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玩具買得太多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嗎?

Joanna3182234416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給孩子買了太多玩具,當孩子有很多個選擇之後,你會看到他很容易在很多玩具當中進行切換,而這種切換對於他的注意力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說注意力這個能力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叫共同注意。什麼叫共同注意呢?

我做這些事情,讓別人關注到我,這是一種共同注意,我能夠關注到別人想讓我關注的東西,這是第二種。這兩種能力合稱為共同注意。那麼共同注意的好壞,直接決定的是什麼呢?決定你的寶寶,以後在3歲以後上幼兒園,6歲以後上小學,他能不能關注老師想他關注的東西,如果你的孩子只是自我的注意力很好, 我自己會畫,我畫的很認真,看小說、看小書,看那個畫畫,或者是說自己玩積木,玩任何東西,很專心,但是別人想讓我做一些什麼事情,我不能跟他一起去互動,不能跟他去良好的進行這種持久的關注,那麼這個孩子的共同注意就存在問題。他就不能跟著的孩子的成績就會出現問題。

所以我們說,家裡的玩具,一定不能太多,不能滿地都是,讓孩子隨意去挑選。因為孩子他這個精細動作的發展,是有一個階段性的。很多玩具,它需要很高的精細動作之後,才能夠真正的把這個遊戲的樂趣去開發出來,而對於孩子來講,他對於一個玩具的興趣,取決於什麼呢?取決於這個玩具的可操作性有多少。他能夠怎麼去玩這個玩具,我能夠去把它插進來,能插進去,能拔開,能再敲一敲,這些都是一種玩法,玩法越豐富越多樣化,這個孩子在玩這個玩具的持續時間就會越久。但是如果,因為孩子他精細動作發展的不夠好,他這個插拔他不能很有效的去做的話,他就只能發展大動作,就是拿這個東西去甩一甩,去扔一扔,做這些事情也是他想出來的一種玩法,但是這些玩法都會很容易就完成了,摔這個東西,我摔出去了,這個遊戲玩完了,玩完了我們玩下一個,再摔這個,再摔這個,他的持續時間就會縮短,而且他對這個玩具的理解,就沒法更全面一些,更深入下去。

所以我們說作為父母,當你給孩子買這個玩具之後,你有義務要跟他一起來玩這個玩具,你要把這個玩具究竟怎麼才能更有意思,展現給孩子,你的玩具買了才有意義。那麼簡單來說,我們給孩子買這個積木,然後給10幾塊說,寶貝你搭去吧。坐在那兒角落裡頭你去往上堆吧。但是作為一個1歲多的孩子來講,他自己天然的能力,基本上只能堆兩到三塊,落起來,能落到三塊,如果你跟孩子說給你15塊你去搭去,搭的越高越好,你的孩子他搭不了這麼高,他沒有這個遊戲的興趣,他就不玩了。甚至你往上堆的時候,你堆到6、7個的時候,你挺開心,孩子過來就推倒了。你堆幾個,他就堆倒了,為什麼?因為孩子的能力,不足以完成搭起來這件事情,但是可以完成推這件事情,所以他用推來跟你進行互動。那麼講這麼多是什麼意思呢?給孩子買玩具,數量一定不要太多。

要精簡,同時要告訴孩子這些玩具,究竟有哪些玩法,玩法越豐富的玩具,孩子的注意持續時間也就會越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