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說小米8“正在拼命生產”,還會產能不足嗎?

雷軍說小米8“正在拼命生產”,還會產能不足嗎?

[ 釘科技 小灰說事 ] “供貨不足”似乎已經變成了小米手機的慣性,去年9月MIX 2和小米Note 3的發佈會上,雷軍就在PPT中秀出了這麼兩句“社會我雷哥,人狠貨不多”。

當時,針對小米搶購和供貨不足的問題,雷軍表示,發佈之初就大量存貨有難度,只有蘋果和三星才有能力在沒開賣之前備貨1000萬部。外界的一些觀點認為,小米手機的供貨問題,一方面是產能不足,另一方面是一種營銷方法。

不過,在小灰看來,近一兩年的主要原因恐怕還是產能的問題。畢竟,所謂的“飢餓營銷”雖然有效,但如果較長時間貨源不足,用戶難免轉投友商。早些時候,一些米粉“粉轉路”或許就與此有關。正常情況下,雷軍應該吸取教訓了。

小米手機難產的原因,一些應該是確實存在的:小米5發佈時與小米Note已經間隔相當長的一段時間,820量產、指紋識別這些是當時小米需要攻克的;小米6難點在於陶瓷工藝良品率的約束和驍龍835芯片的出產速度;小米MIX“良品率比較低,因此市場上不會有太多”。

當然,也不排除小米形成了“路徑依賴”。“路徑依賴”,指人們一旦選擇了某個體制,由於規模經濟、學習效應、協調效應以及適應性預期以及既得利益約束等因素的存在,會導致該體制沿著既定的方向不斷得以自我強化。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他輕易走不出去。

小米的“路徑依賴”,一方面可能是“飢餓營銷”的慣性,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對“產能不足”的習慣,因為縱然不足,也並沒有看到小米有明顯的提升產能的舉動。而如果是兩方面相結合,對小米而言應該並不是好現象。

外界可能也會習慣小米的供貨不足,小灰注意到,在某篇評論小米MIX2的文章中,認為產品的一些細節不夠“完美”,可能的原因是向產能做了妥協。

雷軍說小米8“正在拼命生產”,還會產能不足嗎?

近期雷軍在微博中詢問網友對小米8週年的小米8有什麼期待,回覆頗多的是“現貨”,雷軍回覆是“正在拼命生產”,這或許會令一些米粉振奮,但他說的並不是“備貨充足”,“產能不足”的可能依然存在。

對於現在的小米而言,或許是該更重視產能和代工的問題了,如果長期不改變,難免引發外界的一些質疑,儘管這些質疑本身或許並不成立。

一個名為“沉默的螺旋”的理論描述了這樣一種現象: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