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師是怎麼和學生家長交流溝通的?

用戶5547786683

以前的農村教師,都是通過直接到學生家裡,與學生家長交談交流,瞭解學生在家庭學習、生活狀況,同時反饋學生在情況給家長,讓家長協助教育。也有老師,通過農村人趕集時段,在圩日某地點交流情況。

以前的教師家訪,多是在學校裡對紀律頑固、學習較差的學生家訪。因而,農村裡的家長,發現有老師來訪,第一印象是孩子逃課了,或孩子經常搗蛋。

現在的農村教師,也存在女多男少現象。而且,大學擴招後,許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沖淡了農村人對孩子學習的關注,很多人認為,即使考上大學,未必有工作。況且,這十幾年,農村學生考取的大學,多為三本以下學校,二本極少,一本稀有。加重農村人的負擔。因而,許多家長,接到老師來電訪問,多是敷衍了事。


憤怒野虎

這個所謂“之前”,具體說十年之前,是手機尚未普及之前。

那時候農村學生輟學率高,特別是到了初二下學期、初三上半期。他們中有的是基礎太差聽課好像做夢,有的是升學無望急於打工掙錢,有的是在學校受人欺凌……反正就是你看他我看你紛紛輟學。往往是初中一年級六十人左右的班級,到了初三下期就只剩下一二十人。

有一年也是這個時候,教體局學生科下鄉給我們學校的畢業班照相。等學生集合完畢,攝影師發現這個班只有十幾名學生,站在後面稀稀拉拉的,還沒有前排就坐的教師多。班主任R老師看人家疑惑,就隨口搪塞:我們班前15名才有資格與老師合影,其他學生解散回家了!

學生輟學,學校要控輟,教師就要進村入戶勸說學生返校。你別看有些老師課堂上舌綻蓮花,在“勸返”上卻往往鎩羽而歸。說起來,我曾成功勸兩名學生返校,這裡紀念一下。

這兩位同學男的姓胡女生姓宋。衚衕學屬於因貧輟學,他雖然成績平平但還算得好學上進。他喜歡閱讀,課下曾多次向我詢問詩詞、對聯等方面的知識,他放棄學業我感到可惜。該同學家離學校有二里地,那天我晚上讓他們村的一名學生帶路,我們步行去家訪。

摸黑進了衚衕學家,吃了一驚。此時秋收已過,衚衕學正和他父親在昏黃的燈下收拾堆在院子裡的花生秧。他是獨子,父親由於跛腳四十多歲才娶了親;媽媽是雲南人,有精神病。衚衕學告訴我說媽媽待他不好,家裡沒有多少溫暖;他自己小小年紀也有病,正吃著養胃的中藥。

一個小時後,在他父親的央求下,衚衕學進屋收拾鋪蓋卷同意跟我回學校。走出他家堆滿雜物、僅有三間瓦房的院子,握著他父親粗糙的雙手,我沒有感到一點勸返成功的喜悅。衚衕學終於上到初中畢業,但後來怎麼樣了,一別多年沒有他的消息。

宋同學輟學的藉口是眼睛近視。這位是獨生女,有點嬌氣;她們村與我村相鄰,我是星期天該返校時去家訪的。我至今仍記得當時勸她的話語,大意是反正已經近視了,你更要好好學習,將來坐辦公室當白領——你見過哪位出蒜出花生的戴著眼鏡?他父親聽我說的形象,就命她跟我一起去學校。說,人家老師是為了誰,你不好好上學我們家能指望誰!這位宋同學也算得聽話,也立馬收拾書籍回了學校。最近聽她父親說,宋同學如今在鄭州工作,已經有房有車了。

現在我在小學教學,學生都來自三里五村。由於大家都忙,離學生家雖近我卻很少家訪了,至多是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遇見了,大家簡單交談幾句。好在現在通訊工具交流起來方便,有什麼問題群聊私聊都很管用。

雖然如此,我還是頗為懷念家訪這種形式的。


牟山花下客

根本無法交流,大部分學生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根本無法關注,最多也只是過年回家給孩子買一套衣服,孩子和爺爺奶奶生活就會有明顯的代溝,而且大部分的爺爺奶奶都沒有文化,對孩子的學習監督也不到位,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出現“曲成長”。而大部分家長會認為學生成績不好,就是老師教得不好,這就進一步激化了雙方之間的矛盾,讓交流成為擺在老師面前的又一大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