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博物馆馆长邢娟:宜兴吴氏与《富春山居图》

2011年6月1日,被称为“画中兰亭”的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历经三百六十一年的分离,前段《剩山图》与后段《无用师卷》在台北展出。

  《富春山居图》与宜兴吴家的缘分,可谓难解难分。提到此图便不能绕开吴正志、吴洪裕和吴瀛几位宜兴乡贤。

宜兴市博物馆馆长邢娟:宜兴吴氏与《富春山居图》

  吴正志“云起楼”藏《富春山居图》

江南文脉丰沛,自古尚雅。明中期后,随着地方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渐繁盛。沈德符在其所著《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好事家”条,概述了其时社会上书画古玩收藏之风兴起的盛况,并将收藏者归为世家、权贵、富商等。宜兴吴氏家族明、清两代达到辉煌的顶端,即属世家一类。

《富春山居图》的第一位收藏者是黄公望的道友无用师。大画家沈周(号石田1427—1509)是第二位重要收藏人。

沈周因茶与宜兴吴纶结缘,引为同道,交谊甚笃。史料记载:弘治已未年,沈周应宜兴好友吴纶之邀,游历荆溪山水,同年又有巨作《张公洞图卷》并赋长序及诗纪之。《罨画溪诗画卷》后归吴纶。

《富春山居图》被沈周收藏的时间很短,后来转至吴家。

吴仕之孙吴正志与董其昌同为万历17年同科进士。

嘉庆《宜兴县志》(卷八·忠义54页)载: “吴正志,字子矩,通政使。幼承家训,讲学东林,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直声震天下,稍迁饶州推官,召为光禄寺寺丞,出为江西湖西道佥事,予告归……著有《泉上语录》、《云起楼诗文集》。”

吴正志归田后,非常喜好字画和茶壶收藏,史载和同科进士高攀龙、东林同仁侯方域、名士董其昌等情深意笃,同游共寝,住在吴仕楠木厅老宅中。吴正志为表明自己喜山好水的志向,特将其改名为“云起楼”。并请董其昌题写了新额,高攀龙曾写《题云起楼》一诗祝贺。

吴洪裕命终“火殉”《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在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康熙初年四五十年间,一直保管在宜兴吴氏家中。

吴正志在万历末年逝世,这张画就传到他的幼子吴洪裕(号问卿)手中,洪裕的别号就是“问卿”。

真正和《富春山居图》图长久朝夕相处最久的是吴洪裕。他甚至在祖居的云起楼里特别建造“富春轩”来放置这张画。画家邹之鳞与问卿友善,为富春轩题写匾额,得以再三批阅此图,因而作长句题识,说藏主“与之周旋数十载,置之枕籍,以卧以起。陈之座右,以食以饮”。喜爱之情到了朝夕不离的地步。在明、清易代的动荡岁月中,吴洪裕在逃避战乱时,惟独携带此卷,进而叹曰:“直性命殉之矣。”但洪裕并未因此而丧命,倒是在他生命垂危之际,竟然以此画“火殉”。万幸的是他的侄儿吴静庵(子文),迅速地从火中抢出已着火的《富春山居图》。可惜前段已经过火,部分焚毁。以后三百多年中两段画卷乃分别流传。

  至清乾隆十一年(1764年),被嗜爱书画的清高宗弘历收进清宫内府。弘历擅书画,精赏鉴。但因他已将伪作《子明卷》定为真品,一时难断是非,乃将《无用师卷》定为赝品,划入《石渠宝笈》次等。直至嘉庆年间,胡敬校阅石渠旧藏,这一经元、明、清三朝诸多鉴赏家审定,流传有序的杰作,才被编入《石渠宝笈三编》,一直藏于清宫内府,不受打扰地在清宫里静静地躺了近二百年。清亡后仍藏故宫。

吴瀛文物南迁《富春山居图》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平津危急,故宫博物院决定选择院藏文物精品南迁。《富春山居图》的真假两个版本《无用师卷》、《子明卷》都在其中。

而参与此次故宫文物精选南迁的总押运官则为祖籍宜兴的吴氏后人吴瀛。

吴瀛(1891-1959年),字景州,祖居江苏宜兴北渠里,不仅精通书画、文史、且毕业于晚清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方言学堂,英文专业,可谓学贯中西。是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之父,吴欢祖父,故宫博物院重要创办人之一。

经查实在今天宜兴恢复重建的文昌阁,明朝进士名录排序中,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吴仕之后,正是嘉靖14年(1535年)进士吴性。据常州图书馆收藏的光绪年间宜兴北渠里吴氏宗谱上记载,明中期的吴性,其直系后人就是清光绪年间(1891年)出生的吴瀛。

吴仕、吴性虽同出宜兴吴氏一门,吴仕在茶道,收藏风雅娱乐方面胜过吴性。而吴性在教育方面,成就则大过吴仕。尤其吴性在四代人中培养出十位进士,一名探花。在家乡传为佳话。

吴性之孙就是著名探花吴宗达。后来官拜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再拜建极殿大学士(宰相)。一生为官清正,逝世后,皇帝溢文端,已是最高评价,并有诗收入《四库全书》。

吴性三子吴中行,隆庆5年(1571年)进士,在明史中是位大大有名的人物,曾因刚直不阿,与明朝宰相张居正的一段官司上“夺情疏”惨遭廷杖,被打得皮开肉绽,依然不屈,留下“臣死谏,将死战”的美名。后被圣上任命为翰林院掌院翰林,在文人中领袖群伦。曾在家中题一匾“日近天颜”,意指每天和皇帝一起议论国政。吴瀛,吴祖光父子即出自吴中行一支。

《无用师卷》与六百多万件故宫文物一起,正是在吴瀛主持下从数千万件故宫文物中精选出来。十余年中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辗转运抵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从此,《无用师卷》与《剩山图》两岸分离60多年。

一幅《富春江山居图》竟与宜兴吴氏有如此多不解之缘,也真是令人惊叹,久久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