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上面黑雲寨土匪為什麼不講江湖規矩殺害魏和尚?

乾了這杯過龍茶

我們依據《亮劍》原著來談。原著中,謝寶慶領導的黑雲寨除了窮苦老百姓不搶之外(因為他覺得窮人本來就沒錢,與其搶窮人還不如落個好名聲)其餘的都不放過,日本人、國軍、偽軍、八路軍、過往客商等等都是他的下手對象。而且不擇手段,打悶棍、綁票、掏老窯……有啥招使啥招。



魏和尚去給129師師部送信的時候,是穿的便裝(電視劇中穿的是軍裝)而且魏和尚騎了一匹繳獲而來的日本高頭大白馬,在那個年代,傳便裝騎駿馬基本等於現在穿名牌開豪車了。這副打扮落在劫道的土匪頭子山貓子眼睛裡,妥妥的有錢人!

於是土匪用絆馬索將魏和尚所騎的白馬放翻,迫使他落馬,而和尚也沒表明自己身份,只說自己口袋只有幾塊大洋,誘使土匪對其搜身。在土匪準備搜身之時,和尚把他抓到身前做了人肉盾牌,瞬間殺死六個土匪。卻被躲在暗處的二當家打了黑槍……腦袋都被砍了掛樹上。

所以依照土匪慣例,對付被害對象是不擇手段的。不會給你講江湖規矩。

如果和尚穿的是八路軍軍裝或者當時表明八路軍身份,或許就不會發生這個慘劇。畢竟黑雲寨已經接受了孔捷收編,只是沒有正式報到而已。


當代包不同

英俊的和尚騎著一匹白馬,出現在黑雲寨旁邊的山路上,這畫風很《西遊記》嘛。

在《亮劍》電視劇中,魏和尚途徑黑雲寨時,身穿的不是袈裟,不是便衣,而是國民革命軍軍裝,與晉綏軍的軍裝顏色有明顯不同,明顯到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八路。考慮到黑雲寨的謝寶慶已經被孔捷孔二愣子收服,完成了改編的談判,就等發軍裝派政委了,這個節骨眼兒上,二當家的即使心內不滿,也斷然不敢利用最後的無組織無紀律性做上如此致命的一票,膽大妄為到去跟八路對著幹。

既然叫土匪,主要工作自然是打劫,謝寶慶也是苦出身,一般窮苦人家乃至平民百姓是不會騷擾的,盜亦有道,饒是黑雲寨的土匪,也講究桑梓之情,要給街坊留下個好印象。雖然從中央軍到晉綏軍,哪家的物資也劫過,但抗日方面絕不含糊,民憤不大,這也是孔捷改編他們的理論依據——屬於“可以團結”的對象。

電視劇非要這樣編排,確實於邏輯不合,但也有一種可能性——二當家的故意陷害大當家謝寶慶,從電視劇《亮劍》中,頻頻使用人物特寫等電視語言,強化了二當家的形象塑造,為人陰鷙狠毒,看上去不太服從謝寶慶的改編決定。這種情況下,在多名手下被殺的情況下,暗槍打死身著八路軍裝的魏和尚,倒是情有可原,但結果處理方面有缺陷,殺了就殺了,跑路是必須的,卻留在寨子裡等死,實在讓人想不通。

原著裡對黑雲寨和魏和尚這一段交代的是條理清晰,可以說通的,很簡單,原著寫的是魏和尚身穿便裝,情結馬上逆轉,黑雲寨的土匪們佔據了“道德”高地。你一個身穿便裝的中國人,還騎著白色的大洋馬,要打劫你時也不報明身份,反倒誘使小土匪近身,然後一出就是狠手,全部一擊致命,這比土匪們能理解接受的最底線都更加不可接受,太不講江湖規矩了!被二當家的暗槍殺死的確不冤。這固然反映了土匪們的“例行公事”,缺乏防範心理,也反映出魏和尚角色人設的飛揚跋扈,一幫抗日的土匪,無論如何,你也不合適把人家全部現場殺光,回想起來是缺乏道義的。

為什麼要用回想一詞,是因為我也是以電視劇《亮劍》先入視野,看到這一段,也是妥妥的義憤填膺,魏和尚這個角色除了該段硬傷,之前簡直要不要太完美,後來翻了原著,才發現了電視劇的BUG,軍裝版魏和尚不是被土匪打死的,而是被編劇寫死的。


歷來現實

不講規矩的,不是黑雲寨的土匪,而是魏和尚。

魏和尚,少林釋呆了十年,因好勇鬥狠,逐出師門。而後更是徒手擊斃四個日本鬼子從戰俘營裡,逃出生天,何其厲害的一個武夫!

隨後跟隨李雲龍,魏和尚更是從戰場上把李雲龍背下來,生死交情!

可就這樣的一個人,勇冠亮劍的人物,最後卻死在一幫宵小之手,多麼窩囊!

其實魏和尚的死,他自己的原因是佔一大半的。

生於亂世,落草為寇,打家劫舍,都是因為迫不得已,真的沒有幾個人會喜歡這樣刀尖上行走的生活,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因此,土匪們只為求財,而非害命,更非生死仇敵。

魏和尚在黑雲寨地界上,不講規矩,直接殺死黑雲寨的土匪兩三個。

這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黑雲寨的二當家嚥下這口氣的。

大家應該也都明白,江湖草莽,義字當先,他謝寶慶不為死去的兄弟報仇,那何以在土匪窩裡當這二當家?

因此,既然魏和尚逞武夫之勇殺人破壞規矩,那就怪不得黑雲寨的土匪們殺人償命而不擇手段了。

而且,李雲龍後續做法,和謝寶慶做法別無二致吧,只不過李雲龍的主角光環,魏和尚的深入人心,才覺得謝寶慶死了才大快人心。

因此,在我看來,真正不守規矩的,並不是黑雲寨的土匪們,而是魏和尚。

而魏和尚他的脾氣,向來都是好勇鬥狠,一介莽夫,不守規矩。而李雲龍,也是響噹噹的不守規矩,所以,魏和尚的死,和李雲龍的放任下屬,管教無方是分不開的。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江湖有規矩嗎?

也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有的人靠守規矩活著,有的人靠突破規矩活著。

還是回到亮劍小說中,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和尚會死。

在小說中是這樣描寫的,和尚穿了便衣,騎了一匹白馬,去向師部傳送一份文件。

在路中間,被山貓子的絆馬索給絆倒了。五個土匪就圍了上來,索要錢財。和尚人高藝膽大,根本就沒有把幾個土匪放在眼裡。沒有幾個來回,就把五個土匪給殺死了。

山貓子藏在暗處,連發數槍,其中有五六發子彈射入了和尚的後背。

書中是這樣解釋的,說和尚不太懂黑道的規矩,所以中了暗算。

其實我們仔細分析,首先是和尚不守江湖道義。

在江湖上打劫的土匪,一般都是窮人出身,被迫才上山當土匪的。

當土匪基本上也是有規矩的,一般情況下是隻劫財,有時也劫色。但基本上都不會殺人,除非碰上了強烈抵抗,畢竟大家都只是為了求財而來。

和尚不願意給錢,也沒所謂。把五個土匪打倒就算了,問題在於他把這五個人全殺了。土匪也是講義氣的,一定會為自己兄弟報仇。況且當時他們也不知道和尚的身份是八路軍,所以就下了死手。

土匪打也是有套路的,有明有暗。和軍隊的哨兵一樣,有明哨和暗哨。

明哨就是直接站在路邊打劫,暗哨就是埋伏在路邊,用來接應,或者發動突然襲擊。用軍事術語叫做預備隊,這就是土匪打劫的規矩。

書中和電視劇中這樣描寫,只是為了增加劇情的矛盾和衝突,體現李雲龍的義氣和兄弟情誼。

李雲龍不是一個會吃虧的主。誰敢動了李雲龍的人和東西,他一定會打過去。何況這次被殺死的是自己的好兄弟和尚。

書中這樣描寫道:當李雲龍聽到和尚犧牲的消息後,先是臉色慘白,20分鐘沒有說話。然後用手指硬生生把酒盅給捏碎了,身邊的人還沒反應過來,李雲龍口中就噴出了一股鮮血。這個五尺高的漢子,足足哭了一個多小時,然後就集合軍隊,直接為和尚報仇去了。當時孔捿出來勸阻,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用李雲龍的話說就是:別說你來求情,就是劉師長來,老子也不買賬,殺人抵命,欠債還錢,自古就是這規矩,誰也不能破。

用書中陳賡的話說:李雲龍這個人這樣做確實是個好兄弟,好哥們兒。但絕不是一個好的軍隊長官和領導人,不稱職。

書中最後這樣描寫道:李雲龍被記大過處分,職務降二級,由團長降為營長。這是林龍第四次被降級了,他也不在乎,只要能給和尚報了仇,就是降為戰士也值了。


新知傳習閣

1

為了讓李雲龍更燃啊。


作者寫李雲龍為了女人,違抗上命擅自打平安縣城,然後引出了意大利炮這個神器。不過,如果李雲龍只為女人報仇,而不為兄弟做些什麼,顯得不太爺們。


作者看了一眼自己的大綱,說:和尚對不起,為了讓老李更加高大一些,只有犧牲你了,誰讓你和李雲龍關係這麼近呢。


於是和尚就被黑雲寨的土匪給砍了頭,李雲龍再次不管不顧,拉著部隊大炮打蚊子,為兄弟報仇,砍了二寨主,完全罔顧黑雲寨被收編的事實。


他的眼裡只有兄弟沒有大局。


這樣的男人真的很男人。

反正當我少年時,看這一段頓覺熱血沸騰,在心裡說:兄弟就該如是。就像當年看山雞從臺灣帶了一幫兄弟,來到走投無路的陳浩南面前,一起鞠躬喊:大哥。


燃,真TM的燃了。


其實這算是一種小說的手法吧,為了表現主角的高大,寫死一個主要配角,仇恨感立刻爆棚,然後主角歷盡艱難給他報仇,劇情張力十足。


我覺得這方面玩的最狠的是金庸,在《飛狐外傳》中把主角程靈素都寫死。貓膩在《間客》中的施公子的死,也蠻讓人淚崩的。


所以配角死的好,也是一個故事的主要任務。


如此講,和尚也算是死得其所。

2


至於問土匪為啥不講江湖規矩?擅自殺了和尚?


土匪有江湖規矩嗎?


有的時候也許有,比方說知道對方也是江湖人,或者對方是宋江,那麼他們的江湖規矩會講的一套一套的。


但是大多數時候是沒有規矩的,殺一個人或者兩個人對這些土匪來說其實真的跟他們吃完飯沒啥區別。


《水滸傳》中小霸王周通想娶劉太公的女兒,只是通知了一聲,然後就要來入洞房了,標準的強搶民女,十字坡孫二孃為了備貨殺了一個路過的頭陀,後來這頭陀的裝備都給了武松,如果這個頭陀不死,很可能也會成為梁山好漢的。連江湖人魯智深都差點成了被孫二孃做成肉包子。


在孫二孃周通這裡又有什麼江湖規矩。


黑雲寨這種小匪幫,又有什麼規矩可言。他們只是任性胡作非為而已。


這之前他們應該做過很多這種事情,殺人越貨搶劫,都能平安過關,不管是晉綏軍還是日本人都對他們睜隻眼閉隻眼,但是走的夜路多了終會遇到鬼的。


這次他們就碰上了李雲龍。

其實江湖規矩應該有一條高壓線,那就是不惹惹不起的人。當年請幫老大黃金榮惹了盧曉嘉,照樣該賠禮賠禮該賠錢賠錢,做了一輩子大爺,該當孫子的時候依舊要伏低做小。


黑雲寨則直接把這條高壓線弄斷了,所以被滅了。


活該。

-----------

文 / 薛白袍
(看完點個讚唄,贊贊更美麗)

薛白袍

黑雲寨的土匪一搶錢糧,二搶軍火。魏和尚落單一個人走,在土匪眼裡就是打劫的對象,小說也說了,魏和尚的彈藥是不限量的,長短槍各一支,是高價值的打劫對象。至於謝寶慶招不招安大方向是領導說了算,但是二當家只管搶劫。一個單位一般是各管一攤,帥管運籌帷幄,將管征戰沙場,事出突然,二當家打劫完事後再由謝寶慶善後,結果謝寶慶無能沒法善後,於是有了謝寶慶溜冰事件發生。不當之處歡迎探討。


契單大單于

發現電視劇剪輯使情節接不上了嗎?和尚臨走的時候背大刀,帶手槍,沒帶長槍,遇到日本鬼子後,手裡多一把長槍。腦補剪輯掉的情節:和尚出去送信,先經過黑雲寨附近,遇小土匪,殺匪奪長槍,改道,遇鬼子,槍斃鬼子軍官以後再改道,仍然是黑雲寨附近,此前活著的小土匪回去報信,因此二當家的未向謝大報告,帶人為先死小土匪報仇,知道來者是高手,故分兩梯隊待守和尚,設絆馬索,槍口直指,顯然是知道和尚戰鬥力強悍。這樣,和尚死因一是莽撞(擋我送信者死,沒考慮殺匪後會遭到瘋狂報復),二是藝高人膽大,沒有土匪打劫分梯隊的經驗,所以中著。可能這樣演不利於突出和尚正面形象,剪輯掉一部分情節,導致細節接不上。

當然,小說裡沒有本人描述這情節。

回答提問:和尚送信心切,得罪黑雲寨在先,所以遭報復。否則即將歸順孔捷部隊,不能殺八路軍,這是二當家的不得不考慮的。電視劇把他塑造成連孔捷都敢頂撞的莽夫,現實中二當家的應該是炮頭,即帶人搶劫,衝鋒陷陣的,謀略不足。所以才有這樣的情節。


用戶58978651896

按照電視劇《亮劍》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來,黑雲寨的土匪之所以殺和尚,是有三個原因的!

第一:江湖規矩!

謝寶慶之流,雖然打家劫舍,但是他們不搶貧民,這並不是他們大仁大義什麼的,主要是搶貧民也沒什麼錢,勞神又沒什麼油水,還不如不搶,落個好民聲!所以這些人也算是江湖人生!

江湖上講一個金盆洗手,而在孔捷和謝寶慶談好收編的事情之後,這夥人想到要結束土匪行當了,就要金盆洗手了,所以在金盆洗手之前,幹一票,也算是完美的畫個句號了!所以,他們搶了和尚!

第二:和尚殺了人家幾個土匪!

電視劇裡面的場景,相信大家都記得,和尚藝高人膽大,和土匪正面衝突,殺了幾個土匪!所以,既然出現了自己兄弟被殺的事情,土匪肯定要報仇,所以黑雲寨二當家射殺了和尚魏大勇!

第三:這裡不存在不講江湖規矩的事,只能說沒有遵守對孔捷的承諾而已!

謝寶慶作為土匪頭子,和孔捷談收編的事,而所談的具體細節內容,土匪二當家是不知道的,所以才出現了去幹最後一票的想法。所以才點背遇到了魏大勇。最終的結果就是,和尚被殺害,黑雲寨被滅門!

其實當時看電視劇的時候,看到和尚被射殺那一集,小哥當時特別的鬱悶,因為按照劇集進度,感覺這電視劇馬上就要結束了,大家要一起過好日子了,那裡想到和尚居然在這個時候走了,那個時候真是激動的要罵土匪了,然後替和尚感到無比的惋惜!

《亮劍》年年播,熱度不曾減!

華夏好兒郎,共築名族魂!




深圳小哥帶你看深圳

魏和尚去送信,途中被埋伏的黑雲寨土匪所殺,對於土匪而言這裡不存在什麼江湖規矩,而且魏和尚該殺的。

第一:按照小說所寫黑雲寨土匪除了貧民百姓不打劫,其它不管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漢奸偽軍,日本人照打劫不誤。貧民百姓因為窮苦,生活艱難,沒什麼好打劫,打劫還要壞了名聲,所以不值得去打劫。至於魏和尚被劫,一方面魏和尚穿著便裝(小說原著),以電視劇來說穿著軍裝,騎著繳獲的高頭大馬,對於這夥土匪來說,只要不是貧民百姓,看著身上有錢就可以去打劫,其它什麼的不重要。

另一方面魏和尚仗著自己武功高強,趁土匪不備殺了5-6個,對於土匪來說,打劫就是刀口上嗜血的營生,你配合一下舍些財物有可能放你過去,可是一旦反抗殺人,那就是不共戴天之仇,只能以血還血,以牙還牙。魏和尚又缺乏這點江湖經驗和警惕性,才陰溝裡翻船。

第二:對於土匪而言唯一的插曲是孔捷收編這件事,只是這是大當家謝寶慶和孔捷二人之間私下的約定,他們當時還不知情,另一方面即便知道,在他們認為是收編前最後一次綁票,以往就是這麼幹的,也沒啥好意外的。

至於江湖規矩,這個是亂世,沒有那麼多講究,對於這群土匪來說唯一堅持的規矩就是上面提的2條。

綜上所述,對於土匪來說魏和尚該殺,而且不違背什麼規矩。但這樣的後果就是被李雲龍剿滅,也讓孔捷收編計劃流產。




雲橫秦嶺家何在

沒看過亮劍,我可以看看在說;你這麼一說,黑雲寨土匪什麼不講江湖規矩。他們要講規矩就不落草做土匪了,至於為什麼殺魏和尚,是魏和尚先殺了他們的人,和尚動了殺心,和尚不是以,慈悲為懷的嗎?土匪不殺你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