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艦載機夜間航母起降訓練曝光!殲-15夜間起降有多難?

“遼寧”艦艦載機夜間航母起降訓練曝光!殲-15夜間起降有多難?

圖 注:殲-15艦載戰鬥機夜間起飛

2018年5月24日央視新聞首次報道了“遼寧”艦進行艦載機夜間起降訓練的畫面,這也是殲-15夜間訓練首次被曝光!這一新聞表明殲-15艦載機已經具備了晝夜全天候起降飛行能力。那麼殲-15夜間起降到底有多難?取得這一成就又意味著什麼?

艦載機夜間訓練難度和風險比晝間大得多!

由於沒有地面參照物,艦載機飛行員夜間起降通常會覺得自己的直覺比儀表和輔助降落設備更可靠。加之海上飛行訓練中,海天常常混為一體的特殊環境以及霧、鹽、雨等惡劣條件,這些都要求艦載機飛行員除了技戰術能力高超外,還得擁有極強的心理素質。因此,艦載機夜間在運動的航母上降落,風險比晝間著艦更高,難度更大。大部分艦載機飛行員發生事故,都是在夜間著艦期間發生的,也就是所謂的“恐怖12秒”。一旦著艦出錯,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1981年美國“尼米茲”號的一次重大事故,就是一架EA-6B夜間進場後因降落過程中出現偏差,一頭撞進F-14機群裡面,引起大火,結果損失和報廢將近20架飛機,造成了極大損失。

艦載機夜間降落難度大,起飛難度也不小。航母受自身動力和海浪的作用,不停地前後、左右甚至上下做不規則晃動,這給艦載機夜間降落增加了很大難度。在夜間起飛時,因戰機被彈射出去後距離海面只有20多米,艦載機飛行員必須馬上調整飛行姿態,只要有一剎那疏忽就可能失控墜海。但與晝間不同,夜間飛行員的視覺觀察和判斷能力大大降低。天海線灰暗,沒有月光時,周圍更是一片漆黑,目標距離的相對運動感大大減弱,給視覺觀察帶來難度,使之不能及時發現和判斷偏差。這都給起飛時艦載機姿態的操控帶來很大挑戰。

航母艦載機夜間訓練:起降訓練僅僅是第一步

那麼航母艦載機夜間訓練,具體流程是怎樣的呢?組織艦載機夜間訓練,應遵循先近海後遠海、先月夜後暗夜、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並打好儀表飛行的基礎。航母艦載機夜間訓練可分為三個階段,各個階段訓練科目明確、層次分明,有較強的針對性。

一,適應性訓練階段:主要進行夜間起降和飛行訓練。

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艦載機的夜間起降和飛行基礎科目練習。通常,普通戰鬥機飛行員要通過100多小時的夜間飛行訓練,而艦載機飛行員不僅要完成這些基本內容,還需要克服航母夜間起降的種種困難,訓練時間遠長於此。夜間飛行訓練則完全在無光的條件下展開,飛行員通過飛行參數和導航定位系統判定飛行狀態和位置,依靠經驗把握航跡,並通過把握空中情況及時修正飛行狀態。

從央視進行的視頻報道來看,展示的主要是殲-15艦載機的夜間起飛和降落訓練科目,這尚屬於第一階段,是非常基礎的科目。有的分析稱夜間起降訓練意味著我軍航母艦載機已經具備了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未免言之尚早。

從單項戰術訓練到綜合實戰訓練

夜間起降基礎訓練完成後,第二步進行的是中級訓練階段:進行單項實戰科目訓練。

航母艦載機夜間中級訓練階段主要圍繞夜間懸停起落,夜間超低空航行,戰術動作,飛行技能,遠程奔襲,投彈等基礎科目展開訓練,突出展開信息化條件下的多機種聯合夜間對抗訓練,探索夜間複雜氣象和強電磁干擾環境下的訓練模式,有力錘鍊部隊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能力。

三,高級訓練階段階段:綜合化的實戰化訓練階段。

這是航母編隊實戰部署前進行作戰訓練的重要環節,主要進行聯合部隊夜間訓練演習。該演習由艦種司令部組織實施,大約持續2至3周時間。在演習中,航母將與艦載機聯隊以及所屬其他艦艇進行合練,演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演習中主要進行夜間任務專項訓練,為指揮官提供特種任務訓練和能力評估。第二階段演習則進行具有實戰背景的夜間訓練,航母打擊大隊必須在這一階段以高度協同的戰備狀態對各種態勢做出反應,最大限度發揮整體作戰能力。航母編隊在完成了第二階段訓練之後意味著具備了遠海夜間作戰能力,可以在30天內進行部署。

綜上所述,只有完成了綜合化實戰訓練之後,航母艦載機才能真正稱之為“具備了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

結語

根據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慣例,全艦飛行員一般也僅有60%以上掌握夜間起降作戰技術,由此看來,突破夜間起降技術這一難關並不容易,具備里程碑意義。同時,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完成夜間起降訓練,為艦載機全面具備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開了個好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邁出了關鍵性的第一步。相信中國航母艦載航空兵部隊肯定會再接再厲,做好下一步殲-15的海上單項科目夜間訓練和綜合實戰化訓練,儘快使“遼寧”艦全面具備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