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漢語作為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其髒話水平,無論深度還是廣度,放在全世界那都是數一數二。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甚至在漢語的書面語中,就專門有“詈(lì)詞”的分類,雖然經過文人們篩選修飾,比較文明,但也只是相對來說。

在歷史上,常見的髒話其實和現代區別並不大。先秦的時候,大概正值亂世,一言不合就砍人,懶得罵人,髒話都比較溫和,最流行的就是把人比作動物。

用“中山狼”來形容人忘恩負義的,用“碩鼠”來形容貪汙腐敗的……不過那時候已經懂得問候對方父母了。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在《戰國策》裡齊威王就曾經罵過“叱嗟,爾母婢也”就說你媽是個下人。還有老流氓劉邦統一天下後,陸賈給他上文化課,劉邦不爽啊“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意思是你爸爸我馬背上打的天下

,讀個XX書。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除此之外,《左傳》裡有一句頗有幾分網絡的色彩“爾墓之木拱矣”意思是,你墳上的樹已經有兩手合抱那麼粗了。沒錯,這句話也許就是“吾有舊友吊似汝,而今墳頭草丈五”的最早出處。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後來儒家取得了正統地位,道德禮法成為社會標杆的同時,也成為了髒話的重點照顧對象。說人道德敗壞,最常用的就是“賊字,造反的叫“反賊”,忤逆的叫“逆賊”,年紀大的叫“老賊”,當官的“賊臣”,出賣國家的叫“國賊”,出賣自家的叫“家賊”,還能夠加上一些形容詞,比如奸賊、鼠賊、禿賊,蟊(mao)賊,簡直就沒有賊字hold不住的情況。只要罵別人是賊,就能瞬間佔據道德制高點,輕鬆勝利。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比如諸葛亮怒斥王司徒就飈出無數賊字。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到了《水滸傳》裡面,雖然“直娘賊”堪稱好漢們的口頭禪,不過這個詞的重點已經不是“賊字子,而是“直”字。在當時“直”字與“入”字和“日”字同音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在如今吳語中,三字讀音依然相同,所以你懂的

這也表明了髒話的重點取材方向,那種事兒,早在宋金時的“諸宮調”開始,那種事已經用於文學創作,到了元雜劇中基本現在國罵中的常用語都已具備。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通假的原因,本來某些很嚴重的字詞,在現在看來弱化了不少。比如“鳥”字,《水滸站》裡,李逵凡事說話基本都會帶上這個字“受他的鳥氣”“這個鳥人”“有甚鳥用”。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然而並不是什麼會飛的動物,而是某種人體器官,後來為了區別某器官和一般用法,北方才有了niao這個發音,原本的讀音則完全讓位給某器官。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對比罵髒三句不離F開頭的英語單詞,以及連拒絕都無比委婉,更何況是罵人的日語。漢語謙稱第二,第一也是沒誰了。

順便一說,日語的髒話也受到漢語影響。比如日本的國罵“八嘎呀路”就來自於《史記》中的典故“指鹿為馬”。“yalu”如今在日語當中,一般作為一種輕蔑的稱呼,漢語翻譯成“傢伙”或者“混蛋”。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然而在日本江戶時代“yalu”其實是“男娼”的隱喻,與“傾城”暗指“妓女”相互照應。雖然如今已經完全沒有了那種含義,不過在日劇、動漫中,看到男女打情罵俏時互說“八嘎呀路”的時候,是不是再也無法直視了呢。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說髒話的,別被影視劇誤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