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離開體制的年輕人

那些離開體制的年輕人

“我覺得人不管在什麼階段,在什麼時候都應該有做選擇的能力和勇氣。”

那些離開體制的年輕人

文|實習生丁文婷

2008年“公考熱”席捲全國,到如今已十年,“公考熱”並未褪去。競爭激烈程度也一年比一年更甚,很多人擠破了頭想進入公務員隊伍當中。公務員作為父母輩眼中的“鐵飯碗”,是下一輩最好的選擇之一。

在這個讓無數人追逐和嚮往的地方,也有少數年輕人鼓足勇氣跳出來,選擇另一種可能性。

他們有的是想做喜歡的事情,有的想實現自我價值,有的是想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其實這只是一種多元的人生選擇,體現著整個社會包容和進步。

選擇離開,意味著機會與風險並存,有收穫也有失落和後悔。

“我不畏懼從零開始”

那些離開體制的年輕人

研究生畢業後考公務員是因為當時父母覺得女孩子能安穩一點,也希望我離家近一點。我又剛好看到在招一個林學類的專業的崗位。我覺得兩者結合一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去考了。

後來進入市委辦公室工作,主要工作是負責文件的上傳下達和落實,還有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入職第一年感覺很多東西不懂,學東西挺快的,還挺有幹勁。但是到了第二年發現和第一年做的事情很類似,然後就感覺進步不是很大了。這種感覺就像觸到了天花板,而且和專業完全脫節了。

和以前的同學聊天,發現他們進步特別快,而我專業方面就完全已經退化了,我本碩都學的園林設計,也比較喜歡自己的專業。所以還是想在這方面努力一把。

在很多人看來我的工作既體面待遇又很不錯,周圍的人幾乎都在勸我不要辭職,我還列了一個SWOT表來分析優缺點,列了整整一大版。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思考和說服我爸媽,讓他們相信我——其實就是純粹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也可能有點自私,就想為自己活一次。

我從找工作到來深圳就用了一個禮拜時間,是國內一個上市公司的設計院,主要是做園林設計。剛進去沒幾天就被派去駐廠了,一個多月時間才回來。駐廠的時候基本上每天都工作到凌晨才回住處,也沒有周末,連續工作了20多天。

公司領導也經常調侃我太傻,我就默不作聲繼續畫圖。其實我是不後悔的,因為其實在我離職之前那一年,已經充分了解了這行的辛苦,所以我做了很好的心理建設,我可以接受。

這兩個月挺忙也挺充實的,感覺每一天都在學習東西。我們這個行業待遇普遍不高,壓力很大,因為自己要不斷學習才能取得一些想要的回報,但是也可以讓自己更快地成長。我很喜歡自己設計出來的作品,落地成池後帶給我的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我的目標是在三年到五年內成為一名資深的設計師,然後最終成為一個優秀的有特色的設計師。

脫離了專業兩年多,其實自己和應屆生一樣相當於從零開始了。但是我也不著急,慢慢來吧。我很喜歡深圳這座城市,這裡很開放,包容性也很強,優秀的年輕人也非常多,我也壓根沒有什麼來自於年齡的焦慮感。我覺得人不管在什麼階段,在什麼時候都應該有做選擇的能力和勇氣。

“人生的驅動力是不斷追問意義”

那些離開體制的年輕人

我其實一直不想做公務員,但是當時家裡給的壓力挺大的,覺得公務員穩定。我就心想,反正競爭挺激烈的,也不一定考得上。抱著讓家裡人放心的心態,就去考了。

考上後,我被分到了鄉鎮做計生工作,主要任務是做一些出生率的統計和上報。我來的時候就想走,雖然不知道怎麼走,但是我覺得可能會走。

除了工作氛圍,我辭職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自我價值在哪裡。

工作了幾個月的時候,有次下班途中我出了場比較嚴重的車禍,就休了病假。也藉著這個機會在家複習準備考研。也算功夫不負有心人吧,我順利的考上了西北一家師範類院校的研究生,學的是本科的專業心理學。畢業我就來了北京,在一家公益組織工作。

我主要負責針對失獨老人的精神健康做一些項目的策劃工作。其實對於失獨父母來說的話,他們的整個世界都灰暗了,其實許多老人都有房有退休金,這輩子養老都不愁,但精神世界的缺失讓他們缺少生活的希望,甚至有人選擇自殺,抑鬱症也很多。

我的工作能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霾,讓我覺得很有意義。

其實就收入來說北京租房的開支挺大的,生活質量可能還沒有之前家鄉好。但是我不是特別物質的人,我工資能養活我自己,我就沒有特別的恐慌感,不會特別憂慮老了以後怎麼辦。我覺得我現在學到的知識足以讓我養老。我沒有成為富豪的理想,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情況下,我希望我的人生還是能以價值和意義為驅動。

“辭職時,不知道自己出來還能幹什麼”

那些離開體制的年輕人

10年前,我從武漢一所學校金融專業本科畢業。父母也在體制內工作,所以多少有些子承父業的意思,就考了公務員。

我進入一所二線城市的人事局,主要工作是勞動仲裁,就是解決一些勞動人事糾紛。我是2008年入職,到離職的時候在單位工作已經快十年了。離開工作了十年的地方還是挺需要勇氣的,因為對於怎麼解決問題已經輕車熟路了,也不知道到企業去能不能適應工作環境和節奏。

我的工作壓力挺大的,解決勞動糾紛,矛盾雙方一般都比較針鋒相對,所以處理起來比較棘手。而且手機得24小時開機待命,隨時準備去解決一些突發的薪資糾紛,我得及時趕到現場,並妥善解決。

但最終讓我選擇離開的還有個人原因,就是我妻子在北京工作,我們想盡快結束兩地分居的生活。

現在我在北京的一家金融類央企工作,感覺還比較適應,畢竟是央企,工作環境也有些類似。在企業的話沒有那麼大的晉升壓力,工資和級別關係不是那麼密切,和業務能力水平掛鉤。我覺得這算是我的一塊跳板吧,以後還是想重拾自己的專業。

這份工作從物質來說並沒有多大改善,因為在北京開支也挺大,可支配收入和武漢差不多。但是在武漢生活比較悠閒,在北京的話節奏比較快,還在努力的適應北京這座城市。

其實我剛辭職找工作的時候,有點不自信,因為不知道自己出來還能幹什麼。那時候有糾結也有後悔,但是現在也算穩定下來了,和家人也團聚了,工作也還不錯。我也沒想那麼遠,先把手頭的事情做好。

“十年三入機關,我還是選擇離開”

那些離開體制的年輕人

我在山東一所財經類院校本科畢業後留在了青島,在一家高爾夫集團做HR,看起來挺光鮮的但實際上收入很低,那會才一千多一點。常常自嘲自己是“五四廣場辦公樓頂的偽白領”。

工作了一年後因父親身體不好,我又是獨生女,就回了家鄉。但心裡始終不甘,一直想著再出去,就在家閒了小半年。有天我爸丟了張報紙給我,說某街道社區招人,讓我去考。

基層工作比較瑣碎繁雜,很多需要親力親為,比如評選文明城市需要親自上街撿垃圾。我一直嚮往更大的城市,但是也沒想好去哪,就這樣在街道辦工作了三年。後來因為領導換屆,領導的管理方式讓我覺得不適應就下定決心辭職了。

半年後,我又考了城區的黨建組織員。再次選擇體制內是因為當時已經畢業四五年了,整個思維和對社會的接受度都在這個框架內,發現很難適應社會的競爭。不論是工作時間、環境、工作風格都有很大的轉變。

這個階段我大概已經二十五六歲了,在家有車有房,想著估計還得留在家了,所以就乾脆考個編制吧。同年就考了編制,崗位是勞資員。進編一年不到晉升為辦公室主任,在這單位一干就是四年。本來以為要做到退休,還在單位附近又買了新房。

但是在去年一月份,還是辭職了。體制內的工作於我而言,想離開,但又總捨不得脫離。最後讓我下定決心的還是因為我已經三十多了,覺得再不改變這輩子就不會再離開了。

辭職後我和朋友創過業,也進過私企,但是都不太順利。現在在一家浙江的加工企業工作,雖然企業剛剛起步,辦公環境比較艱苦,每週也只能休息一天,但我還是比較滿意的。這是全市發展的重點項目,在這能學到的東西比較多,而且有發展的前景和提升的空間。

我一直都是挺任性的人,我就想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更多報道請關注剝洋蔥people (id:boyangcongpeop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