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需肥特點,專注作物健康

番茄對養分的吸收量在定植前吸收較少,定植後隨生育期的推進,吸收量逐漸增加,從第一穗果膨大開始,養分吸收量迅速增加,第一穗果以後,氮磷鉀的吸收量佔總吸收量的50%--80%,其特點是:

(1)需肥量大 番茄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並進的作物,其產量高、結果週期長,需肥量大,其莖、葉片和茄果中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含量均比大田作物高,實驗得知,每畝生產5000千克番茄,需從土壤中吸收氮7--15千克、磷1.5--2.5千克、鉀12--27千克,氮、磷、鉀之比例為1.0:0.2:1.7.

(2)番茄對氮和鈣的吸收規律基本相同 氮和鈣的累積吸收量呈直線上升,從第一穗果膨大期開始,吸收訓率迅速增加,吸氮量急劇增加。

(3)番茄對磷跟鎂的吸收規律基本相似,隨著生育期的進展,對磷和鎂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多,與氮相比累積吸收量都比較低,但是,番茄對磷的吸收為植株生長前期為主,在第一穗果長到核桃大小時候,吸磷量約佔總量的90%,因此,苗期供磷不足,不利於花芽分化和植株發育。

(4) 番茄對氮磷鉀三元素的吸收 對鉀的吸收量最大,總吸收量接近氮素的兩倍,番茄的需鉀特點是從坐果開始一直呈直線上升,果實膨大期的吸收量佔吸收總量的70%以上。在營養生長期,70%的鉀集中在葉片內,結果期60%的鉀分佈在果實內。因此,番茄葉片的缺鉀症,主要在果實膨大以後表現出來,為了避免缺鉀而影響果實的產量和品質,在果實膨大期追施鉀肥非常重要。

(5)番茄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吸收量不同 在幼苗期以吸收氮素為主,隨著莖的增粗和增長,對磷鉀的需求量增加。在結果初期,氮在3種主要營養元素中佔50%,鉀只佔32%。進入結果盛期和開始收穫期時,則氮佔36%,鉀佔50%,磷佔14%,與氮鉀相差一倍。番茄需鉀的特點是從坐果開始一直呈直線上升,果實膨大期需鉀量約佔全生育期需鉀總量的70%以上。直到採收後期對鉀的吸收量才稍有減少。經試驗,與單施氮肥相比,增施磷鉀肥有極其顯著的增產效果。

解決番茄連作障害

解決番茄連作障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實行輪作。如果確實需要在同一地塊上連續種植番茄,必須採取以下技術措施,以便減少連作障害發生。

①增施有機肥料和微肥,減少速效化學肥料尤其是速效氮素化學肥料得使用量。

②土壤使用生物菌,並施用生物菌發酵有機肥料和必須使用的速效化學肥料。有益的生物菌,如枯草芽孢桿菌、側包芽孢桿菌、放線菌、木黴菌等有益菌類,施入土壤和肥料中後會快速繁育,土壤中菌體數量猛增,這些菌類在繁育增值過程中會吸收土壤和肥料中的各種肥料元素,他不但會吸收速效的氮、磷、鉀、鈣、鎂、硫及各種微量元素,而且還會富積已經被土壤各種肥料固定的肥料元素,將其變成自己的菌體。這些菌體在不斷的更新,新菌大量發生,老菌不斷死亡,死亡的菌體會轉化為腐殖質,腐殖質雖然量少,但是對土壤的作用巨大。腐殖質具有黏結作用,能把細小土粒黏結成團粒,增加土壤團粒結構;腐殖質帶有負電荷,能把土壤溶液中的遊離態、帶正電荷的NH4、 K+、Ca2+、Mg2+、Zn+、Fe2+、Cu2+ 等肥料元素離子吸附於土壤團粒上,能顯著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性能,大大降低土壤溶液濃度,減少土壤中過多的肥料元素對番茄根系的傷害,從而可大大蓋上土壤的理化性能,顯著消除連作障害。

生物菌大量繁育後,土壤中有益的生物菌數量快速增加,這些有益均能分泌釋放抗生素、生長素、氨基酸等有機物質,不但能促進番茄根系發達,而且能顯著抑制土壤中有害真菌、細菌、病毒的繁殖,並能不同程度的消滅土壤有害真菌類,從而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促進番茄植株的生長髮育。

有機肥料不但含有大量的有機質,而且還含有氮磷鉀鈣鎂硫等大中量元素和硼鐵鋅錳銅鉬氯等微量元素,養分齊全,大量施用能顯著增加、補充土壤養分,解決土壤的缺素問題。

有益生物菌能消耗土壤溶液中的遊離態、速效肥料元素,菌體死亡後生成的腐殖質又能吸收土壤溶液中的帶正電荷的肥料元素離子,從而可大大降低土壤溶液濃度,減少土壤中過多的肥料元素對番茄根系的傷害,能顯著消除連作障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