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是什麼意思?

老胡侃三農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這句老話,很明顯的就看出,在以前“重男輕女”時候傳下來的,從字面意思翻譯,如果家庭裡有兒子的,即使現在貧窮,但也窮不長久,很快就會改變,如果家庭裡沒有兒子的,即使現在很富有,也會在不久後變得貧窮,這句話,看著像是一句調侃,但如果仔細想想,這事放在以前,甚至現在有些時候,也是有一定的意義。

在以前的社會,家裡要有男孩,這樣出門有底氣,臉上有面子,如果家裡面只有女孩的話,村裡面的人也會說閒話,比如說上輩子估計幹了壞事,這輩子生不出男孩等等,話說的很難聽,但事實擺在那裡,家裡就是沒有兒子,也沒辦法反駁,甚至外人說的多了,自己也會懷疑,是不是家裡不順等等,說個真實的情況,我們村,就有一戶人家,一共是7個孩子,全是女兒(上了年紀的,不是現在發生的事),父母一直想要一個男孩,但就是沒有,聽我們村裡面的老人說,其實她還是想生,但由於身體不允許了,所以就放棄了(不過,放到現在來看,老兩口子的日子過得很舒適,七個女兒都很孝順)。

說回正題,為什麼說“有兒貧不久”呢,因為在以前,男人就是勞動力,家裡男人多,勞動力就多,即使在養育過程中,家裡比較貧困一些,但是等他們成年後,有能力幹活了,生活條件就會慢慢變好,兒子越多,說明幹活的多,自然的就轉貧為富了(當時大部分的情況都是看勞動力的),而“無兒富不長”恰恰相反,即使現在家裡很富有,但如果沒有兒子,等到這一輩人年齡大以後,幹不動了,後面沒有人來接替自己,家裡就失去了經濟來源,慢慢變窮,這種觀念,放在以前,深入人心。

如果在現在的社會來看,這句話或許不成立,或許還適用,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慢慢的被拋棄,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更多的女人承擔起了責任,不過還有存在上述現象的情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自己身邊,是不是還有為了要男孩,想盡很多辦法的情況,從前兩年二胎放開以後,一些本來是隻有一個女孩的家庭,也開始為了男孩開始要二胎,其實,這也正常,畢竟,有些思想已經深深的存在腦海中,如果有機會實現,還是願意去做的。

所以,不同的人,對待“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這句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關於此俗語,你怎麼看?歡迎評論中說說自己的看法。


農民的小幫手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這句俗語有一定道理,對於現在的社會有些武斷。

有兒貧不久的意思是說家裡養了個兒子,雖說暫時能夠困難一些,但是這種局面不會持久,很快就會富起來。為什麼這麼說呢?難道說兒子能夠給家庭帶來好運嗎?其實不是這個意思。養了兒子就要為兒子以後的出路考慮。兒子大了要買房,要結婚。這些都需要錢。錢不是一兩天就能攢起來,要提前作準備。而財富是靠勞動所得,因此兒子生下後,就開始努力工作。日子也漸漸的好起來了。這句話對現在的社會也是很有道理的。



無兒富不長的意思是說,沒有兒子即使富裕時間也不會長。過去人受傳宗接代的影響,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就是說沒有兒子就是最大的不孝。出門也抬不起頭,自覺矮人一等。受人歧視。想想祖輩們給自己留下的這些產業,到了自己手裡,反而沒有人來繼承,沒有心情為產業做長遠打算。也不精心管理,有的甚至走向了不軌之路。什麼吃喝玩樂賭等沾染了一身不良之風。再大的產業也經不起這麼折騰。慢慢的變成了窮人。這種結果都是舊思想舊傳統造成的。



無兒富不長這句俗語和現在社會不符。現在養一個女孩的人家,資產上億的有很多。養兒的窮的也不少。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娶媳婦成了難題。有些家為了給兒子娶媳婦買房、送彩禮把一生的積蓄全部花光,甚至還借錢。一場婚事辦完後真的成了窮人。所以要打破無兒富不長這個舊思想,要認識生兒生女都一樣這個觀點。


山野50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從字面上看意思是如果家裡有兒子,家裡不會一直貧下去,沒有兒子的話再怎麼富有也沒用,不會長久下去。也可以理解為在農村裡兒子的重要性。我認為這句俗語
有一定的時代性,是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作祟。


無論是以上什麼原因,都是圍繞著經濟來決定,經濟的決定了人的思維、行動。“有兒貧不久”至少說明他們還有希望,有兒子在,就有將來。“無兒富不長”,希望也沒了,有再多的錢也沒有用。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的這種想法?



男女體力上的差異造成。男女體力天生不同,由於男性在體力上的優勢,尤其從氏族公社逐步走向階級國家的過程中,同村的人一起耕種打獵,財富慢慢地歸集到男性的手中。現在農村生活勞作中,農村以種體力活為主,家中的重體力活基本上男性幹,女性操持家務為主。體力的著差異導致了社會的分工不同,財富分配也不同。

保護財產的需要。在父系社會里,以男性為親屬關係來確定家族,對外共同抵禦外族的侵略和威脅,並保護家族的人身財產安全。對內家中男性也要防止自己家的財產不被同族其他人侵佔。家中有再多的家產,如果沒有兒子,很容易被其他人侵佔財物。我鄰村一戶人家由於沒有兒子,在拆遷過程中,就對少賠給他家的拆遷賠償款,雖有氣,但由於沒兒子,家庭中和人談判時就顯得勢單力薄了。這是農村社會里經常見到的事,你再富有,財產也會被人虎視耽耽的盯著,遲早也會沒有了。


社會養老制度所決定。農村有句老話,叫“養老防老”,農村裡的農民以前沒有社會保障,他們的生活來源就是種田打獵,但是隨著年齡的衰老,體力上慢慢地無法保證正常的收入,養兒就是他們最大的保障,兒子會對老人進行贍養,如果沒有兒子,沒有人對他們進行贍,以後的生活只能吃老本,那麼有再多的財產也會坐吃山空,當然無兒也就富不長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更進一步提升,“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已不適應社會的的進步,女性照樣可以頂半邊天,也對老人有贍養的義務。


福福福755

我也是農村人。“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 ” 這句話也經常聽老人說。我知道其中的意思,雖然裡面的含義我不能苟同。下面把我的理解與大家分享。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解釋】:有兒貧不久

意思是:就算再貧窮的家庭,只要家裡有個兒子,就不會被嘲笑,就能為家族傳宗接代,香火相傳。就有翻身之日,不會窮太久……

古代,是一個漫長的農耕文明過程。底層人民,一般都只能從事農業勞動來養活自己。而男子,相比與女子,身強力壯,能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所以,被認為是一家之“主”。



古代,是一個弱肉強食、戰火紛飛的過程。統治者運用武力爭霸一方,靠的就是年輕有戰鬥力的男性。所以,男性被認為是社會的“創造者”。

正因為如此,慢慢的這種意識被進一步強化、被放大。就現成了以男性為中心的 “家族文化” 。



【解釋】:無兒富不長

這句話,其根本是 “貶低” 女性。

可以理解為:“ 有女富不留

意思是:一個家裡如果沒有兒子,沒人香火傳承。即使地位顯赫、家財萬貫,財富和地位也沒人繼承。等死後,一切都改名換姓,都不是自己的了。不能光耀後人,只能享受一輩子,所以富不長。



正因如此,在古代把只生女兒的人家叫“絕戶口”。意思就是從此絕後,沒有人繼承香火。往往感覺低人一等。

甚至,古代有些沒有兒子的人家,包括富貴家庭。他們就不會為“兒孫計”。都會不留富貴,在有生之年散盡家財,他們認為女兒嫁人後就是外姓人。既然沒有兒子繼承,也不能便宜外姓人……所以只能富一輩子,叫“富不長”。



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是造成現在“娶妻難”的根本原因!

古代沒有節育觀念和技術,所以時時生不到兒子,就接著生。一個弟弟前面一群姐姐很常見。如此一來,更顯得女兒“不值錢”。

而現代,隨著胎兒性別鑑定技術的誕生,而且於監管。加之計劃生育的限制,很多人家發現懷的是女兒,直接就打掉了……造成現在“男多女少”的情況。

這些封建社會留下的“名言”,是一種惡俗的觀念。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也包含著很多不堪。

我們要傳承其中的精華,拚棄其中的糟粕!



朋友們:你們贊同我的解釋嗎 ?

●你們那裡有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

●你覺得光棍問題該如何解決 ?

(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參與討論!)




我是山裡人,一個簡單純粹的人~

請【關注】我,交流學習。謝謝 !


我們山裡人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切記不可全盤繼承,很多話都是有封建糟粕存在的。就像這句話,只能說對一半錯一半,正能量啥的談不上,和現在提倡的道德價值觀相背離。

大家知道,在以前的農耕社會,男性勞動力對一個農民家庭的重要性。但是這也恰恰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惡性循環的開始,而讓農村人陷入思維的牛角尖而不可自拔。

有兒貧不久。說的是隻要多生兒子,在早期會日子過得擰巴些,但是在挺熬幾年孩子長大了就好了。男孩子會幹活了,就會給家裡掙工分了。

但是這樣散養的男孩子最多也是有一身蠻力罷了,對社會的價值創造又有多少呢?也許,只能對自己的家庭有所貢獻吧。至於對社會,談不上吧。有可能還要因此家庭要繳納社會撫養費吧。

無兒富不長。就更離譜了,明白人一看就是說農村有女無兒戶的。這樣的家庭在以前人稱是絕戶頭的,明說上是很不好聽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女子也能頂半邊天。女性在社會上的創造力並不比男性差,有時候甚至更厲害。巾幗不讓鬚眉,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

所以,這句農村老話,沒啥積極意義,也是該遭到淘汰的時候了。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努力掙錢,比養兒防老更靠譜。


農民妹子一枝花

農村一直都有重男輕女的情況,即便是現在的農村也依然有著很深的男女之別。而造成這種觀念的原因就是因為農村人認為女兒總是別人家的孩子,這樣一來自己養活一二十年的閨女到頭來還是給別人養的。

那麼“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到底有什麼含義呢?

有兒貧不久

要知道在過去的年代裡為什麼兒子會被這麼重視的原因就是男人比女人的體力勞動更強,這樣的話就可以種更多的糧食養活一家。而且古代特別容易打仗,通常男人都會被派上前線,這樣一來男人的社會地位自然就高。而在農村很多人都有著傳宗接代的思想,認為只有下一代中有男孩,那麼家族的香火就不會斷掉。現在農村依舊有這樣的思想,當然現在女孩也可以當做男孩用,留在家裡傳宗接代。這樣一來,只要自己的香火還在,那就總有出人投地的一天。農村人所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這個意思。


無兒富不長

在古代富人三親四妾的現象非常正常,但事實上很多富人找這麼多老婆的原因就是為了給家族生一個兒子。只要一天沒有生出兒子,那就會一直生下去。但有些人一直到年老都沒有一個兒子,這樣的情況下富人就算是死也不會甘心。畢竟沒有女兒就意味著自己的香火斷了,自己賺再多的錢也是替女婿家忙活。 但要指出的是為什麼今天的光棍這麼多呢?因為現在的科技更發達,很多人知道自己懷的是女孩就會打掉。但在過去通常都是生一堆女孩之後才有一個男孩。


在這種情況下今天天價彩禮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農業補貼

“養兒防老”這個觀念對人們來說,影響非常深刻!結合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更是表現的相當徹底。就算是現在來說,仍然有部分的農村還在認為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對“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更是相信不已。可是這句話在現在的社會狀況下還真的適用嗎?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出自《增廣賢文》,字面意思就是一個家庭如果有兒子,窮也不會窮很長時間。但是如果沒有兒子,就在在有錢,也不會長久!這句話嚴重的說明了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嚴重,認為家庭裡有無男丁就能決定一個家庭的未來。

這句話有著明顯的時代性,符合以前的封建社會,但不適用現在的社會狀況。在以前,男丁眾多就代表著勞動力強大,也就能得到更多的經濟資源。而女性往往被認為“潑出去的水”,無法繼承家庭財產,所以,就算再有錢,無人繼承,也就只能走向衰敗!

可是,現在來看,兒子多了反而成了負擔:天價彩禮、房、車、好工作等等,一個兒子結婚就要大筆的錢財,更不要說多幾個兒子了,根本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擔的!

所以,現在“養兒防老”的觀念也在逐漸改變!“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這種說法也逐漸被拋棄!更何況,無論是男是女,對待父母都應該盡到自己贍養的責任!

駿景——殷


駿景農業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從表面意思可以理解為:一個家庭只要生了男孩子,就算現在很貧困,但是隻要有了兒子,就不會窮太久。如果沒有生男孩子,那麼即使現在再富有,在不久的將來財富也會保不住。從這句話就可以明顯看出,中國自古以來重男輕女的思想有多嚴重,一個家庭是否能夠生男孩子決定著一個家庭命運。


然而這也只是在以前舊社會時期或者古代人們思想保守封建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也許在當時這句話很有道理,但是這句話在當代這種情形下,感覺是完全行不通的。在以前那種女人無才便是德的社會背景下,男孩子決定著一個家族的興衰成敗。

在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環境下,普通貧窮老百姓往往都會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也就是兒子那一輩。他們覺得只要有兒子在,家裡就多添一份勞動力為這個家庭分擔責任。

在農耕文明的舊社會時代,男性作為主要勞動力,擔負著所有的重體力勞動,也就承擔了所有的經濟來源,所以當時往往覺得兒子越多越好。那麼有了兒子之後,勞動力多了,經濟來源也多了,自然會慢慢變好。


而如果是一個富貴家庭裡面,兒子對於他們來說更是至關重要。通常來說,在以前家族的財產往往都是由兒子繼承,女兒作為嫁出去的人,是沒有資格繼承財產的。那麼為了將來家族的財產不落入他人手中,只有生了自己的兒子,等到兒子長大之後就能繼承和保護家族財產。

如果萬一沒有生兒子,只有女兒,那麼等到自己老去,勢單力薄,沒有兒子保護,財產被其他人虎視眈眈,遲早會落入他人手中。那麼這樣一來,就算現在再富有,將來財產也沒有人繼承,必然家族走向衰敗。


不過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很多農村地區,往往會覺得有兒子壓力更大,有女兒反而活的輕鬆。這其實和現在男女比例失調,彩禮過高有直接關係。農村一個兒子結婚至少要30萬,這還算少的,對於一個普通家庭根本負擔不起,所以只能到處借錢湊彩禮,還得做父母的還。但是如果是女兒,根本就不用為財力發愁,反而可以收很多彩禮,日子過得多安逸。所以現在養兒防老的觀念,即使在農村地區也開始慢慢轉變,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漸深入人心。

更多三農資訊,敬請關注[少三番],謝謝大家。


少三番

親們!大家好!

我來答覆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是什麼意思。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俗語出自《增廣賢文》,具體作者不詳。年代需要考究。據說是

清代同治年間的一個儒生收集的民間諺語。過去人常說讀了“增廣”,會說話,意思就是這本書裡盡都是些人人愛聽的好話。

現在說說這句話什麼意思。

一是古人期盼養老有著落的願望表達。在過去,即就是現在也有一些人,思想上總有養兒防老的舊思想存在。只要有了兒子,養老就會不成問題。人生這一重大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二是古人期盼勞動力願望的表達。在過去,生產力十分落後,男孩體力強健,幹活是好手。所以,有了男孩,勞動力就有了,隨著男孩的成長,日子就會漸漸地富起來,即就是貧窮,也貧窮不了多麼久遠。

三是表達了大部分古人的心願。這句話之所以流傳下來,成了俗語,就是因為在過去它表大了古人的內心想法和良好願望,而廣為傳頌。就是在新時代的今天,這種認識也有市場,在一部分人的潛意識裡還仍然存在。

在今天,我們要用分析批判的的觀點去看待這句俗語。

一、對男女平等的一種挑戰。今天是那女平等的時代,這句話是對女性的一種不尊重,存在著重男輕女的錯誤思想。

二、對獨女戶的輕視。特別是在養兒防老方面是極其錯誤的一種說法。

三、在遇到困難面前,男孩子應當取其“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這句話總含義的正能量就是,男孩要勇於擔當。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親們!再見!


凡塵觀生活

俗話說,窮不過三代。是指,在農村只有代代有兒子,就不會一直窮下去,兒子是傳宗接代香火相傳的,兒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在農村,有兒子的家庭,父母幹活比較有動力,因為要賺錢讓兒子娶妻生子,延續香火,相反,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兒子,或許這家的父母就不會那麼拼命,所以所只要是有兒子,這個家庭就不會一直窮下去,父母輩子孫輩,總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無兒富不長,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社會是父權社會,閨女大了總會嫁人,到別人家去生活,為別人家生兒育女。所以,即時你有萬貫家財,也會隨著女兒的嫁人,父母的老去,最後,消失殆盡。還有就是,如果一個家庭只有女兒,這家男主人心理可能會有變化,他會認為賺錢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給別人家賺的,有了這種心理之後,便不會再去努力工作賺錢。

當然,這句農村俗語是帶有侷限性的,根據農村重男輕女現象而產生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相信這些現象會慢慢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