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零售“四大難題”推動消費升級

自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啟動“新零售之城”之後,近期引起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十幾個城市主政者的高度重視和參與。在這些富有活力的城市中,新零售正以浩大聲勢拉開賦能城市發展、提升生活品質的序幕。

眾所周知,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各大城市普遍在經歷新舊動能的切換,原有的動力引擎正在從傳統投資、貿易出口拉動模式向消費拉動轉型,各地的工作重心也開始從傳統的“招商引資”轉向推動消費升級。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搭上“新零售”的快車,這對我國經濟增長來說既是一種積極可喜的變化,也將推動各級政府形成新的發展理念,並聚焦新經濟發展動能。

所謂新零售就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新零售是指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從當前來看,新零售至少將推動三方面變局:一是精準與場景零售、流量零售、社交與社群零售更為普及。促使新零售從內容、形式和體驗上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當下零售經營的核心元素已演變成流量,未來的零售競爭將是流量的競爭。如何找到顧客、建立鏈接、產生影響、增強黏性、提升價值、打造終身價值顧客是零售經營的主線。今後,零售將變得更加社交化,具備更多的社交屬性和社交功能。在互聯網環境下,社群影響力已經成為消費購買的主要影響要素。

二是零售業將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新零售進一步圍繞以消費者為中心發展。在這個趨勢背後,年輕消費者多樣化、碎片化的需求會被重新用各種關鍵詞和標籤聚合。而在這個聚合的背後,各種消費體驗都會進一步催生各種各樣的零售新物種,這將使整個商業經營發生新的變化。市場的機會在於為零售和批發商做服務,通過重新塑造新的角色定位來服務消費者,聚合消費者需求,提供新的商業模式,這會變成今年零售業創新的重要方向。

三是數字化的程度進一步從消費者轉向零售商,最後向上遊生產商、品牌製造商遷移,也就是從消費互聯網化進一步轉向產業互聯網化。產業互聯網化不再是中國造、美國造,而是互聯網造,柔性製造會變成真正意義的一種常態。

誠然,新零售的發展趨勢一片大好,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自下而上缺少技術支撐,線上線下面臨融合問題。傳統零售的主營業務不是數據和技術,而是實實在在的商品和服務,因而從線下到線上缺少應有的技術支撐。二是自上而下缺乏有效引導,缺失有效的配套體系。從線上到線下具有強大的數據和技術支持,線上平臺對線下零售商業極具吸引力,但從線上到線下的行為缺乏有效的引導。三是新零售配套體系低效是“線上+線下”雙向融合的重要阻礙,具體表現在相對低效的物流系統、較為割裂的支付方式、相對欠缺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四是成本控制是永遠的挑戰。新零售需要拓展新領域、嫁接新技術、打造新環境及發展新業態等,由此帶來的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這不僅涉及到資金佔用率,也對時間及人力成本的控制提出了挑戰。

唯有致力於解決未來“新零售”發展中的更大問題,“新零售”才能更加煥發出潛能與活力。(評論員 莫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