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國際」民間常說:出五服了!那麼出五服還屬不屬於宗族?

宗族與家族

所謂宗族,是一種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由家庭房份結成的親緣集團或社會群體組織。在宗族關係中,家庭是最小的單位,家有家長;集若干家而成戶,戶有戶長;集若干戶而成房,房有房長;集若干房而成支,支有支長;集若干支而成族,族有族長,由下而上,有條不紊,同宗同族之人集為宗族。

因為宗族是家族的擴大,人們也因此常常用家族代稱宗族。

五服是什麼

“五服”制始自西周,傳為周公所倡制,後來在儒家的倡導下成為中國古代喪禮與親族關係的核心制度。中國進入父系社會之後,家族以父宗為重。其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

在此範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有死者須為之服喪。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

「家譜國際」民間常說:出五服了!那麼出五服還屬不屬於宗族?

五服也好,宗族也好,都是以宗法制為核心的。宗法制以家族為中心,根據血統遠近區分嫡庶的一種等級制度。

民間有個說法“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見了”,這個主要指母系關係形成的親戚:比如一代是直系親屬比如親兄妹,二代當然就是表兄弟妹了,三代四代不走了,或走動很少很淡了,當然不是絕對的,但大部分都是這樣。

「家譜國際」民間常說:出五服了!那麼出五服還屬不屬於宗族?

另外還有個說法“親只三代,族符萬年”,“親只三代”主要用於描述母系方面的,“族符萬年”就是指父系綿延下來的宗族會傳承成千上萬年,比如同一個老爹的幾個兒子各自後代之間的關係。當然這種“萬年”就超出了“五服親戚”關係的標準,只是一種“宗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