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沒能像中國那樣統一起來?

珍懿xbLY4160

因為中國是以漢族人為主體的國家,而歐洲民族眾多,沒有一個較大族群趨於統治地位,因此歐洲分裂成幾十個國家,沒有像中國一樣形成統一的國家。


1.我們看一下歐洲地圖,比較大一點的國家有英國,法國,德國,波蘭,意大利,俄羅斯。還有一些面積比較小的國家。古代的時候,歐洲版圖就分為很多國家,都是互相打得你死我活,也曾被古羅馬帝國統一過,但最後還是分裂成很多國家。

2.反觀中國,戰國時候七雄爭霸,秦魏趙韓齊楚燕,也曾打得不可開交,被秦始皇統一後,中華民族形成了大一統的概念,雖然中國日後也經歷過分分合合的時期,但是中國歷史上每一個帝王和諸侯都擁有將中國統一的願望。

3.舉例說明,三國時期的魏蜀吳處於割據狀態,但是這三個國家都想把對方滅掉統一中國,這就證明早在1600年前中國統一的概念就已經在先人的心裡根深蒂固了。

4.我認為歐洲四分五裂的原因是民族眾多,每個民族人口都沒有絕對的數量優勢,所以就算某個民族武力征服其他民族,最後沒有強大的中央集權和當地的民族支持,也會分裂。



5.中國在漢朝末年分裂成魏、蜀、吳三國,在晉朝末年發生五胡亂華的悲劇,在唐朝末年分裂成五代十國,在清朝末年又丟失了外蒙古和外興安嶺、香港、臺灣,這些數據都證明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沒有一個完整的中國。

6.希望我們的中國不驕不躁,一心一意某發展,重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我們的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杜達特洛夫斯基

歐洲在古代從沒有能像中國一樣完成統一,最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文化因素,二是地理因素。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文化因素

漢字:漢字在維護中華文明和統一上的作用是最大的。

眾所周知,最初的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後來又發展出來指事、會意、形聲等共6種造字或用字法,表意而不表音。這種文字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跨越方言的屏障,甚至具有超語言特性。

方言之間就不用多說了,北方人一般都聽不懂南方的方言,但是有了漢字大家還是可以在一起交流,進而產生文化上的識同感。同樣一個漢字,各地的讀音千差萬別,但是寫出來都是這一個字。這也就在根本上,使漢字成為我們的民族的精神紐帶。漢民族也因此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屹立不倒,不斷同化別人而壯大自己。

漢字還具有超語言特性。例如古代的朝鮮、日本、越南等國都曾使用漢字來記錄他們的語言。雖然現在朝鮮、韓國和越南都不再使用漢字,改用表音文字,但是日本還在使用漢字和假名的混合文字,這足以證明漢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只要其他的民族願意,漢字也完全可以成為他們的文字,只表意而不表音。漢字(不是漢語)完全具備成為國際通行文字的潛質。

正是因為歐洲的拼音文字不具有漢字的這些特性,所以他們從語言、文字上就不可能融合成為一個民族。

文化認同與同化: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會有自己的文化,但是隨著國家的滅亡,種族的變化,文化隨之消亡,但是漢文化卻不然。正因為漢字的強大,使漢民族不但產生了光輝而燦爛的文化,而且不斷傳承併發揚光大。華夏文化的先進性也因此一直站在世界之巔,對周邊民族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即便是在國勢頹廢,外族入侵的情況下,他們雖然佔領了我們的國土,但是在文化上毫無疑問都只能是個小學生,必須向漢族學習,否則其統治必不能長久。要麼打哪兒來回哪兒去,要麼認同漢文化被漢族同化,只能選擇其一,北魏、元朝和清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宗法制度:漢族相較於歐洲還有一個文化上的先進性就是宗法制度,其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製,這一制度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而歐洲歷史上的查理曼帝國在查理曼大帝死後,國家被幾個兒子瓜分,後來逐漸演變為德、法、意三國。

地理因素

外部:在美洲大陸發現之前,歐洲大陸地處北亞、中亞、西亞和北非包圍之中,只有西方和北方是茫茫大海而相對安全。從羅馬帝國時代開始,歐洲屢次遭到來自各方面的異族入侵,比如日耳曼人、匈奴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蒙古人等等。

而中國的情況則不然,由於在地理上的相對封閉,在近代之前,中國幾乎只有北方遊牧民族這一個方向的威脅。中國在國力強盛的時候,對這些遊牧民族的地盤興趣也不大,反而捨近求遠,沿河西走廊兵鋒直至中亞,經略西域地區。這些都說明了東亞地域的相對封閉性,在海洋時代來臨之前無論誰想擴張,其通道都是有限的。

內部:歐洲海岸線十分曲折,大陸邊緣半島、島嶼眾多,各個板塊相對獨立,極其容易形成割據勢力。這種情況下,在冷兵器時代,要想完成如此大面積的統一十分困難。看一看歐洲的地圖就知道了,西南方伊比利亞半島,正南方亞平寧半島、東南方巴爾幹半島、正北方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北方不列顛諸島等等,這些大陸的邊緣地區往往都還有山脈、河流或海峽阻隔。其餘大陸的中央區只有法、德、俄三個強國,但是在如此支離破碎的局面下,大家相互牽制,誰也很難把別人全部打趴下,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曾為此作出過努力,但是無不以失敗而告終。

中國的內部雖然也可以分為數個板塊,但是各個區域之間聯繫相對緊密。中國的歷代統治者在行政區劃以及制度方面的不斷改進都極力地避免地方割據勢力的形成。即便有幾個分裂的時代,但是也能很快亂打破這種平衡,完成統一。

其它方面

文化上應該還有宗教因素,地理上也應該還有緯度造成的環境因素

,繼而導致的人口及生產力因素,但絕對不是有的人說的什麼世仇、主體民族等等。世仇中國也有,比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主體民族開始的時候中國也沒有,中國從夏朝開始也僅僅只是統治黃河中游很小的一塊地方,主體民族漢族也是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慢慢形成的。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作用,中國甚至在文化上形成了大一統的思想觀念。即便是分裂時期,各方梟雄總有人會最終完成這大一統的歷史進程。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歷史,大一統的首創者秦始皇的確是居功至偉!他不但在地理上,而且在文化上都完成了偉大的統一,自此以後,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他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其他人的功績在他面前都是渺小的,千古一帝也絕沒有第二人!


欄杆拍遍

歐洲跟中國的西周很像,典型的封建制國家,如果歷史條件合適,應該會形成一個統一國家的。沒有形成的因素有三個:

第一是歐洲有強大的外敵,這個外敵一直在騷擾歐洲,導致羅馬帝國等分崩離析。這有點像中國的五胡亂華時期,國家分裂成很多小國。而中國在秦以前都是很彪悍的,從來不懼胡人,所以完成了長時間大一統,加上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漢朝延續了郡縣制,統一國家的觀念深入人心。雖然後世也遇到外族入侵,但基本沒有分裂勢力的思想基礎。

第二,基督教的盛行。基督教被歐洲很多國家立為國教,教權高於君權,這就造成歐洲教權統一而政權分散,沒有任何世俗政權可以挑戰教權,當國王都需要教皇加冕。這種教權鎖死狀態持續了很長時間,嚴重阻礙了統一進程。而反觀中國,任何宗教都不能挑戰皇權,成規模的宗教如佛教道教都被改造的虛無消極,毫無組織性和鬥爭性,白蓮教之類的都被嚴厲打擊。所以宗教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僅限於文化層面。

第三,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的到來。在漫長的中世紀之後,伴隨著宗教改革,科學和哲學迎來了大發展,孟德斯鳩的政治學,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牛頓的力學,瓦特的蒸汽機如火如荼,導致整個歐洲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貿易全球化、工業現代化,所有的價值取向都是發展經濟、佔領殖民地而非在歐洲本土攻城略地。假設宗教改革後,歐洲沒有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而是像中國一樣繼續農耕矇昧社會,總會有一個君主帶領軍隊統一歐洲(就像拿破崙和希特勒一樣)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說,歐洲沒能統一,是歷史的巧合。


高0o

歷史上就沒有什麼國家統一過歐洲,而歐洲國家統一歐洲的多次嘗試都失敗了

以前歐洲境內出現的統一大帝國羅馬帝國,其實只是環地中海帝國,看看地圖就知道了

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版圖也就北到萊茵河-多瑙河-喀爾巴阡山一帶,再往北的德國大部分地區、烏克蘭大部分地區、波蘭和北歐等地羅馬帝國都沒有建立統治,核心區還是地中海沿岸。主要原因是當時生產力不足,北面德國這些地方太陰冷,森林沼澤多,沒有足夠的鐵產量來造農具開墾北面這些土地,拿下來去開發得不償失。而且北面的日耳曼蠻族也不是吃素的,拿下來這些地方還得付出很大代價,是賠本買賣,羅馬帝國就沒有動力去佔領這些地方,談不上統一歐洲。

後來隨著蠻族入侵,先進科技文化傳播到歐洲中北部,法國和德國這些地方的人口逐漸增多,農業開發越來越充分,這個時候各國才開始對於歐洲大陸的競爭。

最先有機會征服全歐洲的是哈布斯堡王室。他們通過聯姻取得了西班牙以及西班牙海外的大量財富。他們還通過聯姻和繼承取得了現在的奧地利、荷蘭、比利時、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南部等地,一度很接近統一歐洲,看地圖就知道他們把法國圍了一圈。

這個時候法國使勁兒給他下絆子,甚至不惜和奧斯曼帝國結盟,對抗哈布斯堡王室。等到三十年戰爭時期,尼德蘭獨立,法國煽動德意志北部的邦國和瑞典一起對抗哈布斯堡王室,最後甚至直接親自出兵,徹底打碎了哈布斯堡王室稱霸全歐的夢想。

第二個試圖統一全歐洲的是法國。路易十六扶植他的孫子入主了西班牙,但是在歐洲其他國家的壓力下,並沒有吞併西班牙。到了拿破崙上臺之後,積極對歐洲各國作戰,一度佔領西班牙、葡萄牙,侵入了意大利,打垮普魯士和奧地利,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控制了波蘭,結果卻是英國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打游擊戰,拿破崙入侵俄國遭到慘敗,最終被以英國和俄國為首的反法同盟給打敗了。

最後試圖統一歐洲的是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這個時候不僅英國和沙皇俄國/蘇聯阻止德國的圖謀,就連雄心勃勃的美國也出兵打敗了德國。

簡單說,歐洲開始統一進程也就幾百年歷史,一旦有哪個大國有統一趨勢,其他大國都會阻止它,甚至最後連美國都開始介入歐洲局勢,所以一直沒統一。

以後歐洲是有希望統一的,不過是以和平的方式,現在歐盟正在穩步做這件事,只不過隨著英國脫歐這件事又充滿了變數。


葉子評論

謝不邀。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其實主要的原因,是文化,確切的說,是文字的不同造成的,中國是象形字,歐洲是字母文字,這個不同會造成地域隔閡。

歐洲各種語言基本都是拉丁文的演化版本,但是,卻會分成很多種語言。為什麼這樣呢,舉個例子。吃貨舉例子,還是舉吃吧。北方人讀吃這個字是這樣,chi,川鄂一代方言讀qi. 完全不一樣嘛。但是不要緊,寫到紙上都是一個字,吃。你四川人說的話,北京人聽不懂,不要緊,文章能看懂,奏摺也能看懂。

但是如果是字母文字,隨著時間的演變,各地的人發音不同,最後拼寫也會不同,那就是,你說什麼我聽不懂,你寫什麼我看不懂,這是什麼?這是外語啊。隨著時間的流逝,最後語法都會不同。

語言不同,交流會受到阻礙,政令無法暢通,互相沒有認同,文化也會各自演變,怎麼可能統一。如果懷疑我的觀點,可以找個古詩,讓天南海北的人用方言讀一下,就明白了。

以上,歐洲不能統一最大的原因就是字母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區別。當然還有什麼宗教,種族之類的,不過都是次要的,文化文字相同,都是可以融合的。


和螺螄

1,沒有主導民族,多民族聚居,沒有哪個民族人口占絕對優勢

2,文化不同,各民族間文化差異巨大

3,宗教不同,基督教之前,各原始宗教互不相同,基督教又分成東正教,天主教,新教等等

4,各民族間積怨太深,英法世仇,法德世仇,波蘭俄羅斯世仇,塞爾維亞克羅地亞世仇等等

5,外部因素,美國等國家不願意看到統一的歐洲,想方設法拆散歐洲


豆漿機123

第一,歐洲自羅馬帝國分為東羅馬西羅馬後,歐洲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時間很短,中國自秦始皇統一中原及南方,開始封建社會發展,一直到鴉片戰爭前,第二,歐洲在奴隸社會時間過長,封建社會時間很短,中國進入封建社會強盛時期,歐洲才從封建社會起步,歐洲從東西羅馬後,沒有一個像中秦始皇劉邦這個君王,第三,羅馬帝國分裂東西羅馬後,沒有一人能再一次統一歐洲,統一文字等,中國從戰國後期,擺脫周王室,各諸侯國自封王,一個弱勢秦國,從秦孝公開始變法,經過百年時間,滅周,滅六國才完成統一土地,文字等,人心沒統一,秦二世而亡,劉邦完成人心一統,中國開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理戀,從三國到南北朝,五代十國到南宋,這兩次動亂,最後還是統一,歐洲僅有羅馬帝國才統一,羅馬帝國分為東西開始,一步一步分成現在歐洲各國,幾百年的封建社會使歐洲分裂,沒有統一各國的野心的君王,第四,人心,中國自古以來,不知國家大義,只知君主大義,為什麼鴉片戰爭開始,到二戰結束,出現一大批漢奸,歐洲只知國家大義,不知君主大義


紫寧豹

中國的民族在歷史上也是不斷融合的,所以歐洲不統一的根源不是民族的問題。

我覺得歐洲不能統一,更主要的原因是:

1,缺乏相對穩定的環境。中國四周算是一個天然的屏障,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衝擊比較小。而歐洲沒有門戶,常常會有一波一波的外界力量入侵,這樣就很難形成穩定的統一局面。這個從中國的南北朝、五代十國可見一斑,那個時候中國有了一段時間的分裂。

2,生產力低下。中國很早就進入了農耕文明,人口大爆炸,任何一個局部都可以聚集出統一全國的力量(人口和資源)。但是歐洲就不行,早期歐洲農業不發達,人口數量不夠密集,資源不夠豐富,這樣歐洲的戰爭規模都很小,無法達到統一的臨界點。

3,文化。前面兩個因素導致了無法形成統一的文化和認同。秦始皇統一文字、度量衡之後,中國主體就漸漸固定了,以後文化不斷在加深這一認知。外族入侵也會成了陷入人民汪洋大海的結局。

也許還會有一些其他原因。但是上面應該是主要的。


JianbinHE

第一歐洲四面靠海,跟外界的交流非常方便,沒有辦法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大一統的價值觀沒有深入人心。

第二歐洲北面沒有強大的遊牧民族,維京人征服過歐洲部分地球,但是北歐也是群島比較多。

第三歐洲歷史上比較強大的國家,如俄羅斯向東向西發展都比較容易,強大起來的英國是個離島型國家,發展的空間也很大,

第四歐洲大大陸型強國試圖統一歐洲,比如法國的拿破倫,德國的希特勒,剛起來就面臨英國跟俄羅斯的打壓。有慾望統一歐洲的國家沒實力,有實力的國家沒慾望。

所以歐洲沒有出現統一的大帝國。


黑瞳視野

主要還是文化方面,中國大一統思想一直是“主流”,自古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說法,從思想上已經認可,所以但凡有志帝王均以大一統為己任,而民間也認為統一是理所當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