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孩子們玩過的遊戲,這幾個現在的孩子仍在玩!

我們的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了,整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小孩子過著天堂裡的生活,他們想玩啥玩啥,想要啥有啥。六、七十年代,在我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我們根本沒有什好玩的遊戲和玩具,那時候沒有電燈,沒有電話,沒有電視,也看不上電影。我們學生上學,沒有太多的課餘作業,沒有額外的學習補習班,放學回家扔下書包,鑽出家門,就去尋找朋友夥伴,到外面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盡情盡興的嬉戲。

大自然是我們的天地,花草、樹木、石頭、泥巴是我們的玩具,小蟲、飛鳥、家畜是我們的朋友,細細的小溪、青青的草地、高高的沙丘是我們的樂園,林子間的馬蜂窩被我們捅過,房簷上的鳥窩被我們掏過……雖說是一些簡陋的遊戲和玩具,但我們體會到那份純粹的樸實和快樂,我們與自然是那麼貼近和親密。我們在草地上沙漠上跑呀、跳呀、我們撒野、我們瘋玩……

七十年代的童年很少有商品玩具,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動手造出來的。於是,有了泥巴子彈,泥巴小鳥,泥巴汽車;於是有了木頭手槍,木頭陀螺,木頭口哨……還有用鐵絲做成的彈弓,用自行車鏈條做出的火柴頭槍,我們確實做到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為收集糖果紙、紙菸盒,我們鑽過垃圾堆,為攢零用錢我們撿過破爛、賣過牙膏皮,為打彈珠偷過跳棋子,不止一次地用彈弓打破鄰居家玻璃而被捱打;經常因玩到天很晚才回家…

遊戲和玩具之一

丟手絹

丟——,丟——,丟手絹,

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

大家不要告訴他,

快點快點抓住他,

快點快點抓住他。

聽著這樣歡快的歌聲,我們就知道是小朋友們在玩丟手絹的遊戲。我們一上小學老師就教我們,讓大家圍成一圈坐下,讓其中的一個小朋友拿著手絹在小朋友的圈外轉跑,悄悄地把手絹丟在一個小朋友的身後,其他同學不能告知,這位丟手絹的同學快速地轉圈跑,當他轉一圈回來抓住身子後有手絹的同學,就由這位同學到圈子中間唱一首歌或表演一個小節目,然後再由他拿著手絹繼續轉圈丟手絹,遊戲歡樂開心。

我們在錫尼鎮小學上一年級,第一次上體育課,那時候學校沒有專職體育老師,班主任老師就教我們玩丟手絹遊戲,我們全班的同學分成了三個組,也就是坐了三個圈子,每個圈子有十幾個同學,我這個圈子裡男同學多,女同學少,一開始是一個男生躍進轉圈丟手絹,他轉了半圈就把手絹丟在了女生曉奮的背後,大家都不敢做聲,很快,躍進就抓住了曉奮,沒想到曉奮膽小,大家在起鬨聲中把她請在了圈子中間,她死活不唱歌,我們不行,讓她唱、唱、唱。她竟站在圈子中間哭開了,班主任看見趕緊過來問咋了,我們說她不唱歌就哭開了,老師笑了,過去了說,不哭不哭,這次的歌就免了,現在開始你丟手絹,下次逮住你,你再來唱。曉奮點了點頭,揉了下眼睛,才拿著手絹跑出圈子外開始玩了,有意思的是,她又把手娟丟在了剛給她丟下手絹的躍進同學的背後,並且讓她給逮住了,躍進傻眼了,實際上他是真的不會唱歌,但他還是有一股子男子漢的氣概,他慢騰騰地站了起來,走在了圈子的中間,還沒站定,就大聲唱開了:“下定決心,不怕犧牲……”他是本地人,發的本地音,又是大舌頭,把下唱成了“哈”,怕唱成了“發”,同學們笑的要死,可他卻勇敢地唱下去了,我們齊聲拍手,班主任老師也大聲說,好!他唱完歌,拿起手絹就跑出圈子外開玩,從此,再逮住誰也沒有扭捏的了,逮住誰誰唱,大家歡呼雀躍好不開心。

四十年前孩子們玩過的遊戲,這幾個現在的孩子仍在玩!

遊戲和玩具之二

跳房子

最廉價的遊戲,在地上畫幾個格子,然後按照格子的單雙,單腿一邊前進,一邊把石塊踢到正確的格子裡,石塊我們叫油子,油子出界或者跳錯了格子都算失敗。這樣的小遊戲我們還沒有上小學就會玩了,前後左右的鄰居小朋友們,一聚到一塊,用木棍或石子在地上劃出幾個格子來,用石頭剪刀布來斷先後,先跳的人在第一個格子扔下油子,然後單腿踢上油子走,到第二個、第三個……,

我們鄰居家的小孩心強是男孩子,可最愛玩這個,他一來玩,就讓我們玩這個,可我們總認為這是女孩子的遊戲,不想玩,他不行,他比我們大,他就讓我們,讓我們先跳,這樣我們好像佔了優勢,就和他玩。

一開始跳,格子在跟前的好下油子,越往後越難,我們用的石塊又圓又滑,一扔就跑出格子了,特別是到了最上邊的格子,我們扔油子,不是勁大就是勁小,有時既便很準地扔進格子裡,過去一踢就踢出了格子,根本跳不好,老是輸,我們看心強的油子老是用瓦片或瓷片來代替石頭來踢,他踢得又快又好,一會就跳完了全部格子,總贏我們,我們不知是啥原因,我們就回家問大人為什麼我們總輸,大人就來觀看我們的遊戲。

大人對我們說,石頭又硬又滑,很難控制住,心強用瓦片或瓷片來代替石頭,它們扔出去踢出去比石頭穩,便於控制力度。我們醒悟了,再跳房子,我們都改用瓦片或瓷片,心強再也輕易地贏不了我們了,他卻再也不找我們玩這個了。

四十年前孩子們玩過的遊戲,這幾個現在的孩子仍在玩!

遊戲和玩具之三

跳皮筋

最方便的課間遊戲。一到課間休息,遊戲就在“剪刀、石頭、布”的喧鬧聲中沸沸揚揚地開始了。我記得我們剛上初一,所有的女同學,都會玩這個遊戲。

我們班的燕翔、秀玲是玩這個的高手,她倆的書包裡總是放著長長的皮筋,秀玲是跳皮筋的高手,有一個原因是她能弄到皮筋——她父親是開汽車的,弄到一個汽車內胎,就可以做好多皮筋。一下課,她們就在教室門前擺開陣勢,跳皮筋所用的皮筋多為車的內胎和有彈性的橡膠細繩,一般約5、6米左右。參加者有兩人各持一端繃直,其他人即可在皮筋上踩跳出各種花樣動作,缺人手的時候就將皮筋綁在距離適度的兩樹之間,可以單人、雙人和集體跳。花樣包括點、繞、轉、掏、壓、鉤、踩、踢等10餘種腿部基本動作。跳皮筋的花樣非常多,一般還都配著童謠,燕翔和秀玲的嗓門都大,燕翔在這邊唱到,“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秀玲就在那邊唱,“一朵紅花紅又紅,劉胡蘭姐姐是英雄,過去是個苦孩子,現在成了女英雄……”秀玲在這邊唱,“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後面跟著那孫悟空,孫悟空跑得快,後面跟著個豬八戒,豬八戒鼻子長,後面跟著個沙和尚,沙和尚挑著羅,後面跟著個老妖婆,老妖婆心狠毒,要吃唐僧和老豬,唐僧老豬真糊塗,是人是妖分不出,多虧孫悟空眼睛亮,眼睛亮,冒金光,一棒打死老妖婆……"燕翔就在那邊唱“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即了咕嚕滾下來……”.等。實際上校園裡到處都是這樣的歌謠,但以她倆的最為響亮,她倆又都留著羊角辯,跳開來搖頭晃腦,很好看。跳皮筋以下肢動作為主,兼以手臂和身體其他部位配合。女孩們三五成群地蹦著跳著,在一根充滿韌性和彈性的皮筋上變換著無窮的花樣,展示著女孩子的無限活力和生機。

我們男孩子不玩這個,但我們喜歡聽她們在跳皮筋時唱得歌謠,我們這把這些歌謠背了下來,在心裡默默地唱誦。

四十年前孩子們玩過的遊戲,這幾個現在的孩子仍在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