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是一种享受。我推荐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希望你找到一本称心的书,丰富你的精神世界。

★☆★☆内容简介

大多数人都有过工作的焦虑:

有的人把工作视为获得美好生活不得不忍受的痛苦。

樊登: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有的人期待财务自由,而致富之路却如此漫长。

有的人厌倦于重复机械的工作,亟待解脱。

有的人渴望出类拔萃,却不得其门而入。

其实,在人生的漫长之旅中,工作才是*好的修行方式。学会与工作相处,在工作中磨砺自己,它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盈而厚重。

樊登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

西安交通大学本硕、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1999年,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并荣获冠军。

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曾主持《实话实说》《12演播室》《三星智力快车》等节目。

2013年,创办樊登读书会,每年为书友解读50本书,4年发展300万付费会员。

★☆★☆精彩书摘

  日本有经营四圣: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唯一健在的,他创立京瓷时年仅27岁,而京瓷现在已成为日本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他在52岁时创办的第二电电(KDDI),在日本的通信界相当于中国的联通,也与京瓷一样成了世界500强企业。更令人叹服的是,他在78岁高龄、罹患胃癌的情况下,应日本政府的请求,接手日航,仅用1年时间就将其扭亏为盈,重回世界500强!

  这样一位“经营之神”却在退休时将自己的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员工,转而追求更高层的心智提升。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这样的超脱,使他拥有俯瞰人生的视野。

  在日本泡沫经济的萧条时期,“厌恶劳动”“逃避工作责任”的倾向在滋长,有的人期待“一夜暴富”后就脱离工作,享受生活,有的年轻人甚至不工作,依靠打零工甚至“啃老”度日。稻盛和夫于是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在思索中产生的质朴的“劳动观”写成《干法》一书,分享于众,希望帮助大家重新思考工作和人生的意义。这《工作是最好的修行》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成百上千万的人,我是在春节期间读完《干法》的,看完后迫不及待地又画思维导图,又做PPT,想早日与大家分享。假期即将结束时的朋友圈,弥漫着那种对于工作的排斥。如果我们能认真学习《干法》,体会稻盛和夫所说的工作观,你会发现,工作本身就可以成为幸福的来源。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老板的洗脑术:我们努力工作就是他们的快乐!在国内,的确有三位著铝的企业家非常推崇这《工作是最好的修行》:阿里巴巴的马云、海尔的张瑞敏、新东方的俞敏洪。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他们的勤奋程度,你根本看不到他们对工作的一丝抱怨。要知道,崇尚稻盛和夫的人们不是因为当了老板才提倡《干法》,而是因为《干法》才成了老板!

  稻盛和夫热爱工作,认为工作是最好的修炼方式,并且一直身体力行。现在有很多人都把工作当成一种“必要之恶”:工作是为了拥有美好生活而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必须要承受的苦难。而稻盛和夫说,工作是万病的良药,是解决一切问题最重要的良药;只要认真工作,就能够治愈各种各样的病痛。

  稻盛和夫经常会问那些将工作看成必要之恶的人:“难得来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你人生的价值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是你忍受了很多不愉快的工作体现出生活的价值吗?还是你账户上的钱体现出工作的价值呢?”这些当然都不是,稻盛和夫认为,只有在工作中磨炼心性才是价值的体现。这与王阳明的心学何其相似,把工作当作修行,挑战自我,磨炼心性,在业绩、报酬增加的同时,也使自己的阅历、能力、见识、智慧得到了精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