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暖團圓飯|拾荒奶奶和12個孩子終於團聚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無兒無女的拾荒奶奶張景蘭,和十幾個孩子吃了頓團圓飯。

其實,今年70歲的她還有另一重身份:退休前,在安徽擔任機關工會主席。

現今,她的家裡破爛堆成山,除了電燈、電飯鍋,沒有任何家電。

是什麼,讓奶奶轉身拾起了破爛?拾破爛這些年她過得怎麼樣?

退休後,不跳廣場舞,專職撿垃圾


每天中午,張景蘭都會準時來到合肥百腦匯電腦城,在各個商家門口拾荒,尤其是傍晚6點到6點半,是拾荒“黃金時間”。

張景蘭佝僂著腰,咬著乾裂的嘴唇,蹣跚著抱著一摞紙盒向前挪步。“一個紙盒賣2元,這一下就可以賣20元,這些商家要貨,會直接聯繫我。”接過20元紙幣,張景蘭小心地揣在口袋裡,緩緩轉過身,瘦弱的身形看起來有些疲憊,又顯出一份倔強。最暖團圓飯|拾荒奶奶和12個孩子終於團聚

一下午,把拾到的“寶貝”收到樓梯口,等商城關門後,整理、分類、搬運。夜深人靜時,她再拉著簡易的小拖車將廢品運回家。

張景蘭的家約80多平方。家裡幾乎堆滿了廢品,塑料類、紙盒類、廢金屬類,分門別類碼放著,客廳、臥室、廚房堆得滿滿的,幾乎頂到天花板了。最暖團圓飯|拾荒奶奶和12個孩子終於團聚

筆記本上寫滿了她一年來每天賣廢品的收入,最新一頁紙上記著,當天上午賣廢飲料瓶掙了3塊錢。老人還記下廢品的行情變化,“礦泉水瓶,年初一個賣1毛2,6月份漲到1毛3,11月漲到1毛5,這星期落回1毛1……”

家裡的浴室掛著幾件衣服,那是奶奶春夏秋三季的所有衣服。衣服分場合穿,稍好一點的留著見孩子穿,剩下的全是有補丁的,甚至是補丁蓋補丁。張奶奶說,自退休以後從未買過一件衣服,“有那錢都給孩子們”


“有人說我一個處級幹部,犯不著去撿廢品”


1998年,張景蘭去安徽績溪縣考察,從此,她的後半生和這個皖南山區小城緊緊“綁”在了一起。

當地人告訴她,績溪人一輩子只幹三件大事:一是給娃唸書,二是給活人蓋房,三是給死人修墓。但“給娃唸書”只是給男娃念,女孩只能留在家裡幹粗活。

張景蘭暗暗下決心,要幫助更多女童上學。從績溪回合肥後,她就著手募捐。很多老領導都第一時間慷慨解囊,每人幫扶幾名失學女童,助她們上學。從2000年開始,5年間,績溪有百餘名女童受助。

2008年,張景蘭從省人大機關工會主席崗位上退休,雖然退休工資有4000多,但生活並不富足,每個月要支出千餘元贍養老母親。

一次,她發現少數居民亂扔礦泉水瓶,影響小區整體形象,就主動收撿,攢了幾次錢,竟然也有近百元。

“我想,靠這個,我就多資助幾個孩子,能給孩子多買幾套衣服。”張景蘭說,“有人說我一個處級幹部,犯不著去撿廢品,我不在意麵子!”她微微下陷的眼窩裡,有一雙深褐色的眼眸,說起孩子和夢想時,泛起一種精氣神。

張景蘭唯一的老母親在淮南,女兒每次探望完回合肥,母親都會一送再送,從家到火車站有兩站公交路程,一塊錢,張景蘭捨不得。

於是,95歲的老母親牽起70歲女兒的手,送她繼續踏上拾荒助學的路。

拾荒奶奶和十幾個孩子的團圓飯


過年過年,是家人一起吃飯糰圓。可奶奶怎麼辦?無兒無女,沒有老伴,誰跟她吃團圓飯?

被奶奶資助的孩子們決定自己做頓團圓飯,跟奶奶一起提前過年。

孩子們從300多公里外的蕭縣趕到合肥,小女孩紅著凍傷的臉蛋仔細挑菜。

最暖團圓飯|拾荒奶奶和12個孩子終於團聚

孩子們買菜、包餃子,雖然手法有些生疏,包出來的餃子也站不起來,但繫著紅領巾的他們,有滿滿的愛。最暖團圓飯|拾荒奶奶和12個孩子終於團聚

一起吃團圓飯的還有小汪小潘,奶奶特別想念兩個孩子,有五六年沒見了。

吃飯間,奶奶打開了話匣子,“我還記得小汪考上大學給我打電話報喜,說考的玻璃專業。我說你這傻丫頭,一個女孩考個做玻璃的專業多辛苦啊,那是男孩做的事情。”

“奶奶你聽錯了,我說的播音專業。”

“我知道,我知道。播音嘛,未來要當主持人上電視的嘛!”

最暖團圓飯|拾荒奶奶和12個孩子終於團聚

景蘭奶奶拉著汪黃寧的手,笑逐顏開。奶奶至今仍在資助汪黃寧,她說要一直支持到大學畢業。

吃完飯,恰逢奶奶出門撿廢品的時間,孩子們提議,今天讓奶奶輕鬆一下,讓奶奶帶著孩子們去電腦城撿廢品,體驗一下奶奶的日常生活。

奶奶領著孩子們,走在過去3287天每天都走過的路,講述著這些年激勵著她堅持下去的東西。她有句話始終掛在嘴邊:“我在物質上是個小窮鬼,但我在精神上卻是一個大富翁,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多幫一個貧困的孩子上學。

最暖團圓飯|拾荒奶奶和12個孩子終於團聚

20年來,她不僅自己直接資助了300多名學生,還帶動了當地眾多愛心人士參與助學,累計資助600餘名貧困家庭的孩子,而且絕大部分都是長期資助直至參加工作為止。

探訪時,走訪志願者想讓她把精力放到照顧自己上面,公益的事情力所能及來做,但很難勸說。也許,每個人都有她的價值判斷與標準,她認為這樣做最快樂的,那就尊重她的選擇,然後儘可能地提供幫助。

不僅張奶奶,全國還有很多像她一樣的好人,他們身處困境,卻在不遺餘力地助人。

在江西,幾十年來,唐才英婆婆收養了30多名棄嬰。

在浙江溫州,68歲的王路濟阿姨7年時間裡,義務收養了110多位孤苦的老人。

在雲南昆明人,王蘭蘭在經歷過失子之痛後,雖然一無所有,但依然成立了互助型組織幫助失獨家庭和獨居老人。

……

行善不是富人的專利,行善者也該被善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