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和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相比,誰的政治軍事水平更高?

舞可定天下

這個問題讓人不明就裡。

以明太祖朱元璋對比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個人?1:2?這種對比有什麼意義呢?讓德國同時和英美兩國相比,你是想突出德國的強大還是比賽的不公平?

還有,說到清朝的兩位君主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說到朱元璋就是朱重八,連個大名都沒有,更不要說“明太祖朱元璋”了。敢問,這是在幹什麼?突出清朝皇帝的高貴,用揚清貶明的手段證明自己是個清粉?

實際上這三位帝王都是什麼屬性,我想廣大群眾都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了。既然這麼問了,“靜Yes”就用1:2的形式分析下三位君主的優劣:

1、政治水平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隨即開始了對元朝的北伐。徐達常遇春隨即率領25萬大軍北伐元朝,而元順帝自知不敵,深夜逃回蒙古高原,與明朝形成對峙。

在北伐元朝的鬥爭中,朱元璋的政治手段運用非常成功。首先在北伐口號上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此口號一出,迅速收攏了北方漢人的民心,一時間,元朝陷入空前的孤立,這為明朝的北伐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元朝領導班子北逃後,朱元璋送給元朝皇帝一個“順帝”的稱號,調侃之中,不乏宣稱自己的正統地位。

而在元順帝逃到應昌後,朱元璋派遣常遇春和李文忠北上攻擊,和徐達故意在大都城下等待元順帝自己北逃一樣,元順帝再次被明軍“放跑”。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元朝雖然腐敗,但仍然是北方草原的核心,黃金家族仍然有很大的號召力。一旦被明軍一鍋端了,蒙古各部落勢必群龍無首而大亂,到時候明朝的北方邊境將會更加混亂。這和後來的“雙十二事變”性質相似。

通過這樣的手段,既然明朝合理合法,又顯示了朱元璋的仁慈。

這一點上,努爾哈赤比不上,但皇太極可以。

努爾哈赤本質上是一個部落的酋長,在他的心中,只有殺戮,通過殺戮獲得更多的奴隸和牲畜。其目的就是不斷壯大自己。

而皇太極明顯比努爾哈赤高了一個檔次,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後金在擄掠得到大量人口後,不再一股腦地用作奴隸,而是選賢任能。在努爾哈赤的基礎上,皇太極更多地開始使用懷柔的政策,比如在攻打漠南蒙古的同時也在不斷分化拉攏,因此得到了大量的民心,後金也由此進入清朝的封建時代。

在政治手腕上,朱元璋運用得相對成熟,在招攬民心上還是很有建樹的。相比之下,皇太極雖有進步,但是總體上作為從蠻族進化而來的君主,對於政治的把握還是差一些。

2、軍事素養

三位君主都是從戰火中摸爬滾打中一路走過來的。

但是三個人又有所不同。

朱元璋作為漢人,從濠州起兵一路走來,大小惡戰不計其數,消滅的敵人數十萬人,特別是鄱陽湖水戰,以20萬軍隊擊敗陳友諒60萬大軍,一舉奠定了自己在江南的地位。

而在對元朝作戰上,朱元璋對騎兵的掌握也是爐火純青,麾下誕生了數個騎兵大師。而在明朝的歷史環境下,火器成為新的戰爭武器,朱元璋不失時機地組織起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火器部隊,即神機營。

在面對元朝時,朱元璋也是在武力打擊下不斷輔以懷柔招降政策,比如兵不血刃降服了元朝東北的將領哈納出。

作為一個統帥,朱元璋雖身在南京,但是對於戰局的掌握可謂瞭如指掌。可以說,明軍的數次北伐就是朱元璋實際指揮的。當年宋太宗指揮宋軍收復燕雲十六州是添亂,而朱元璋則是為明軍帶來了勝利的希望。

相比之下,清朝兩位君主就比較有意思了。

首先,努爾哈赤作為女真將領,只能指揮騎兵作戰。努爾哈赤攻取城池的慣用手段是找到間諜裡應外合,在野戰時也能壓制明軍。但是在攻城戰時,努爾哈赤就不行了。水戰水平更是無從說起。

皇太極作為努爾哈赤的繼承者,在很長時間內仍然也是指揮揮舞著馬刀,騎著馬衝鋒。直到孔友德等投降後金,後金才有了自己的火器部隊,不過說實在的,在成熟的明朝軍制下,皇太極的戰法也沒有得到太多進步。攻堅能力一直沒有得到大幅度提升,每次進攻中原也是選擇從蒙古繞遠。

因為後金一直沒有水軍,因此兩位清朝君主少了一項水軍技能。

綜合起來,朱元璋還是要強於兩位清朝君主的。真正能和朱元璋一較高下的,應該屬康熙皇帝。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Yes


這個問題有點毒。

明太祖朱元璋不用偏偏用朱重八,努爾哈赤不用野豬皮稱呼還鄭重其事的帶上廟號清太祖,皇太極也可以稱呼為黃臺吉。提問的手法的本身就不客觀。

用明朝開國皇帝對比清朝開國皇帝加上第二代皇帝皇太極也沒什麼好對比的。

也不用長篇大論,就說一個朱元璋身為一個農民,落魄時當過乞丐,25歲加入反元大軍,歷時15年打下一個偌大的天下,統一了中國,可不是是個開國皇帝就可以比的。(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就是漢高祖劉邦當年都沒有實質性的統一中國,還是到了漢武帝時代才徹底恢復了秦朝疆域並且進一步開疆拓土。

而且朱元璋還打破了北伐不可能成功的魔咒,實現了第一次北伐成功。

努爾哈赤原是明朝二品龍虎將軍,起兵反明反了一生,也就是建立一個後金小政權,被人普遍稱之為大汗,直到皇太極時代隨著漢化加深努爾哈赤才有了諡號並且將稱呼其先汗改為先皇。最多屬於建立一方割據小勢力。

皇太極是清朝第二位皇帝,他軍事上可能差父親一些,但文治上相當不錯,進一步完善了這個小割據政權還改國號為大清,做到很不錯了。

但以事實來說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人都沒有入關,更不用說統一中國了。就是後面滿清入關也是李自成攻陷北京他們才乘虛而入的。比之朱元璋一代人就統一了中國要差遠了。

當然努爾哈赤的軍事能力還是不錯的,皇太極的文治也很厲害,善於拉攏平衡各方勢力,本回答並非抬高一個貶低一個,只是題目如此,所以就回答回答了。還請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