区为啥不是坐北朝南?包头第一代城市规划者王璲为你揭秘!

今年已93歲高齡的王璲,除了養貓、養魚,小區裡遛彎,還堅持每天工作2-3小時,整理老照片,回憶老故事。

在過去的60多年間,王璲有意無意地用手中的相機拍攝了他所經歷的變遷。如今珍藏保留下來的多達5萬幅。

2005年起,王璲第一次開始細緻地梳理自己的照片。那時他才驚喜地發現,這麼多年間拍攝的照片,內容幾乎涵蓋了整個包頭市城建的點滴變化。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一片荒涼,到七八十年代包頭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設,再到如今城市品位、格局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他拍攝的照片中都有反映,簡直就是一部“編年史”。

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用照片配文字的形式整理出版了《包頭市新區城市規劃建設及修編記憶》、《建設路建設變遷》以及城市橫軸、縱軸、南海公園、東河區舊城改造等七個主題的內容影像。2014年出版的畫冊《讓歷史告訴未來》,全面展示了包頭1954年-2010年的城市規劃建設。另外一本《情灑歲月 往事昔影》目前正在整理撰寫中。

如今的王璲依然喜歡揹著相機到公園走走,到廣場轉轉,隨手拍下包頭的綠、包頭的美。他說,經過60多年的實踐,證明他參與的包頭新城區總體規劃是科學的、合理的、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是適合人民群眾的。他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