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少數民族一日四餐?神祕的人們都吃些什麼?

湘西少數民族一日四餐?神秘的人們都吃些什麼?

湘西少數民族,帶著神秘色彩和震撼力,一直讓外界嚮往,我行走湘西數次,體驗到湘西的新奇和遠古名族文化的神韻,一直處於興奮中。最有特色的是侗族,飲食豐富多彩,吃後終身難忘。侗族分佈在貴州黎平、從江、榕江、天柱、錦屏、三穗、鎮遠、劍河、玉屏,湖南省新晃、靖縣、通道,廣西三江、龍勝、融水等縣,人口不到三百萬。

侗族聚居在湘黔桂交界的雲貴高原東端,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五百到千米之間。北屬武陵山脈和苗嶺山脈支系,南屬苗嶺山脈主幹及其支幹,大山連小山,小河匯大江,青山抱綠水,綠水繞青山,有激流險灘、清溪幽谷、高山峻嶺、低丘平壩,連綿起伏。

侗族是駱越的分支,唐代才由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清初改土歸流納入朝廷統治,進入封建地主經濟發展階段。侗族氏族或村寨由長老或鄉老主持事務,維護社會秩序,寨與寨之間進行合款,小款由若干個毗鄰村寨組成,大款由若干個小款聯合,共同議定款約,款民大會為最高權力組織,凡成年男子均須參加,共議款內事宜,主要是抵禦外族入侵和維護本族安定團結。

侗族村落依山傍水,村頭寨尾多蓄古樹,溪流橫跨風雨橋,寨中魚塘四布。侗寨以鼓樓為中心,按族姓聚居。侗人住幹欄房,樓上住人,樓下關養牲畜和堆置雜物。侗家人心目中糯米飯最香,甜米酒最醇,醃酸菜最可口,葉子菸最提神,酒歌最好聽,宴席最歡騰,這是他們的生活標準和追求目標。

湖南的侗族集中在懷化,喜歡吃酸辣食物,有“三天不吃酸,走路倒打竄”。 侗人每家每戶有五六個酸罈子裝菜,分酸水壇、醋水壇、醃菜壇、醃魚壇、醃肉壇。罈子菜最有名的是通道侗家醃肉,俗稱接肉,又稱酸肉,有豬肉、鴨肉、牛肉、牛排等。

侗人菜蔬帶酸味的佔半數,可以說無菜不醃、無菜不酸,製作時以冬季最佳,用盆漬鹽,略晾乾,以木桶醃製,底層用糯飯或糊糯作糟,每鋪一層加一層糟,然後用竹葉或棕片蓋一層,再加木蓋,封嚴,用大石壓緊,數月即可食,醃肉不烹飪,直接切片裝碗,色豔味鹹;亦可煎炒、烤灸,以火灸最香。

侗族飲食,魚鮮包括鯉魚、鯽魚、草魚、鱔魚、泥鰍、小蝦、螃蟹、螺螄、蚌,可以製成火烤稻花鯉、草魚羹、鮮炒鯽魚、吮稜螺、酸小蝦、酸螃蟹等風味名餚。肉品有豬、牛、雞、鴨肉,吃法與漢族不同。瓜果有刺梅、獼猴桃、烏柿、野楊梅、野梨、藤梨、飽飯果、刺慄、大王泡、松村嫩皮、桑樹嫩皮、香草根等。野味包括鼠、蛇、蝌蚪、四腳蛇、幼蟬、幼蝗、土蜂蛹、石蛙、穿山甲、囡囡魚、麋鹿、梅花鹿、麂子、松香雞、松香豬均可食用。菌耳有松菌、雞絲凍菌、藤根、葛根、細微苔絲、竹筍。飲料有米酒、苦酒。 他們的食材範圍廣,醃製方法巧妙,保存時間長。侗家盛宴,碗碗見酸,十道大菜組成的侗寨酸魚全席,為世間罕見,我有幸吃過一次,留下美好的回憶。

湘西少數民族一日四餐?神秘的人們都吃些什麼?

侗族一日四餐,兩飯兩茶,侗族人家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飯以米飯為主體,平壩吃粳米,山區吃糯米。

糯米有紅糯、黑糯、白糯、禿殼糯、旱地糯、香禾糯。飯有白米飯、花米飯、光粥、花粥、粽子、餈粑等。吃時用手將飯捏成團食用,稱吃摶飯,摶飯甘美,一家蒸飯,全寨飄香。侗寨人家清晨做好一天的飯菜,帶上山去食用。

侗族人專喝油茶,用茶葉、米花、炒花生、酥黃豆、糯米飯、肉、豬下水、鹽、蔥花、茶油等混合成稠濃湯羹,既解渴,又充飢,與飯配套食用。侗人還喝苦茶,煮時先將粳米妙成褐黑色,盛在碗裡,再將茶葉放在鍋裡炒焦,揉成粉末狀,然後把炒過的粳米倒進去。摻水一起煮,待粳米脹開了,加入青菜、蘿蔔、甘薯煮熟即可食用。其味酣苦,可以調胃,可以止瀉。

侗族人宴客喜歡打桐粑,工藝複雜細緻,品種繁多,加蘇子汁的紅侗粑、加楊桐葉黑侗粑、帶餡的豆沙侗粑、棗泥侗粑等。侗族餈粑十分講究,有鹼水餈粑和白餈粑兩種,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必備之物,又是日常食物,帶到坡上充當早點和午飯。在打白餈粑前,先把糯米淘洗好,浸泡一至二天,撈出來濾幹,放到甑子裡蒸熟,然後舀出來放進粑槽或石臼裡用木槌搗爛,雙手塗上蜂蠟或煮沸過的菜油,把它捏成拳頭大小的圓個兒放在木板上壓扁即成。餈粑乾硬後,再放入水缸裡保存。

侗家建樓造屋、大廈落成,舉行踩寶梁時,將餈粑裝在竹籃裡,木匠師父用繡花揹帶提到頂樑柱上,拋向四面八方的人群,邊拋邊唱道:魯班仙師送你粑,你人發家也發。

侗家人用米酒消除疲勞和待客,各種喜慶以酒為禮,以酒為樂,形成無酒則不成禮的習慣,家家自釀自烤米酒。有貴客前來,主人勸客痛飲,盡歡而散。 進寨時有攔路酒,姑娘們在門樓邊設置路障,擋住客人,飲酒對歌,你唱我答,歌詞詼諧逗趣,令人捧腹,唱好喝好再撤除障礙讓客人進門。入座後換酒交杯,鄰居前來陪客,或將客人請到自己家,或湊份子在鼓樓共同宴請,不分彼此。酒席上有雞頭獻客、油茶待客、酸菜苦酒待客、吃合攏飯、喝轉轉酒等程序。

湘西少數民族一日四餐?神秘的人們都吃些什麼?

文章摘自巴陵的新書《食全酒美》

侗族酸味食物有壇制和桶制兩種,壇制有酸湯、蝦子螃蟹俺醬、糟辣等,用淘米水放置火塘旁,每天蒸飯時把湯汁倒入甑煮沸,再放入壇中,多天後便成酸湯。酸湯富含谷維素,煮魚蝦、蔬菜,色味俱佳。製作蝦醬,先將蝦子與幹辣椒攪拌和碾碎,再加麵粉、豆粉、生薑末、桂皮、食鹽等攪拌均勻,存入罈子,十多天就有酸味,則可食用。食用時用油煎,或用開湯,其味更香。糟辣製作與漢族相似。

桶制酸食有醃魚和醃肉。醃魚先將新鮮的活魚把內臟掏出,撒以食鹽,將糯米和辣椒粉加水攪拌成糟,把糟放入魚腹部內,放置於桶中,桶低先墊糟,然後將一層魚一層糟,上蓋芭蕉葉或毛桐葉,邊加禾草圈,密封並用圓石重壓,在桶上灌一清水覆面,使之與空氣隔絕,一年後即可取出使用。

魚醃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好。醃肉先把肉切成薄片,製作程序與醃魚相似。醃肉品種較多,主要有醃豬肉,牛肉。香酸魚是侗家人愛吃的醃製家常菜,是侗家菜中的珍品。

醃魚十年不變質,魚肉紅潤,酸鹹可口香氣襲人,桶醃酸魚一醃就是三五年,有的甚至一二十年,是招待上賓或紅白喜事時方可嚐到的美味佳餚。

我在通道數個侗寨共呆了半個多月,嚐遍了侗族美食,感觸甚多。


親,你吃過少數民族的美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