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遊記,黃河灘塗

提起陳橋鎮,也許人們會感到些許陌生,但再說起陳橋驛,相信大多會恍然大悟。沒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就是在這個小鎮上發生的。今年初春,印象河南網採編人員於外出活動之際,拜訪了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鎮。

陳橋遊記,黃河灘塗

陳橋鎮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東南部。陳橋始建於五代,相傳,有一小橋失修,陳姓捐資修復,故名陳橋。後晉時已有其村。後周時,設驛站,名陳橋驛。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舉行兵變,“黃袍加身”,開創了宋朝,史稱北宋,定都開封。陳橋被列為宋史卷首,遂永載史冊,名揚中外。北宋時期,都城開封曾設“陳橋門”,陳橋成為北通燕趙的咽喉,擔負著北宋朝廷大量的政令、軍事情報傳遞任務及過往官員的迎來送往。過往客商的日益增多促進了該鎮商業貿易的繁榮發展,崇文四年宋徽宗下詔,改驛站為“顯烈觀”以紀念祖宗的功業。金、元、明、清四代,雖然開封的地位發生較大變化,但陳橋卻始終保持著原來的格局。明代的開封府,南有朱仙鎮,北有陳橋鎮。清末、民國初年,陳橋尚保持著南北道、東西司,官府衙門,冀魯豫三省河臺,廟宇林立,有七十二座廟之稱。陳橋渡口往來商賈雲集,碼頭各種商品堆積如山;陳橋鎮商號店鋪、手工作坊比比皆是,客棧夜晚燈火輝煌,熱鬧喧囂。後來,由於軍閥割據,戰亂不休,尤其是日寇侵華之後,戰爭破壞,民不聊生,陳橋鎮遂趨向蕭條。

來到古鎮,我們最先參觀遊覽的便是記錄了劃時代歷史變革的陳橋驛。從大門外看,陳橋驛毫不起眼,但門前柱子上的一副對聯,卻點出了它的獨特之處。上聯是“陳橋兵變奠宋代基業”,下聯是“黃袍加身定趙氏乾坤”,橫批匾額是“陳橋驛”。

走進院子,迎面是一個大照壁,照壁上有一幅石刻作品,作品反映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宏大場面。照壁後,分佈著兩塊嵌於磚牆的石碑,左側石碑刻著“宋太祖黃袍加身處”,右側石碑刻著“繫馬槐”。繫馬槐石碑旁,是一棵枯死的半截老槐樹、一棵樹齡不大的小槐樹,還有一樽石雕戰馬。老槐樹雖已枯死,但經化學處理後仍存其主幹。陳橋驛內,只有它目睹了千餘年前陳橋兵變的史實,見證了彼時趙匡胤黃袍加身的盛況,領略了當年宋太祖的深明大義和勇於擔當。

轉過照壁,是一座單簷歇山式的四周帶回廊的大殿,名叫顯烈殿。殿內供奉著趙匡胤的塑像,只見他身著黃袍,肩披鬥蓬,氣宇軒昂,目光如電。大殿前右側有一石碑,上刻“宋太祖黃袍加身處”八個大字。石碑背面有刻詩一首:“黃袍初進御,繫馬耀軍威。翠蓋井皇極,清蔭護紫薇。風聲驚虎嘯,日影動龍飛。千古興王地,擎天一柱巍。”顯烈觀左右各有一座配殿,配殿內陳設有一些仿製兵器、儀仗,還懸掛數幅陳橋兵變經過的故事畫圖,講述了一千多年前那場劃時代的歷史變革。

據說北宋末年,宋徽宗為顯揚列祖功績,將此地改建為東嶽廟。顯列殿上的匾額,也是宋徽宗御筆書寫的。顯列殿曾有過數次修建,但原建築經兵火水災,大多被毀。現在的建築除顯烈殿是清代留存外,其餘大都是後來重修的。此地自古以來也吸引了無數文人學士前來尋蹤探訪,填詞立碑,在此留下了許多碑刻。

也難怪歷來有文人騷客在這裡感慨唏噓,試想,若沒有陳橋驛兵變,就沒有一個叫做宋的繁榮朝代,沒有那幅《清明上河圖》所表現的富麗繁華,也沒有蘇東坡“我欲乘風歸去”的激情浪漫,更不會有岳飛“怒髮衝冠”的豪情壯志,亦沒有當年全世界最大、最繁華的城市、被詩人描述為“曾觀大海難為水,除去梁園總是村”的開封。

帶著滿懷思緒,我們驅車又去了位於陳橋鎮東南的黃河溼地公園。

陳橋遊記,黃河灘塗

初春時節,溼地公園河畔成片的蘆葦隨風舞動著腰肢,如少女揮動長袖輕歌曼舞。河心沙州有些許水鳥在嬉戲飛翔,時不時有幾聲雁鳴,幾聲鳥啼,剩下的就是波浪拍岸聲。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小木橋上,心情甚是愉悅。據悉,黃河溼地公園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植物樹種有楊、柳、刺槐、梧桐等,各種植物達700餘種,不少為省內其他地域罕見的種類;動物主要以魚類為主,有青魚、草魚、鯽魚、黃鱔等;鳥類有天鵝、白鸛、白鷺、鴛鴦、野鴨,多達129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有3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7種。

陳橋遊記,黃河灘塗

看罷溼地公園,我們又沿著村南路口上了黃河大堤。上得堤來,可見“古城控導工程”標誌碑,其東西各有導流壩數座,以控制水流方向,防止橫河形成。透過車窗,大堤下的景象十分遼闊,公路兩旁的田地裡麥苗青青,遠遠近近地還有不少魚塘,塘中一汪汪碧水,映照著藍天,令人陶醉。

在黃河26號壩停好車,我們迫不及待地站在大堤上遠眺,一睹母親河的風采。遠觀黃河,夕陽的餘暉灑落在河面上,好像給黃河披上了一件金碧輝煌的衣裳。低頭看向河面,不安分的黃河水一次又一次地向岸邊奔騰湧來,暗流四起。望著一望無際的平原大地,讓人突然明白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的真正含義,黃河母親造就了廣大土地,孕育了華夏文明。但自古以來,黃河在為人類作出貢獻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災難。她已不知多少次給黃河流域一代的居民帶來洪災。封丘一直以來就流傳著一句民諺“黃河一決口,一天衝到北京城。”自清乾隆起,這裡就成了治理黃河的重點工程。著名的曹崗險工就位於此。解放後,黃河有了大堤的束縛,封丘再也沒有受到過黃河決口的侵擾。但是由於黃河每年要攜帶大量的泥沙入海,在下游大概有四億噸的泥沙淤積河道,日積月累使下游的河床逐年升高,在這裡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地上“懸河”奇觀,現在黃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三到五米,在河南封丘的曹崗,竟高出10米之多,真可謂黃河之水天上來。如今看著黃河岸下的封丘百姓安居樂業,不由得為人們的智慧與勤勞發出讚歎。

夕陽漸漸沉入黃河,我們的陳橋之旅也畫上了句號。自然界的力量是神奇的,祖國的萬里河山,千萬幅秀美的圖景全是大自然的恩賜,更讓人讚歎的是人類的智慧,當人類運用自己的智慧與自然界完美結合時,就會出現令人讚歎的優秀作品。尚有許多精彩無法成文落筆,只有親身縱情山水,才能感受不一樣的風景。期待下一次的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