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割不断的记忆!陆良马街

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文/潘砚文

我出生在爨乡陆良一个叫马街子的小村庄,村中生活是三个姓氏的数百人。按辈份来算,中年的我,在村中既有一些爷爷,也做了一些人的爷爷,每次回老家去,碰到几个人,有的我要叫爷爷,有的要叫我爷爷,倒也很是有趣。只是这些隔着几代的人,有的年纪相仿,叫是叫了,但一旦坐上饭桌,几圈酒转晕了以后,就开始有人乱麻麻地叫着弟兄好呀什么的了,此时,总有几个威严的长者威长叹一声,哎,乱了乱了,全都乱了!于是几个小辈,酒意被生生地惊醒大半,跑去向长着敬酒敬烟赔不是。

乡愁,割不断的记忆!陆良马街

在我的记忆里,我最喜欢的是流过村中的一流小溪,溪的源头是另一个村的一个龙潭,细水像一缕轻烟了无声息,沿村而下,连通着村与村之间的情感,张、严、杨、高、潘等姓氏的人,共同享受着溪水的清洌与滋润。溪水流过我们村后,又顺着沟渠流到一大片的稻田中,族人就在那片稻田中耕作,年复一年。

乡愁,割不断的记忆!陆良马街

只是,这一切,都成了记忆,如今,那条小溪流过的沟渠已被水泥路面盖了起来,再无人看得到沟中的水流的颜色,几年前的一次修路,施工队把水泥路面敲开,扑面而来的竟然满是恶臭,从上游漂下来的垃圾在封闭的沟渠里发酵、变质,一想到那些肮脏的垃圾被光滑的水泥路面遮挡起来,变得光面堂皇,就非常的反感。

乡愁,割不断的记忆!陆良马街

顺着那条小溪,村中有一条路,直笔而修长,在我的记忆里,这条路大概有六米左右宽,起初只是一条土路,小溪流到哪里,路也就沿着到了哪里,这让我分不清是溪靠着路,还是路依着溪,当然,这种头大的问题,倒像是和哲学有关,能够提出或回答这个答案的,一定是充满着智慧。自然,村中的房子就被这条路一分为二,一侧住着我们潘家,另一侧住着潘、杨、魏三家,三个姓基本于“唱”字形的格局建房而居,潘姓处在“昌”的位置,正印了村名“潘家底下”,但潘姓从未以大姓自居,倒是三姓互相通婚结亲,其乐融融。

乡愁,割不断的记忆!陆良马街

村中的老人,常在路边吹牛晒太阳打发时光,似乎他们有用不完的时间,有的在说老马帮的故事、有的在说某商行的轶事,反正怎么也说不完,这个时候,如果有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回来,见了他们,自然是要顺着发一圈纸烟并逐个点上火,这个时候,老人们都会客气地承接下来,亲切地说:“回来了,你家里好着呢!”待发烟的人走了,还有盯着背影感叹村里又有一个“成器”的人了,完了,就享受地吸上一口烟,把话题转到这个“成器”的人的小时候。

乡愁,割不断的记忆!陆良马街

村里也有几家书香人弟,在我的印象里,书最多的就是几个老师和一个在退休回乡养老的干部,特别是那个老干部,只要天气好,都整把椅子靠在墙边上看,我约约地记得有《七侠五义》、《三国志》、《红岩》等等等等,他不管别人怎么聊什么都不插嘴,只是间或把抬起眼睛来看看说话的人,表示认可或否定。那几位老师则躲在家里看书,他们的子女,自然看书也很多。我小的时候,家里并不宽裕,对书的渴望又非常强烈,幸好家住不远的外婆家,小舅买了一些书,我一想看书了,就跑去找外婆家找小舅。

乡愁,割不断的记忆!陆良马街

小村是我的乐园,我在其中,也有很多的失落与悲伤。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一个人带着我们姐弟三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常年的被人看不起,而好强的母亲,却总为那些高人一等的眼光或是一些难听的话语和别人吵了起来,农村人吵架的方式无非就是那些污秽不堪的俚语粗话,有时候吵的激烈了,就会发生肢体上的碰撞,而缺少男劳动力的帮助,往往是以母亲的失败而告终,这一情况,一直到我和弟弟的慢慢长大,才逐渐得以改变。为此,我常常躲在学校里,这也是我现在不愿意常回老家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因为这个原因,在更多的时候,我宁愿不去想我的家乡。

乡愁,割不断的记忆!陆良马街

而几日来,我看了洪广老弟的《陆良赋》,看了身在异乡的汪冲的《谁人故乡不沦陷》,心中颇不是滋味,故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乡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我的乡人,为什么会让我同时思念与怨恨?

乡愁,割不断的记忆!陆良马街

大约十年前,有个退休老师从省城回来,住持着写一本家谱,把家族中他认为能写的都找了去,收集了很多资料,费了很多心血才终于完成,但由于家族中实在没有什么响当当的大人物,而那些记载又十分干巴,让我感觉有些失落。后来在工作中,我发现其实我们家族或是村中还是出了很多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着、奉献着。我不知道他们对于村中的印象,却希望他们少些如我那样的怨恨,我始终在想,他们会不会像我一样,把乡愁遗弃在某个地方;我始终希望,他们或是我,多点时间,回到村中去呼吸、去感怀,去捡起那些似乎失去的乡愁。

乡愁,割不断的记忆!陆良马街

闭起眼睛来,小村原来那么清晰,那么实在。我好像明白了,这些年来,由于我的怨恨,我选择了去遗弃乡愁;而我也似乎感受到,故乡,在等待着一个个游子的救赎。

乡愁,割不断的记忆!陆良马街

潘砚文,男,1978年4月出生,现供职于陆良县移民开发局,爱好写作、善于思考,近年来,在《云南日报》《曲靖日报》《云岭先锋》等报刊和部分主流网站上发表新闻、评论稿百余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