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考作文要求除詩歌外?

wm30947889

談這個問題之前,大家得弄清楚,考試的目的是什麼。

先秦之際,在宗法制的框架之下,社會地位靠的是血統關係,講究世卿世祿。

這一框架搖搖欲墜,則一變為軍功爵制度,秦漢都是如此,只不過後來承平日久,沒有那麼多軍功可立,20等爵位大都依靠日常的功勳。

伴隨著歷史的進程,官僚祿秩的重要性漸次蓋過了爵位的重要性,人才上升通道變為察舉制。慢慢地,圍繞著宗族與朝堂,形成了若干大的門閥世家,壟斷了察舉制度,一變為九品中正制度,大家族的孩子,上來就是個二品,家境一般的永遠熬不出頭。

所以啊,在貴族社會,是不需要考試的。人才的選拔以家世為首要標準,權力分配不過是既得利益者的小圈子游戲。搞一個公平的考試?讓泥腿子們分一杯羹?君不見連實際事務類的官位都被搞成“濁流”了麼?


這一套小圈子游戲,玩不下去了,一變則為隋唐的科舉。

科舉的意義,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公平,為了社會上升的通道向下層打開。所以,伴隨著科舉的盛行,你是大家族也得參加考試才能獲得一個為官的機會,你是泥腿子,也得通過考試獲得機會。雖然存在著教育資源不平均的問題,但好歹公平多了。

請注意,我唐的科舉,就是考詩賦寫作的。譬如,唐代詩人錢起,據說進京參加省試前做了一個夢,夢中得了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結果用在了考場上,寫出了著名的《省試湘靈鼓瑟》。被大家譽為唐代考場詩歌第一。

但整個唐代,像這樣值得拿出來說一說的考場賦得詩,也特別稀少。詩歌追求“性靈”,本就與考場的“命題式”“標準化”相違悖。故而雖然唐人詩歌方面睥睨古今,但依舊很難生產出大量的考場詩。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越是追求“性靈”“個性化”的東西,實際上越需要家底兒支撐,有錢人見得多了,詩寫得好的概率就大得多。這樣的考試,對於底層人民實際是十分不友好的。

這就像是,如果高考大量參考藝術特長了,有錢人家的孩子有財力從小學起,而山區的窮娃娃們則徹底沒機會了。


所以,從宋代起,科舉考試中越來越淡化詩歌這一類東西的位置。甚至到了明、清,還搞出了八股文這種東西。

八股,實際上就是一個高度標準化、套路化的考場議論文。其進步意義在於:哪怕你是內閣首輔家的公子,考場上寫的無非是個八股文,這種極度套路化的東西,官宦子弟佔不了太大的便宜;而對於貧民子弟,雖然窮,但官方教材(薄薄的四書)總抄得起,教育資源再不好,學一個套路,相對於寫一首好詩而言,也終歸不是太難的事情。

雖然八股後來經常被批判位僵化人民思想的垃圾,但硬幣總有正反兩面。我們從古代科舉中學到的經驗是,總趨勢一定是越來越傾向於公平化的。


總結一下,在考試中:

  • 越是應試教育、套路化的東西,越傾向於資源缺乏的底層;越素質教育、講求能力的東西,越傾向於資源優越的上層。

  • 考試內容傾向於規範化的,易於制定標準的東西,逐漸排除標準模糊的東西。

所以,為什麼當代高考不考察詩歌寫作,要求詩歌除外呢?原因已經呼之欲出了——

第一,如果將詩歌寫作納入考試範圍,一定是家庭教育資源優越的孩子們的重大利好,對於整個教育的公平性影響極大;

第二,詩歌這種東西,現如今的教師群體普遍缺乏真正的鑑賞能力,也不易於制定考試標準,考場上考察詩歌,怎麼閱卷?怎麼給分?


所以啊,珍惜考試中的套路啊,不要動不動就呼籲啥素質教育,北京的小學生各方面都厲害成什麼樣子了,作為一介普通人,還忙著呼籲素質教育?各位是燒得起那個錢去學藝術學詩歌去國外開闊眼界?

怕是給人賣了還樂呵呵幫人數錢呢。


夜小紫

語文教育是我的主業,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關於高考作文,我先說一個故事:

1930年,臧克家報考青島大學(1932年改為國立山東大學),他高中數學幾乎沒有學,以致高考數學得了個零分。可是,他的國文作文《生活雜感》,寫了三句詩:“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

時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主考老師聞一多十分賞識,給了他全體考生裡國文的最高分——98分,使這個數學吃了鴨蛋的考生,被青大破格錄取。臧克家從而成長為傑出詩人,寫出《有的人》這樣的優秀詩篇。

這個實例,說明了聞一多先生是個伯樂。同時也讓我們知道,民國時期的高考,是可以寫詩歌的。

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然而,現在高考作文要求詩歌除外,不能寫詩歌,為什麼呢?

一、高考作文的目的。

高考作文主要考察考生的人文素養與思辨能力。而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

因此,考生必須選擇議論文或記敘文,這樣的文體才是合適的。

二、詩歌的評判標準難統一。

一般高考作文由三位評分老師作為一評、二評、三評。而詩歌的評判標準因人而異,很難統一標準。

詩歌分為古體詩和現代詩。

古體詩有嚴格的音節和韻律的要求。高中生沒有深厚的古詩功底是寫不好的。

而現代詩的流派眾多,有什麼後現代、朦朧詩、梨花體、羊羔體等等。

對於什麼是優秀的現代詩,詩評家也頗多爭議。

比如梨花體,雪小禪說:“趙姐姐的詩我不怎麼讀,是因為一讀她的詩我就想談戀愛。

千尋說:“趙麗華是近年來詩歌界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但也有人不屑一顧:“隨便找來一篇文章,隨便抽取其中一句話,拆開來,分成幾行,就成了梨花詩。

有人戲言:“如果一個有口吃的人,他的話就是一首絕妙的梨花詩。

我們看看趙麗華的名作《一個人來到田納西》

毫無疑問
我做的餡餅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如果高考作文出現這樣的詩歌,評卷老師會不會打起來呢?

三、詩歌不是現代人寫作的主流。

從選拔未來人才的角度看,高考作文並不是詩人的選拔考試。

現代的寫作要求,一般能夠達到語句通順、表意明確即可。

除了專業詩人,現代人常用的寫作不外乎就是,寫寫演講稿、計劃、總結等等,日常交流幾乎不需要詩歌。

高考作文也就不必把詩歌作為廣大考生的評判標尺了。

四、高考作文評卷的時間限制。

高考作文的評卷老師,每天要評判上千篇作文,閱評每篇作文不會超過3分鐘。

而詩歌需要品味,需要吟誦,評卷老師是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去琢磨詩歌的。

如果匆匆評卷,就會遺漏像臧克家那樣的人才,這是很不公平的。

另外,評卷老師們也達不到聞一多的詩歌鑑賞水平,無法一眼識英才。

所以,高考作文索性禁止寫詩歌,一了百了

——謝謝您的關注點評轉發


小李滔滔

兩個原因:

第一個來自詩歌本身。

詩歌是一種極難評估好壞優劣的文學形式。甚至說,在現代文學中,詩歌已經成為了文學形式中的怪物。

回憶下你記憶中好的現代詩歌,有幾句?

相對於唐詩宋詞元曲這些經過時代大浪淘沙口口相傳得到了大家認可的詩,現代詩除了些許經典,簡直可以用“一蹶不振”來形容。

不信看看趙麗華的詩。

所以,高考中,詩歌作為作文形態,是沒有標準,無法評分的。考慮到現代詩往往是由專家指定作品品質的現實,高考詩歌再好,也只能是垃圾分數。

第二,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評卷過程,基本上一分鐘到三分鐘。看什麼?一看字好不好看,再看開頭結尾語言風格,第三看正文邏輯。

說白了,高考作文只評估語言的規範使用力,不挖掘中文的深度功底。

寫詩,意味著老師得一個一個字讀,再討論,再評分。

人家還要回家吃飯呢好吧?

所以,語文考試中,作文本就奇葩,作文考試中,詩歌不能入席。


新觀點評說天下

其實,等到了高三,一切都是為了分數的時候,寫作完全歸於功利性,怎麼能得高分就怎麼寫。為此,每個語文老師都使出渾身解數,幫助學生增分。

但是,如果放開來,詩歌也可以寫,高考寫作題就會徹底亂了套,因為會有很多壓根不會寫詩的學生都去寫詩——詩又不規定字數,也不講究形式,幾行,十幾行也是一首詩,寫起來真容易。

不要說高考,即使在平時寫作練習中,如果你允許學生寫詩歌,你會發現一大幫寫作水平很低的學生,都寫的是詩歌其實那壓根就不是詩。

詩歌是最高級別的文學體裁,要寫出較好的詩,必須要過硬的文學積累和一定的稟賦,但,絕大多數學生達不到。

而詩歌內涵的豐富、表達形式的過於靈活,特別是寫作手法的創新性,都給閱卷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尺度難以把握,更讓詩歌寫作充滿了更大的風險性。滿分六十,高考全卷單道題分值最高的,如果構思和寫作出現明顯失誤,大幅扣分在所難免。

總之,詩歌不適合採用分數來衡量其優劣,因此各類考試才拒絕學生寫詩歌。


優學優考策略

先講個故事,當年高考模擬作文5分(滿分60)語文成績93分,那次模擬語文最難!後來知道為此我的試卷在語文教案組被討論了倆小時。當時的作文要求大概是這樣的,以一件事物激發對家鄉的感情,題材不限。而後發試卷的時候,我的試卷被老師留下了。講卷子時候語文老師還對幾個比較難的文言文試題要我講出自己的理解。當時我都不知道自己考了幾分。最後問誰的試卷沒發,自然是我了!然後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告訴了我分數,我倒無所謂,至少及格了!最後老師問我知道作文得了幾分嗎?我一頭懵逼當中呢。告訴我試卷是他評閱的給我5分,全班譁然!他是如果是其他老師評閱試卷或許我就是整個高三年級語文破紀錄的人了,甩開語文第二名至少30分。就因為我寫了詩歌,雖然作文題材不限,但如果這次我得了高分而且還高很多,將會給正式高考的時候給學校和同學帶來災難。因為詩歌對於寫作的人來說是大巧若拙,對於批閱的老師來說不能很好的去評價一個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後附上當時的詩歌,寫給喜歡的女孩兒的。

《再見·北方雪》

--步飛煙

再見了北方的雪

你再也不會落到我的掌心哭泣

化作淚滴晶瑩

那首雪的情詩的你

也只能在同伴的雪被裡保存

你為我打扮的白雪公主

我思念的情人

會不會飄到南方去看我

我想還是留在雪山之顛吧

永遠的照耀著王的桂冠

如果

誰有愛情

就請你把蒼茫雪地燃燒

直到地老天荒

再見了北方雪

再見了我的白雪公主

(找不到原版了,大概是這樣)


Devil步飛煙

我特意查了一下,發現1988年之前,高考作文還沒有明確出現詩歌除外的要求。

這是那時候,高考以詩歌體裁寫的滿分作文,大家感受一下:





emmmm....我能說什麼呢,不過是記敘性的偽詩歌罷了,然而它是滿分作文!!!

1988年高考全國卷作文題目是《習慣》,那一年卷中明確規定“詩歌除外”,那麼,高考作文為什麼要“詩歌除外”呢,大概有一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它的字數,如果字數這一項硬性要求沒有變的話,把詩歌寫成800字那個真的是又臭又長了,而且同樣是800字,議論文記敘文哪個不比詩歌好寫。

其次是考試時間,如果對詩歌體裁網開一面,允許字數比其他文體少的話,那麼在考試的時間安排上肯定會出現學生扎推寫詩歌,把時間空出來給前面的情況。

還有就是評判標準,梁啟超曾經評價《錦瑟》說“義山的《錦瑟》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著。”詩歌作為語言中最為凝練、多變的明珠,其內涵豐富,情感往往復雜,要想讀懂一首詩要花一定的時間。而且不同的人對於一首詩的解讀也不盡相同,作為高考作文來說不便於評分的體裁都不是好體裁。


講完詩歌,我還想給大家看看一些有趣的作文題。比如:

1991年: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寫一篇發言稿參加辯論。

1995年:任選寓言詩中的兩種鳥,展開想像,以《××與××的對話》為題(例如《麻雀與燕子的對話》、《黃鸝與鸚鵡的對話》等),寫一個200字左右的對話片斷(20分)要求:1.對話與《鳥的評說》內容有關,並據此展開想像2.用對話方式寫,不要用概述和轉述方式寫,不要寫成獨白。

可以看到這些作文題在形式上豐富多彩,寫信、辯論稿、對話等形式給予了考生更多的創造空間。相較於今天議論文記敘文一統天下的局面,我還是更為欣賞早些年的做法。雖然這又要扯到制度上,面對近千萬的考生,評分標準相對清晰、閱卷速度相對更快的議論文確實更符合時代潮流,但是從小便遠離詩歌、散文、劇本等其他文學形式的中國學生,要想在這方面有所建樹也多了一重困難。



我的希望,就是在不久的將來,學生們能不用為了高考而遠離更為豐富的文學世界。畢竟,我不是很喜歡

論點——分論點+論據(愛迪生居里夫人)——分論點+論據(韓信毛爺爺)——總結

這樣的作文。


日常程序媛

高考作文寫詩歌,過去不能,未來也不可能。高考語文試卷的大作文題一般是60分,每年都備受社會關注,但大都會限定除詩歌體裁外。這倒不是高考語文試卷歧視詩歌。

高考試卷一般分主觀題和客觀題,作文題是主觀題,都會設置得分點的。因為作文最終還是要以分數來體現的。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等幾種常用體裁相對容易設置得分點,但詩歌比較難。雖然文無定法,應試教育最高峰的高考,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相對容易設置得分點的。例如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過程。但作為最公平的高考,總得有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才能執行。

不把詩歌排除在外,有學生寫了幾句分行的句子,怎麼給分?考生寫了幾句打油詩,又怎麼給分?詩歌是很難評判的,不是說行數少的詩歌就不是好詩。對於詩歌,閱卷者難以判定這首詩到底能打多少分,所以,詩歌不會進入高考作文中。不是歧視詩歌,而是相對維護高考公平,保護考生的利益。


大智若



  【歌頌黨的詩歌】

  黨的生日

  你短短的一天,

  擁有長長的回憶。

  一九二一年,

  畫舫上的會議還在繼續。

  路漫漫其修遠,

  你喚起多少上下求索的仁人志士。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你使“八·一”成為軍隊的節日。

  “為了新中國衝啊!”

  英雄的吶喊在耳畔迴響,

  烈士用赤誠和熱血浸染旗幟!

  為了搬掉“三座大山”,

  多少好兒女前仆後繼!

  三十八年“彈指一揮間”,

  包含了多少風雨中的苦甘、嚮往和尋覓!

  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

  《歌頌黨》

  是你,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

  是你,衝殺在硝煙瀰漫的戰場,

  為我們書寫神奇的篇章。

  當洪水肆虐的時候 ,

  當地震到來的時候,

  是你站在人民的前面 ,

  伸出雙手拯救生命。

  是你站在決堤的江中,

  用你的身體鑄就堤壩;

  是你臥在倒塌的廢墟下,

  撐起一片安全的天;

  在泥石流的奔跑中,

  以巨人的腳

  步蹦向被掩埋的人們,

  那一刻我的心觸動了。

  我為你驕傲 ,

  我為你自豪,

  你永遠是國旗上的一顆星

  時刻閃爍著光芒。

  你是那噴血的朝陽,

  用生命書寫樂章。

  你永遠沒有輕薄地表白,

  卻用博大訴說著耀眼的輝煌。

  是你鋼鐵的意志 ,

  有力的臂膀舉起祖國的彩虹,

  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 。

  是你剛強的性格,

  衝殺在硝煙瀰漫的戰場,

  為我們書寫神奇的篇章。

  我堅信,我們就是沃土裡的一顆

  種子,

  陽光下的一朵葵花,

  在黨的關懷下,在和煦的陽光下,

  我們將會茁壯成長

  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加富強。

  我堅信,我們就是沃土裡的一顆種子,

  陽光下的一朵葵花,

  黨啊,您就是我們親愛的媽媽,

  在您的關懷下,在和煦的陽光下,

  我們將會茁壯成長

  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加富強。

  黨啊,您就是我們親愛的媽媽。

  《歌頌黨》

  一九二一驚雷響,

  誕生中國共產黨。

  歷經九五春秋夏,

  黨旗如今仍豔紅。

  中國產生紅色黨,

  才有富強新中國。

  黨風推崇三嚴實,

  兩學一做建小康。

  全國大眾跟黨走,

  共建未來創輝煌。

----京州市市委宣傳部) 扶貧辦事處


中國跑聲音

之所以要求詩歌除外是因為詩歌沒有太過明確的好壞評判標準,從而讓分數有了很大的爭議。這方面我們還可以講幾個理由。

1.從閱卷老師的角度來說,每張卷子只有一分鐘的看作文時間,而詩歌這種文體恰恰就是需要細細揣摩仔細品味的,閱卷老師根本沒有時間來細細品讀詩歌作文。

2.從學生角度來說,幾歲高考?19歲左右,而19歲左右就能寫詩的放在任何地方那都是天才一般的存在了。

當然我不是說打油詩之類的詩。

3. 字數問題,高考作文800字,是多少人的噩夢,用白話文寫800字的作文尚且有一些人犯愁,更別提押韻的詩歌了。估計沒幾個人能寫800字的長詩。

綜上所述,高考以及絕大部分語文考試都取消了詩歌文體,這是明智也是合理的。當然,如果你就是那種詩歌天才,不妨把自己的詩歌夾雜著寫到作文裡,我相信如果真的寫得好,一定會大放異彩,取得高分。


楊欽兆X

首先,經過高中學習的人,尤其是90後這一批,寫作文是都有看到要求詩歌出外,當然也見過那些頭鐵的寫了詩歌,並且也有點押韻,雖然不是太懂詩歌,但感覺還可以。結果呢,老師也算給面子,60分的滿分,也給了十幾分,但在真正高考的時候,再去寫詩歌,估計會按照考試標準,可能會的零分。

再回到這個問題來看,為什麼高考要求詩歌除外呢,因為高中語文,只是學習,瞭解,認識詩歌,很大部分人可能會寫一些打油詩,但沒有經過比較系統的練習,根本寫不好詩歌,因此就會制定一個標準,高考作文不能以詩歌為題,這樣既符合大部分人的寫作能力,也方便對作文進行評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