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老鐵,又是華為私有云?

扎心了老鐵,又是華為私有云?

每逢週末,我總在寫稿和看電影之間搖擺不定。寫稿是為了生活,看電影也是為了生活,嗯,好像都挺重要。

在IDC最新發布的《2017H2 SDC Software Tracker》報告中,華為躍居軟件定義計算(SDC)市場全球第二,同時持續排名雲系統軟件(CSS)中國市場第一。

扎心了老鐵,怎麼又是華為私有云?

重磅消息,電影是看不成了,還是為了生活而奮鬥吧!

這是一條怎樣的新聞?

在私有云世界裡,華為是權威諮詢和服務機構IDC報告中的常客。

IDC報告顯示,2017年,華為FusionCloud私有云解決方案一口氣拿到多箇中國市場第一:中國政務雲市場、中國大數據市場、中國虛擬化市場(國內廠商)、中國桌面雲市場。不僅如此,作為FusionCloud解決方案核心組件的華為FusionSphere在中國OpenStack軟件市場和中國服務器虛擬化市場中國廠商雙雙排名第一。

2018年,華為私有云解決方案的迅猛勢頭還在繼續。

IDC《2017H2 SDCSoftware Tracker》報告所評估的SDC軟件包括虛擬機軟件(VMS)、容器基礎設施軟件(CIS)和雲系統軟件(CSS)。IDC認為,虛擬機、容器和雲系統軟件的混合是軟件定義計算和雲計算的基礎,這些軟件技術常被用於公有云或私有云環境,但也可以用於非雲環境,特別是虛擬化環境

扎心了老鐵,又是華為私有云?

在這份報告中,華為排名軟件定義計算(SDC)市場全球第二,同時持續排名雲系統軟件(CSS)中國市場第一。這份排名充分體現了業界對華為FusionSphere雲操作系統產品的認可,亦證明了華為FusionCloud私有云解決方案的領先實力。

那麼問題來了,華為是如何在中國私有云市場成為“頭號玩家”?

蓋高樓,要先打好地基

華為FusionCloud私有云解決方案中有著幾個核心的產品:華為雲操作系統FusionSphere、大數據平臺FusionInsight等,其中FusionSphere堪稱“核心中的核心”。

華為FusionSphere兼容OpenStack架構,專門為雲設計和優化,提供虛擬化功能和自動化資源池管理、豐富的雲基礎服務組件和工具、開放的架構和API接口等,為加速企業IT雲轉型,實現關鍵業務、創新業務應用雲化,提供高性能和高可靠的支撐雲平臺。

一直以來,華為都希望以FusionSphere雲操作系統為基座,通過架構統一、服務統一、生態統一,

為客戶提供包含私有云、公有云、混合雲和NFVI在內的全系列雲解決方案。

IDC數據顯示,在2017年OpenStack軟件市場,華為拿走了最大的一塊兒蛋糕,佔據了41%的市場份額,超過了第二和第三廠商之和。

扎心了老鐵,又是華為私有云?

華為投入超過600名研發人員參與OpenStack相關開源項目的開發。截至2018年2月,在OpenStack社區中有2位技術委員會(TechnicalCommittee)成員、10位項目PTL(Project Team Lead)和26位核心開發者(Core Member)。

華為在對OpenStack社區的Queens版本的核心項目貢獻中,Completed Blueprints全球第一、Resolved Bugs全球第二、Reviews全球第二、Commits全球第二,綜合貢獻在全球廠商中排名第二、中國廠商中排名第一。

對OpenStack的大力投入讓華為在全球開源雲生態中建立了絕對的影響力,不僅為其雲操作系統FusionSphere打好了“地基”,也有助於華為搶佔開源雲技術的“制高點”,為中國雲走向世界贏得了更多的話語權。

“一雲一湖一平臺”

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僅僅依託開源,不重視自主研發,走出差異化之路,華為私有云也難以取得今天的市場地位。

據悉,華為FusionCloud私有云解決方案將升級到6.3版本,通過“一雲一湖一平臺”的架構,能夠重構雲基礎設施,加速各行各業客戶的信息系統整合與共享,推動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進程。

“一雲”是指融合雲資源池,通過集約化建設,實現基礎設施統一交付、統一管理、統一服務。在雲內,可將異構虛擬化、裸金屬、異構計算、大數據等異構資源池多池共存,統一認證、集中運維。在雲間,通過FusionBridge,可連接華為私有云和公有云,讓企業無縫演進至混合雲。

華為是業界唯一一家服務器、存儲、虛擬化全面通過SAP認證的廠商,提供3TB SAP HANA雲主機服務。基於華為Atlas異構計算平臺,提供異構計算服務(GPU+CPU),單節點視頻處理能力提升32倍。

“一湖”是指數據湖,通過匯聚各方數據,提供“採—存—算—管—用”全生命週期處理能力,幫助客戶將數據資源轉變為數據資產。

華為存儲具備分佈式的統一存儲架構,能夠把塊存儲、對象存儲、文件存儲統一起來,從採集、存儲、計算、管理跟應用5個方面,對數據的生命週期跟流動進行統一管理,解決業務上雲和數據融合的問題。

“一平臺”是指應用使能平臺,通過實現基礎數據服務、通用中間件、行業中間件等相集成,讓客戶和行業ISV 基於多類型中間件快速實現新業務創新。

基於容器、中間件和業務雲化、微服務治理基礎,提出業務“中臺”的概念,將企業需求收斂至PaaS平臺;通過容器、虛擬機、物理機的混合編排,適配創新業務框架敏捷化部署;並且聚焦行業的具體應用場景,通過CSC整合第三方應用,實現ISV應用的服務化接入,快速適配場景化的業務訴求,為企業提供業務創新的生態環境。

憑藉“一雲一湖一平臺”,華為FusionCloud私有云解決方案不僅成為權威機構報告中的常客,更是獲得了全球大量企業級客戶的青睞。據悉,華為FusionCloud私有云解決方案已經服務於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000家客戶,覆蓋政府及公共事業、運營商、能源、金融、製造、媒資、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

例如,香港HKT用戶計費核心業務上雲,就採用了華為裸金屬服務,以30+物理機節點支持200多萬客戶的實時計費;多業務實現自動化部署,OCS/CBS新業務一週內上線,並可與其他新型服務實現混合調度。

深圳交警聯手華為,打造了深圳城市“交通大腦”,在華為的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支持下,將交通違章的人為審核量降低50%,將車輛通行量提升10%。

基於華為的PaaS平臺,咪咕互娛通過容器資源調度、應用編排和DevOps流水線,資源利用率提升一倍,遊戲APP版本迭代週期從2~3天縮短到小時級。

在政府與公共事業行業,華為幫助浙江嘉興市政府構建政務數據湖,實現簡政惠民,比如新公司註冊處理時間由2個月縮減到5天,小學學位申請從原來需要跑6個部門到現在的足不出戶在線辦理。

“頭號玩家”是這樣煉成的

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華為修煉成中國私有云市場“頭號玩家”也並非一蹴而就。

2007年,華為成立聚焦雲計算的虛擬化研究部,開始投入雲計算相關研究。經過十年修煉,華為私有云解決方案逐漸建立了“Fast極致性能、Unified一致體驗、Secure安全可靠、Innovation敏捷創新”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並已經和華為公有云統一品牌,形成合力,能夠為企業帶來端到端、一站式的雲計算解決方案。

華為私有云能夠做大,所憑藉的不僅是產品和技術上優勢,生態也是一個關鍵要素。

華為一直堅持開放架構,堅持“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的“三不原則”,劃定了清晰的業務邊界,從而獲得了客戶和合作夥伴的信任。華為私有云、公有云以及與合作伙伴一起搭建的雲都是基於統一API、統一服務、統一生態和統一架構,做到了混合雲就緒。

2017年,Gartner發佈了名為《中國將成為最主要的私有云市場》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在企業 IT 基礎設施雲化、社交化和大數據化的趨勢下,以及中國“互聯網+”大戰略的背景下,中國有望成為最主要的私有云市場之一。

同時,雲計算市場正在邁入Cloud 2.0時代,政企雲化是其中一個顯著的特徵,而傳統企業級市場正是華為的優勢所在。

成為中國私有云市場“頭號玩家”之後,接下來,華為私有云或將把更多目光投向全球市場。

正如IDC在《2017H2 SDC Software Tracker》報告對於華為的評價:“華為在全球SDC軟件市場能夠進入前三,要歸功於其全球化策略和快速擴張,與電信運營商的良好合作關係讓華為在不同地區的通信&媒資和政府等行業獲得了大量客戶。

相信華為私有云有著成為全球私有云市場“頭號玩家”的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