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五月之殤”並非一場不勝,穩固防線應先從穩定出場球員開始

恆大“五月之殤”並非一場不勝,穩固防線應先從穩定出場球員開始

恆大“五月之殤”並非一場不勝,穩固防線應先從穩定出場球員開始

恆大“五月之殤”並非一場不勝,穩固防線應先從穩定出場球員開始

恆大“五月之殤”並非一場不勝,穩固防線應先從穩定出場球員開始

恆大“五月之殤”並非一場不勝,穩固防線應先從穩定出場球員開始

進入間歇期,各中超勁旅可以好好休息調整一下,畢竟之前長達兩個多月的魔鬼賽程,可以說把之前冬訓所積攢的體能儲備消耗了大半。不過對於七冠王廣州恆大而言,大家或許不會有太好的心情休息了,畢竟球隊近況太過糟糕,而且不僅讓球迷失望,也“激怒”了老闆許家印——不到24小時內連發兩條指令,勒令球隊嚴肅整頓,力度之空前,足以說明一切。

且先不說在間歇期回來後,恆大隊在人員上會有怎樣的變化,這個假期除了國腳,球隊僅有十天休息時間之餘,相信接下來在意大利和奧地利的夏訓,卡帥定會竭盡所能彌補之前犯下的所有問題,並保證球隊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強勢迴歸。

連續負於升班馬球隊,毫無疑問這絕不是恆大的正常水平,而想要扭轉頹勢,就得明白根源所在。相比四月份球隊一場不敗的戰績,五月份未嘗勝績著實糟糕透頂,而且告別亞冠以及足協盃兩條戰線的方式,分別是客場進球少和點球大戰落敗,均十分遺憾。不過筆者認為,倘若把這個月的境遇形容為“五月之殤”,那麼最悲慘、最痛恨也最令大家疑惑不解和失望的地方,並不是結果乃至成績上的表現,而在於球隊始終呈現出一種狀態下滑的態勢——多場比賽犯下同樣的錯誤,多場比賽出現同樣的窘境,沒有了過往犀利且及時的調整力,沒有了過往通過調整可以立竿見影、迅速回歸的效果,這讓人很沮喪,因為大家一度看不到任何走出頹勢的希望……

這些年,冠軍一個一個拿,但難度一次比一次大,恆大隊習慣於迎難而上,也習慣於克服重重難關,但這一次顯然持續時間過長了,而且似乎一下子也沒有能力扭轉過來!過去的恆大,確實不會如此。好比亞冠主客場與權健隊的兩次交鋒,包括聯賽負於人和,恆大隊一度牢牢把控比賽主動權,創造超過二十多次的攻門,竟然都未能取得足以挽回戰局的進球,倘若說一場比賽不行是運氣不好,那麼一而再再而三出現,是否中間就存在一定的共性問題呢?為何恆大隊的攻勢總是隻開花不結果呢?在這個間歇期,教練組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競技體育很殘酷,結果確實能夠反映出問題的本質,但對於一支成熟的球隊而言,一段時間內遭遇低谷、成績不好,是很正常的,咱不能以偏概全,就此否定一切。筆者認為最為關鍵的,是球隊可以通過調整重新看到球員狀態、心氣等方面上升的發展勢頭,只要有了這股勢頭,哪怕一兩場比賽贏不下來,問題也不大。畢竟根據發展規律,從長遠角度看,勝利是必然會出現的。不過眼下的恆大隊,暫時在間歇期前仍未嶄露這種勢頭,因此大家才會比較擔心。

除了進攻,想要贏球、想要奪冠,防線似乎更為關鍵。不可否認,在曾誠賽季復出並連續幾場零封對手後,恆大隊就進入場場丟球的狀態,而且防線不是很穩健,經常還會出現低級失誤。卡帥作為世界頂級中衛,在防守端如此有心得,此類現象理應杜絕。

記得在賽季初一場關鍵戰中卡帥換上胡睿寶,從而一下改變了防線中兩名球員的位置,被認定是最終遺憾丟球的重要原因。然而卡帥對於本賽季恆大隊防守體系的打造,卻始終沒有形成一套相對穩定的陣容。根據陣型需求,4名後衛+2名後腰所組成防守體系,其中個別球員卻始終穩定不下來。

後腰或許由於傷病、由於對手的情況,不斷調整還情有可原。反正古德利只要出場,還是比較擅長中後場的攔截,發揮助力防守的作用。不過針對後衛層面,這樣不斷的變動確實對體系的穩固有影響。張琳芃每逢亞冠就踢右後衛,一到聯賽又迴歸中後衛,與其搭檔的一下子是馮瀟霆,一下子是金英權,一下子又孤軍奮戰了……且不說如此一來對彼此的默契程度會否有很大影響,就拿球員個人而言,由於中後衛和邊後衛要求完全不同,如此變來變去確實容易讓球員迷失方向,甚至在場上不知所措。有時候球過來的一瞬間,球員還要思考自己所處的位置,應該如何處理最妥當?而往往就是這麼一猶豫,便給了對手可乘之機。

因此穩固防線,也應先從穩定出場球員開始!按照目前的陣容,筆者認為從左至右鄧涵文、張琳芃、馮瀟霆、李學鵬的組合完全可以應對國內聯賽的衝擊,應該將其穩定下來使用,切莫再出現一個球員踢兩個位置的情況了……對於他們出現的不足,可以在訓練中進行針對性的加強,比如鄧涵文邊路的進攻如何更犀利,就不要通過換人來解決,畢竟防線更需要穩定。相信卡帥在間歇期後,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