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之本,國之靈魂,互聯網時代下的工匠精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監工。當你對工作充滿興趣時,熱愛之情會驅使你主動為之盡心盡力,甚至掏心掏肺。

  世界上最怕“認真”二字。人一旦認真起來,不僅能發揮出全部實力,甚至能激發自身的潛能。而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懈怠”二字。一個小小的懈怠,可能會讓百年大計功虧一簣,用老話來說就是“讓煮熟的鴨子飛了”。

匠人之本,國之靈魂,互聯網時代下的工匠精神

  在古代,工匠是作風最認真嚴謹的那群人。例如春秋時代的吳越鑄劍師擁有當世第一的鑄劍技術,留下了許多傳奇。據說越國鑄劍名師歐冶子曾奉命為越王鑄劍,四處到深山老林尋找上好的“鐵母”(鐵礦石)、能燒出優質炭的樹、淬火效果最好的泉水。歐冶子最終在湛廬山集齊了所有的原料,耗費整整三年才著稱了名劍湛盧。

  到了戰國時代,工匠的鑄劍技術又有了長足的進步。

  秦陵考古隊的專家對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裡發現的19把青銅劍進行了多項技術分析。這批秦青銅劍長為86釐米,劍身有8個稜面。根據遊標卡尺的測量結果,8個稜面的誤差比一根頭髮絲還小,顯然經過了精細的銼磨與拋光。劍的表面有一層大約10微米厚的鉻鹽氧化屏,含鉻量為0.6%至2%。與吳王劍和越王劍表面所採取的硫化處理技術相比,秦代鑄劍師的新技術具有更出色的防腐性能。這些秦青銅劍出土時全無鏽斑,鋒刃依然銳利得足以一次劃穿18層紙。

  秦朝處於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的交匯點,比人類開始使用機器製造的工業革命早大約兩千年。當時的秦劍以純手工製造,秦國工匠居然按照統一的技術規格批量生產製式裝備,不能不說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從這些精美的秦代兵器中,我們不難感受到秦代工匠那一絲不苟的認真勁。

  其實,戰國七雄的國情民風各異,都有自己的長處與弱項。很多人只知道秦人被稱為“虎狼”,卻不知秦人有著當時最認真、嚴謹、理性、踏實的品格。

  據出土秦簡顯示,秦人的社會治理模式比後世許多王朝要精密得多。毫不誇張地說,秦代社會的很多細節都折射出一種認真嚴謹的工匠精神。

  例如秦國的《田律》規定:要書面報告降雨量、穀物抽穗的頃數和已開墾而未耕種田地頃數。禾稼生長期遇到降雨時,要立即報告降雨量和受益田地頃數。遇上旱災、暴風雨、澇災、蝗蟲及其他蟲害,要立即報告受災頃數。距離近的縣,由腳力強的人專送報告,距離遠的縣命令驛站(郵行)傳送,必須在八月底以前送達。

  秦國官府收發公文的時間精確到某月某日某時刻(“刻”是古代計時工具“漏刻”的單位)。郵人送信到每個縣的路程與用時標準,都有詳細的規定。按照《行書律》規定,郵人送信晚半天罰一副盾牌,摺合384錢;晚一天罰一副鎧甲,摺合1344錢;晚兩天罰兩副鎧甲,摺合2688錢。

  秦國的縣是根據縣司空計算的工程量來安排工期和徭役的,假如實際工期比預期超過或不足兩天以上,以不察論處。而鄉官要把服役者每天的勞績登記造冊,每月每年都要彙總上報。按照《中勞律》規定,如果誰敢擅自增加勞績的天數,就罰一副鎧甲,並取消其勞績。

  這便是“暴秦”的另一面,以數字和工匠精神對待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實而論,韓國、楚國、齊國的工匠都在戰國有著很好的口碑,不少出土文物也證實了這些國家的工匠有不輸給秦國工匠的敬業精神。但不同的是,秦人無論在技術領域還是管理領域,都奉行不折不扣的精密主義作風。他們不只是在單個領域上比競爭對手認真一點,而是在各個領域都比別人更加認真一點。

  正是這種認真到極致的作風,讓秦國由弱變強,一統天下。儘管暴秦二世而亡,卻也為後世留下了至今還在發揮作用的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蜀郡守李冰設計的都江堰。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市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都江堰水利工程卻只是受了可修復的損傷。不愧是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業界良心產品。

  秦朝嚴厲而細密的法律制度,在史書中留下了“峻急酷烈”的差評。但改良秦制的漢朝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秦人的精密風格。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廣大基層吏民在嚴密的漢律下辛勤勞動,才成就了大漢的文景之治與漢武盛世。

  需要強調的是,前人的優良傳統不是用來沾沾自喜的,而是用來繼承發揚的。時代不同了,很多曾經的“誠意之作”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告別了今人的生活。但一絲不苟做精品的認真作風,永遠是超越時空的傳家寶。

  技術是需要不斷革新的。再先進的技術,也總有被更先進的技術所取代的一天。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增長,且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只會變快,而不會退回過去的慢節奏。真正不會因時間流逝而折舊,不會因世事變遷而貶值的,就是認真認真再認真的工匠精神。具備這種優秀品質的人,可以在任何環境與任何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樹立自己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