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天勵飛:用視覺AI圓一個“天下無賊”夢

2017年1月26日下午四點,深圳龍崗區的一個派出所接到報警:一個三歲的孩子走失,懷疑是被人誘拐了。這很像電影《親愛的》中的劇情,片中被拐孩子的父母在絕望和崩潰之中踏上了漫漫尋子路,那骨肉分離、度日如年的痛苦心情,讓觀眾感同身受又深感無助。所幸,電影中的情節這次沒有重現。派出所接警後迅速啟動安檢偵查機制,從視頻監控中調取到孩子被一名中年婦女帶走的全過程,並通過視頻監控捕捉到了這名犯罪嫌疑人的正面清晰照。通過人臉識別比對技術鎖定身份後,警方通過布控,僅用15個小時就在距事發地1000多公里外的武昌抓獲了犯罪嫌疑人,這個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故事迎來了大團圓的結局。

這起案件成功告破的關鍵在於人臉識別技術,其研發者深圳雲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天勵飛”)已利用該技術協助公安部門破獲大小案件4000餘起,其中包括500多起刑事案件,並找回多名失蹤兒童和走失老人。

雲天勵飛:用視覺AI圓一個“天下無賊”夢

雲天勵飛創始人陳寧

“深目”保平安

電影《速度與激情7》中有一個名為“天眼”的超級黑客系統,它能整合利用通過全球各種渠道採集的信息,並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在短時間內鎖定目標。這種貌似很玄的黑科技,其部分功能目前已經成為了現實。

憑藉擁有的60多項處理器芯片國際專利技術,雲天勵飛開發的人臉識別追蹤系統,能在監控覆蓋區域內,僅用2.12秒就從80億動態人像數據中搜索還原出特定目標的活動軌跡。這套全球運行速度最快的監控系統,從研發到被警方、大型超市等各類客戶廣泛應用,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雲天勵飛的創始人陳寧和田第鴻是多年好友,也是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畢業的博士同學。獲得博士學位後,陳寧進入摩托羅拉/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成為處理器領域的專家;田第鴻進入思科擔任技術主管。後來又在三星顯示美國實驗室擔任高級主管工程師,成為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專家。

2016年3月,在舉世矚目的人機圍棋大戰中,谷歌阿爾法狗憑藉1920個CPU(通用處理器)和280個GPU(圖形處理器)以總分4:1完勝李世乭。當時,阿爾法狗下一盤圍棋需要支出3000美元電費。“算法軟件的高複雜度和現有硬件的低效率大大提高了AI技術的實現成本,這成為其大規模產業化的瓶頸。但阿爾法狗取得的成功讓我和田第鴻感到AI發展的春天終於要來了,於是我和田第鴻開始謀劃創建自己的公司。”陳寧回憶道,“雖然美國在人才、技術、資本方面優勢明顯,但中國市場的活躍度極高,消費者對於新技術的包容性也更強。尤其是當AI技術還不成熟的時候,在中國實現產業化要比在歐美國家更容易,因此我們決定回中國創業。”

2014年8月,這兩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手創辦了雲天勵飛,陳寧任CEO,田第鴻任CTO。“從2013年7月到2014年8月27日,我和田第鴻討論了長達一年,前後列了200多個產品。有時通宵都討論不出來一個結果,大家經常是不歡而散,然後第二天再見面討論。最終,我們基本達成一個共識:要利用面向未來的技術,打造一款能滿足人類安全、便利、愉悅層面需求的產品,但這樣一款產品具體是什麼,我和田第鴻一時間還是理不清頭緒。”陳寧說。

一個偶然的機會,陳寧在一次技術交流會上介紹了智能識別技術在聽覺、視覺方面的應用,這引起了正在探索人像識別技術的深圳市某區公安局的濃厚興趣。2014年下半年,雲天勵飛配合華為和該公安局一起開始研發一款基於動態人像識別和數據分析的系統。經過一年半時間的產品設計、開發、測試打磨,這款名為“深目”的系統於2015年年底正式推出。

目前,“深目”系統能夠準確識別目標對象的面部特徵,並在海量監控視頻流中查詢目標行蹤,秒級定位目標在動態場景下的軌跡,輕鬆實現“億萬人群、秒級定位”。該系統每秒可採集上千張照片,每分鐘可比對信息近億次,每天3TB的數據處理能力居於全球領先水平。

“安防是可以被AI顛覆的一個領域,AI可以將安防效率提升數百倍。從海量的視頻資源中精準地定義犯罪嫌疑人是非常具體的工作,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人臉識別技術和各警種業務場景互相配合,並綜合與AI相關的信息技術,我們在深圳已經做到了這些。”陳寧說,“我們不僅利用AI解決社會問題,也找到了傳統安防行業的解決方案,引爆了安防行業的智能升級。”

雲天勵飛的視覺智能系統應用在智能商業領域,能為商超大幅降低經濟損失。大多數商超防盜的傳統手段是安保團隊與攝像頭配合,來預防和抓捕行竊者。但與商超平均每年150萬元的失竊損失額相比,以人工為主的應對方式既力不從心又成本過高。與之相比,雲天勵飛的解決方案更加簡便易行:在商場出入口安裝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並將慣偷的人臉照片導入雲端系統,一旦系統發現慣偷在商城出現,會立即提醒安保人員予以重點關注。這套系統能夠準確發現曾在商超中出現過的人員並描繪出其行為軌跡,從而具備了提供商業精準營銷服務的功能,它能統計出購買某種商品的人數、年齡區間、性別等信息,供商家作為經營決策的參考。目前,雲天勵飛已與深圳沃爾瑪、天虹、人人樂等商超開展了深度合作。

2016年,雲天勵飛接到的訂單總額超過1億元並實現了盈利。2017年3月,它獲得了來自松禾資本等多家投資機構的數千萬美元A輪投資。目前,“深目”系統已經走出深圳,落戶杭州、新疆以及馬來西亞等海外市場,併為2016年杭州G20峰會西湖核心安保圈、全國“雙創周”深圳主會場和烏鎮互聯網大會等重要活動場所提供了安保服務。

雲天勵飛:用視覺AI圓一個“天下無賊”夢

雲天勵飛“動態人像實時搜”系統

技術為王

同時,“算法+芯片+數據+應用+服務”的閉環生態系統也是雲天勵飛的核心競爭力。“算法是根本,以‘以人為本’的視覺識別算法,通過海量訓練實現數據反哺,以芯片支撐算法的複雜度。我們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算法、芯片和數據三大要素的視覺AI公司。”陳寧自豪地表示。

2017年11月,雲天勵飛與美國加州的系統芯片供應商Arteris合作,將後者的FlexNoC片上互聯IP用在了機器學習視覺智能系統芯片上。Arteris的FlexNoC IP能夠快速、有效地將系統芯片上的大量定製處理元件連接起來,並滿足雲天勵飛AI芯片在性能、面積和功耗方面的嚴苛要求。這一合作大大降低了雲天勵飛硬件引擎之間的延遲,並能滿足低功耗、高效率的要求。

芯片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是雲天勵飛構建的行業壁壘,公司組建了優秀的AI芯片研發團隊來設計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IPU),從而將AI核心算法的能效提升了兩個數量級。“視覺AI芯片對資金有極大需求,比如研發一款人臉識別芯片就需要投入一個億的資金。雲天勵飛的一個芯片團隊需要10~15個子團隊,每天要磨合交流10~15個步驟。”陳寧介紹,“如果只懂純算法,對硬件、對芯片沒有概念,這個芯片是搞不好的;如果只懂芯片的指令集、架構,完全不理解算法,不理解應用場景,設計出來的肯定是一個塊頭很大、功耗很高、成本昂貴的芯片。因此,必須將算法、數據和芯片結合在一起才能打造出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雲天勵飛擁有海量數據,它通過在整個城市中採集的高質量、可訓練數據來標註訓練端,搭建深度學習的訓練平臺,最終把這些數據用到實際應用中。“挖掘精準的大數據,能夠給視覺AI帶來百倍以上的效率提升,這樣才能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行業應用。行業應用做得越好,推廣的規模越大,你就能採集到更多的數據,形成一個有機的迭代。”陳寧說。

在逐漸完善技術的過程中,雲天勵飛的人臉識別算法的識別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從最初的92%提高到目前的95%,累積動態人像數據超過80億張,並以每天幾千萬張的數量繼續不斷增長。

雲天勵飛:用視覺AI圓一個“天下無賊”夢

陳寧在“2016年高層次人才交流活動”上演講

迎接視覺智能爆發時代

目前,我們正在步入視覺智能監控2.0時代,此時已經可以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對視頻信號進行處理、分析和理解,在不需要人為干預的情況下,通過序列圖像自動分析技術對監控場景中的變化進行定位、識別和跟蹤,並在此基礎上分析、判斷目標的行為,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發出警報或提供有用信息,有效地協助安全人員處理危機,並最大限度地減少誤報和漏報。

未來十年將是視覺智能爆發式發展的十年,隨著安防系統建設需求的快速增長,視頻圖像監控,尤其是AI驅動的視頻監控技術,將為平安城市建設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進而深度服務於智慧城市。在此過程中,雲天勵飛的智能安防服務將為推動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城市落地發揮巨大作用。

顛覆性的AI技術無疑將對傳統的法律法規、倫理及道德觀念產生很大沖擊。作為視覺AI的領航者,雲天勵飛也充分認識到智能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我們提升了傳統行業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智能技術也讓現行法律法規面臨著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已經進行了AI立法的調研和探索,希望以公共安全為切入口,協助政府更好地去監管數據,更好地利用這些工具,在有序的情況下,快速有效地解決公共安全問題。既能保護老百姓的隱私,又解決老百姓在安全、健康、便利、娛樂各個層面的訴求。”陳寧說。

如今,雲天勵飛已經站在視頻監控技術領域的制高點,它的動態人臉識別技術在平安城市建設中取得了顛覆性的效果。公司還在不斷打磨多元場景下更具實戰價值的動態人像識別技術,通過構築算法、硬件(芯片)和數據壁壘,為更多的行業應用場景提供加速,不斷兼容平安城市、智慧商業、智慧社區、智慧樓宇、智慧校園等多項服務。

對於未來的發展,雲天勵飛早已謀劃了更大的一盤棋。“我們在深耕公共安全領域的同時,正在向線下的視頻監控場景,比如智慧物業、智慧旅遊、智慧養老等等一系列業務應用去做擴展。”陳寧表示,“下一步,我們會利用在公共安全領域中全國領先的產業化樣板工程,在全國乃至全球賦能更多的城市,聯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快速進行復制。在區域拓展上,我們也開始了新的佈局,已經在東南亞做了一些實驗區,在歐美也開始推廣。”

雲天勵飛還在集中精力攻克AI大規模產業化中的技術瓶頸,“即便是相對成熟的人臉識別技術,也仍然有非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面對戴墨鏡、戴口罩或夜間出行的人的識別,還需要進行長期的技術打磨。而且,AI仍然缺乏一個通用的、相對穩定的技術標準,市場也還需要挖掘,在這個時候去做平臺是不成熟的。”陳寧表示。

AI未來一定會更深度地走向消費者,真正顛覆性影響社會和社會中的每個人。“我們是從B端起步的,我們認為AI是‘行業+智能’,行業用戶更容易挖掘痛點。而C端對技術的要求更高,必須是相當成熟的技術。但今天很多AI底層技術,從算法、算力到數據還都處於起步階段,很多C端體驗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所以,C端市場想要爆發或者說稍具規模,可能至少還需要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陳寧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