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線路概述

每到春天,婺源油菜花都是一道全民皆知的亮麗風景。在川北陝南的漢中盆地,同樣也因油菜花而名滿天下。每年春天,盛開的油菜花與鑲嵌其間的麥苗及青山綠水相互掩映,構成漢中盆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漢中地處北暖溫帶和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帶,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漢水橫貫全境,形成漢中盆地。這裡的生態環境為油菜花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每年的3、4月份,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同時開放,置身於其中,會感受到色彩給人的震撼和陶醉。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D1 西安—漩渦鎮—鳳堰古梯田

D2 漩渦鎮—後柳—南鄭—漢中

D3 漢中—褒斜古棧道—西安

D1 西安—漩渦鎮—鳳堰古梯田

秦嶺風光與終南山隧道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是我國交通規劃網內蒙古包頭至廣州茂名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陝西省公路主骨架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隧道採用雙洞四車道,全長18公里,在山嶺公路隧道中長度居世界第二,總建設規模世界第一,更是創造出許多工程技術上的奇蹟,高質量的隧道照明即是其中之一。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為了緩解司機的焦慮情緒和壓抑心理,秦嶺終南山隧道參考歐洲先進的隧道設計理念,特意設計了充滿人性化的特殊燈光帶。特殊燈光帶由藍色、紅色和白色熒光燈管照明,分別組成朝霞、晚霞、藍天、白雲等圖案,給人一種在兩隧道間進入藍天日出的山谷間的感覺。

如果你在隧道內行駛將近5公里,忽然看見前方一片明亮,藍天、白雲霎時閃現,這時,你千萬別高興得以為快出隧道了,這是你到了隧道內第一個特殊燈光帶。

鳳堰古梯田的梯田美景

從漢陰縣城驅車向南,沿盤山公路而上,翻越海拔兩千米的鳳凰山顛,有一處山水環繞的清代萬畝梯田——鳳堰古梯田,這個時節,高低錯落的層層梯田全都是正在盛放的油菜花,延綿數十公里,俯仰皆是,金黃色瀰漫了整個漩渦古鎮的空間。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駛入漢漩公路,感覺就像進入了一條滿是金色的山水畫廊,小河相伴,在雲遮霧罩中流向山下。站在山腰放眼,密密麻麻的梯田,猶如天梯直上雲端,萬頃梯田若隱若現,阡陌縱橫行雲流水,村舍散落其間,農夫悠然勞作,這流光溢彩的梯田花海,望一眼便足以讓人如醉如痴。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鳳堰古梯田是典型的灌區型水利風景區,是目前秦巴山區考古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由清代湖南長沙府善化縣吳氏家族移居當地後所建,始於清朝乾隆年間,於鹹同時期大規模建設,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2010年鳳堰古梯田被評為“陝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十大新發現”,2013年被省水利廳命名為省級水利風景區,2014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美麗田園”。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D2 漩渦鎮—後柳—南鄭—漢中

後柳古鎮的水鄉魅力

後柳是漢江邊的一個小鎮,享有“漢江三峽第一鎮”之美譽。秦巴勝地,漢水之濱,地處蓮花湖畔的千年古鎮,三面環水,水域寬闊,湖水清澈,森林茂密,景色宜人,有後柳半島之稱,漢江和石紫公路自北而南穿境而過,既是縣城通往南區的大門,又是熨斗燕子洞和中壩大峽谷風景區的旅遊連結點,交通十分方便。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悠悠歲月賦予了後柳水鄉獨特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考古發掘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八畝田就已成為孕育一方文明的熱土。由於古時漢江縴夫每行三十餘里就需歇腳,商人也就籍此進行貨物中轉,此地逐步形成古鎮,併成為遠近聞名的“水碼頭”。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到了明清時期,湖廣填陝西,移民大量湧入古鎮,有力的推動了商貿的發展,後柳成為連接陝南、鄂西和川北的重要商埠。這一時期,古鎮盛產桐油,人們沿江砌坎,修建油坊,故又名“油坊坎”。據歷史記載,後柳古鎮始建於1939年,清朝時稱後柳溪,民國二十年稱長清鎮,1939年後才改稱後柳鎮。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站在高坡上俯視小鎮,就會被小鎮溢出的種種美麗所陶醉。舊的古董遺產在這裡由破壞到保護,它們和新的時代建築一道協調共同向前。 看小鎮的臨江處,是小鎮古建築的集中區。最東角處,有幾間土牆青瓦民居,土舊的程度少說也有百年之久了。其間有一棵大樹從房屋中間昂然而起,直出屋頂,傘蓋全房,被人稱為“屋包樹”。還有一家王氏,上個世紀家中出了一名抗日名將王範堂,在臺兒莊戰役中以敢死隊長的身份帶領敢死隊殺入日寇群,大獲全勝,美名遠播,至今王範堂的英雄大名還留存在臺兒莊戰役紀念館內。

漢江、漢山、漢中油菜花盛景

離開後柳古鎮,沿途就可以看到恍若江南的漢江小三峽,距離漢中就越來越近了。油菜花並不是漢中獨有,看過婺源小家碧玉般的油菜花,看過青海門源大氣磅礴的油菜花,而漢中油菜花主打的則是它的那份實實在在的秀美。清亮的小河,翠綠的樹木,若是航拍那些山水平原上的一塊塊油菜花地,更是惹人讚歎。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每年3月中旬,漢中都會舉行油菜花旅遊文化節,清明節前後一般為油菜花的盛放期,花期可持續一個月左右,菜花節每年的舉辦時間和地點略有不同,具體時間需關注當地官網。菜花節期間,漢中市內還會舉辦採茶、製茶、賽歌會、文藝表演、書畫攝影展等活動。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D3 漢中—褒斜古棧道—西安

油菜花大片的出處

漢中的油菜花不是連續著一整片,是柔軟的綠與嬌嫩的黃相交接的,放眼望去,翠綠的葉和豔黃的花互襯著,使得黃的更黃,綠的更綠。早上在漢山可以拍攝到大氣滂沱的群山中鑲嵌的黃、白、紅、綠等絕美的色塊,簡直就像上帝打翻了調色盤。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棧道之鄉 褒姒故里

提到棧道,很多人都能想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提到褒姒,很多人就不太熟悉了,這位筆畫比較多的任務,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紅顏禍水,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不惜使用國家重器,演出了“烽火戲諸侯”的鬧劇,最終導致西周的覆滅。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石門棧道風景區為石門水庫所在地,這裡是褒姒故里,有中國“棧道之鄉”的美稱。褒斜棧道全長235公里,因南起漢中褒谷口,北到眉縣斜峪關,故名。褒斜棧道是古代連接南北的軍事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原來的古棧道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古人沿河谷懸崖鑿孔,釘立木樁,上鋪木板做為行走之用,至褒谷段,古人用“火燒水激”的方法開鑿了一段長約16米的穿山隧道——石門隧道,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車隧道。石門棧道是褒斜棧道中最著名的一段,棧道輝煌時曾有亭樓廊閣,並設有郵驛,歷代文人墨客也來此觀光賞玩,並在石壁上記事寫詩,抒發情懷,後形成了壯觀的摩崖石刻群,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漢朝至宋朝的十三塊石刻,被稱為“石門十三品”,現已被陳列於漢中博物館內。

漢中盆地,菜花間蝶也飛來

1975年,因石門水庫大壩高水位蓄水,棧道石門、將軍鋪、褒姒鋪、《棧道平歌》摩崖等諸多古蹟淹沒於水下,當地人便在古老棧道基礎上,重新修建,復原了古棧道景觀,每逢五一或十一,石門人會化裝成古代武士,進行獨特的仿古文化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