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屎把尿”容易導致寶寶脫肛,如何預防寶寶脫肛呢?

用戶64324579

脫肛就是直腸脫垂,是指直腸粘膜或直腸全層脫出肛外,嚴重者部分乙狀結腸也隨之脫出。那麼為什麼兒童易患脫肛呢?

小兒骶尾骨彎曲度在五歲前尚未形成,直腸缺乏支撐力,處於垂直狀態,直腸周圍組織較薄弱,再加之容易腹瀉、易咳嗽、抵抗力差、家長“把屎把尿”等原因,容易發生直腸脫垂。五歲以後骶尾骨彎曲逐步形成,其他不利因素相繼減少,直腸脫垂部分可自愈或發病率明顯下降。

小兒直腸脫垂需要手術嗎?

直腸脫垂能預防嗎?

直腸脫垂的預防可從胎兒做起,在孕7-8周時,孕婦要注意保持身體健康,避免生病和藥物等對胎兒肛門直腸的發育造成影響。

直腸脫垂在兒童期的預防重點是避免兒童咳嗽,便秘,腹瀉,避免把屎把尿,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增強孩童體質和免疫力,加強鍛鍊,若出現初期症狀,要及時就醫,避免加重。

更多健康科普知識,歡迎大家關注諮詢!


感謝受邀!

“把屎把尿”不科學、不健康、不推薦!

所以,特別希望所有家長都能做到科學育兒,切莫盲目迷信傳統經驗!


肛管、直腸向外翻出至肛門外(肉眼可見有一團溼軟腫塊在肛門口),這就是脫肛。脫肛多發生於1-4週歲寶寶,那麼

我們該怎麼預防寶寶脫肛呢?

1、 避免“把屎把尿”,從寶寶出生開始就不要養成這個習慣!

2、 鼓勵和督促寶寶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家長切不可急於求成,容易弄巧成拙)。

3、 要主動教授寶寶健康排便的注意事項,如不可時間太久,不可太過用力等。

4、 均衡健康飲食,避免寶寶便秘或腹瀉。

好的習慣能伴隨孩子一生。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不僅可以預防寶寶脫肛、痔瘡等病症發生,還可以促使整個身心健康成長,意義不可小覷。


寶爸育兒課堂

要給孩子把屎把尿嗎?什麼時候開始可以把屎把尿了?每個媽媽幾乎都為這個問題煩惱過,也和家庭裡的長輩們鬥爭過,關於把屎把尿會毀掉孩子的說法越說越恐怖,聽上去挺不可思議的,但是,現實上的確出現過一些不滿一歲的寶寶脫肛的病例。

所以,不少兒科專家和醫生表示,給幼兒把屎把尿不可取,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對孩子的髖關節有異常刺激,嬰兒時期的髖關節處於非常脆弱的階段,把的姿勢如果不當,對孩子髖關節會異常刺激,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生產發育。

2.不利於膀胱功能的發育,一歲前孩子膀胱儲尿功能非常弱,幾乎是有尿就排,隨著孩子的生長髮育,膀胱儲尿能力會加強,如果把尿,會刺激嬰兒排尿,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鍊,孩子會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頻。

3.易造成脫肛,脫裂等傷害。嬰兒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非常鬆弛,在他沒有便意的時候如果頻繁把尿,嬰兒會頻繁用力,這就非常容易造成脫肛的危險。脫肛排便的話受到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進一步就會發展成肛裂了。

4.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如果在陪孩子玩耍的過程中頻繁的給孩子把尿,無形中這就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緒。

5.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控制感,把屎把尿,很多時候去強制排出的過程,這實際上應該是孩子自己控制的行為,這個自由的剝奪,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以上分析有一定的科學


依據,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其中的人為因素沒有控制好,才會出現最壞的後果,絕大部分家庭,都是一把屎一把尿的成長起來的,也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這就提醒我們,把的姿勢很重要,把的時間間隔長短,這些沒有把握好,才會出現不利於孩子膀胱功能的生長髮育,只要控制好,也是可以適當把一下的!

怎麼控制好其中因素

首先,掌握孩子排便的信號。一般孩子臉通紅,全身微微使勁,表現出了排便跡象,這個時候就適合把一下了。

其次,月齡要對,姿勢要對,這是最重要的。一般孩子學會獨坐後,脊柱發育比較完善了,這個時候開始把尿是合適的,注意把的過程中,給孩子的雙腿及背部穩穩的支撐,這個姿勢和坐馬桶基本一樣,這樣才不會傷害到孩子的脊柱和髖關節。

最後,不管是給孩子把尿,還是按現在主流方式給孩子如廁,都不要勉強,強迫孩子,但也不能太"妖魔化"把屎把尿這個行為,要掌握好孩子的排便信號。但是嬰兒排尿之前基本沒有什麼跡象,頻率也難控制,這個時候還是用尿不溼比較明智點。


哲寶媽媽的育兒經

脫肛,醫學上稱之為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粘膜或全層甚至乙狀結腸脫出肛門以外。在臨床工作中,會遇到1~3歲的“脫肛”患者,家長們常常為之困惑。那麼,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幼兒脫肛呢?

生活中,常聽父母說起自己是如何“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長大的。紙尿褲的出現雖然給家長帶來了及大的方便,但部分長輩或家長仍然固守著“把屎把尿”的傳統做法,甚至有人將把屎、把尿成功引以為榮。殊不知,寶寶脫肛正與這一做法密切相關。這主要是因為:嬰幼兒骶骨彎曲尚未形成,直腸呈垂直狀,此時若發生腹內壓增高,直腸會因為失去骶骨支持而發生直腸脫垂。家長給孩子把屎、把尿的時候,寶寶上身呈直立狀,家長抱著寶寶的大腿,這樣的姿勢會使寶寶的腹壓突然增大,加上缺少骶骨支撐,寶寶會出現直腸下滑,發生脫肛。另外,大小便本來是人體先有了便意或尿意,然後再完成的過程。人為的無任何徵兆的“把屎把尿”,會誤導孩子根據“把尿”這個動作來反射性排尿,這並不符合人體生理性需求。所以,家長應儘量摒棄沒有科學依據且不利於寶寶健康的舊習。除此以外,長期腹瀉、長期慢性咳嗽、營養不良等都可能導致直腸脫垂,少部分腰骶部疾病、直腸周圍神經功能損傷等也會引發脫肛。

綜上所述,家長們應該在保證寶寶營養充足的情況下,儘量或完全摒棄“把屎把尿”的習慣,在嬰幼兒時期儘量選擇尿不溼或紙尿褲,等孩子能自行坐立並能簡單交流的時候,可以訓練寶寶坐便如廁,同時培養孩子排便意識的反饋交流能力,以此預防脫肛的發生。

本期答主:周師師,醫學碩士


杏花島

為什麼要把屎把尿呢?我本人不提倡,從我寶寶出生,我就和我婆婆說了,不把屎把尿,她一開始不理解,我親媽也這樣,到現在還說我,我很堅決地拒絕了。嬰兒的肌肉肛門等發育不全,長期把屎把尿容易使肌肉下垂脫出,就是脫肛,還會髖關節發育不良。

我生孩子的時候,我婆婆跟一個女的聊天,她說她的孫子3天她就給他開始把尿了,還沾沾自喜的在炫耀,我真不知道有什麼好炫耀的,那麼小就把尿,是為了省錢嗎?你缺那點錢嗎?

小孩一歲半之前對於大小便,自己是不會控制的,也沒感覺,把屎把尿是給他形成條件反射,一把就知道要尿了,可他真的該尿嗎?

我是打算給他穿紙尿褲到一歲半,到時候夏天穿的少,尿了也沒關係,勤換衣服,告訴他要尿尿就告訴大人,慢慢訓練他自己尿尿,到兩歲半學會就行。


sourire8174885453

如果經常給寶寶把屎把尿,寶寶就會容易脫肛。

如果寶寶排便出現黏膜狀物在肛門外,首先想到就是脫肛了,家長應該採取有效措施,這樣可以使孩子容易恢復。

在寶寶排便後,家長應該用溫水清洗臀部,有脫肛現象及時用專業手法復位,復位後時用手指在腹面輕輕向上邊揉邊頂,切記不能用指尖硬行擠壓

如果平時經常脫肛,需要醫生專業指導


陽洋

我覺得如果寶寶還不會自己拉屎💩拉尿最好不要把,我寶寶現在7個月了沒把過,我家婆也經常講我說不把習慣了,說我那麼懶一天到晚穿紙尿褲,家婆六十多了跟她講道理是沒用的,反正不理她就是了,如果從小給寶寶把尿的話後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據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據“把尿”這個動作來反射性排尿,而不是生理性的需求了,最終只會害了孩子。



雨不再萊

沒把過屎,因為不知道啥時候拉,而且拉粑粑時間太長,還是得躺著。關於把尿,我不完全反對,換尿不溼時,我會打開然後問baby,寶寶有尿嗎?有的話就尿,媽媽給你換乾淨的尿不溼。有時孩子會聽懂,肚子使兩下勁兒就尿了,有時使勁也沒有,全看她自己,不尿就算了。或者沒穿尿不溼的時候,估計快有尿了,就把斜抱著問她有沒有尿,幾秒的時間,有時也會尿,孩子聽得懂,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不能一概而論。


暴脾氣的媽媽123

靠,什麼都是外國的研究好,自己的都幾千年了就是錯的了?脫肛與把屎尿沒直接關係。孩子脫肛,你不把,他自己也會脫。究其原因,就是現在喂孩子喂得太好太飽,傷脾胃,氣機紊亂,中氣沒了,拖不住內臟了,與肌肉沒關係,肌肉只是氣的執行方式。你們以為各個臟器能在特定位置不錯位都是肌肉粘膜的作用嗎?誰的肌肉長年累月的拉扯不變形的,你們能舉出例子來嗎?所以與肌肉筋膜沒直接關係,與氣有直接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