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分散式風電負荷消納的幾點思考

关于分散式风电负荷消纳的几点思考

在風能資源富集地區經過多年的大規模開發,且在棄風頑疾難以解決的情況下,分散式風電就成為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補充,國家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力挺分散式發展。一些地方省份也出臺了分散式風電規劃,在規劃中,大部分編寫單位對負荷消納采用了同級電壓接入系統的負荷(最低或平均)的約60%作為估算,但在實際現實中,某分佈式光伏項目應用於某穩定的用電負荷60%後,餘電上網量超過了光伏發電量的5%以上,也相當於分散式風電有5%以上棄風損失。

一、儲能技術

風電具有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特點,是造成棄風限電的根本原因。儲能技術是電網調峰和促進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應用的重要手段,同時將促進電網的結構形態、規劃設計、調度管理、運行控制及使用方式等發生變革,應用於電力系統的發、輸、配、用等各環節。如果應用於分散式風電,效果更佳,通過抑制爬坡、跟蹤日期調度計劃出力及功率控制等措施實現;提高風力發電及用電的可靠性、穩定性。

2018年1月31日,歷經近3年的籌備、策劃和實施,明陽分佈式能源系統技術正式開花落地——黑龍江大慶基於大數據的風機儲能智能發電系統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該項目以大數據和智慧能量管理軟件為依託,實現了風力發電與儲能的綜合協同控制。本項目是分佈式風電加儲能的典型案例。

二、調度優化技術

過去,在風電發電不穩定期間進行快速調峰;調度開發應用具有實用性的能源儲存設備,在分散式風力發電電力過剩時儲存電能,而在功率缺失而用電負荷高峰時段作為備用電源。這種調度方式對分散式風電併入電網後的帶來的不確定性有較好的規避風險作用,但是同樣存在短時間難以應用,投資成本過高的問題。

目前多采用對間歇性分散式風電併入電網後保證電力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引入側響應機制。將多種間歇性能源發電進行高效綜合利用,整合資源,互為補益,對提高供電的整體應變能力,提升供電的可靠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分散式風電電源併入電網後,對電網的電能質量、頻率控制、電壓調整、安全性和穩定性等造成多方面的影響。多目標優化電網調度模式,對能源結構進行資源整合再利用,最大限度利用火電等常規能源調峰能力,充分發揮抽水蓄能電站作用,採用先進手段控制分散式風電場有功出力,加大不同電網調峰互濟與跨區電力交易規模,從而發揮分散式風電綠色環保、可持續利用的優勢,降低分散式併網帶來的負面效果。

三、微電網技術

微電網是小型的電力系統,具備完整的發、輸、配、用等功能,可以實現局部的功率平衡與能量優化;微電網又可以認為是配電系統中的一個“虛擬”的電源或負荷。現有研究和實踐表明,將分散式風電以微電網形式接入到電網中併網運行,與電網互為支撐,是發揮分散式風電效能的有效方式,有助於電網災變時向重要負荷持續供電,避免間歇式電源對周圍用戶電能質量的直接影響,同時有助於可再生能源優化利用和電網的節能降損、削峰填谷等。

四、虛擬同步機(虛擬電廠)技術

虛擬同步機(虛擬電廠)是聚合優化“網源荷”清潔發展的新一代智能控制技術和互動商業模式。該技術模式,能夠在傳統電網物理架構上,依託互聯網和現代信息通訊技術,把分佈式電源、儲能、負荷等分散在電網的各類資源相聚合,進行協同優化運行控制和市場交易,實現電源側的多能互補、負荷側的靈活互動,對電網提供調峰、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這是適應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國際主流趨勢,構建廣泛互聯、智能互動、靈活柔性、安全可控的新一代電力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為破解清潔能源消納的世界性難題和低碳能源轉型提供前瞻解決方案。

2017年12月27日,具備虛擬同步機功能的新能源電站在位於河北張家口的國家風光儲輸示範電站建成投運。虛擬同步機技術能夠使新能源機組由“我行我素”的“自轉”變為“協調統一”的“公轉”,主動支撐電網頻率、電壓波動,有力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相信未來很快“虛擬技術”應用於分散式風電項目中。

五、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