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果實》:孜孜不倦,不緊不慢

《人生果實》:孜孜不倦,不緊不慢

《人生果實》

“風吹枯葉落,落葉成肥土,肥土豐香果。孜孜不倦,不緊不慢。”一句富含人生哲理的楔子展開了津端修一夫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故事。兩個年逾古稀、頭髮花白的老人,在自己的家園裡鋤地栽種果蔬,修葺房屋,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數十年如一日,夫唱婦隨,耕耘著自己的小天地。生活中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不曾慪氣鬥嘴,也未曾相對紅了眼。日子如流水緩緩而過,波瀾不驚,這份妥帖安穩的幸福。

讓人想起了陶淵明的《歸田園居》:“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這與世無爭的平穩生活令人心安心靜。頓生退意,欲覓一良人,攜手歸隱田園,過男耕女織的簡樸生活。

熱愛生活,親近大自然,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在津端家的果園裡,載種了70餘種果樹,有酸橘、櫻桃、青梅、核桃等,修一為其一一製作了木牌,標註植物品名及特性。英子則為其施肥澆水,併為不時到訪的小鳥客人備了潔淨的水,在水缸裡供其飲用。

收穫的果實,部分寄給親友,分享豐收的喜悅。部分製作成果醬、蜜餞,豐富果實內涵。部分作為原料搭配,製作出草莓蛋糕、布丁、櫻桃酸奶等美食,令人垂涎三尺。自給自足,辛勤耕耘,享用大自然的饋贈。“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與蔬菜”這與海子的理想生活不謀而合。

“有人問我粥可溫,有人與我立黃昏”應該就是最舒適的婚姻狀態。不脫離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又能在精神世界達到和諧統一。愛一個人,會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並從塵埃裡開出花。愛一個人,會事事以他為先,甘願放低姿態,洗手做羹湯。

英子與修一相識於微時,一場帆船比賽促成了二人的相識,相戀,並攜手步入婚姻殿堂。而婚後並非一帆風順,月薪只有4萬日元的修一想買價值70萬元的帆船,英子沒有反對,積極幫忙想辦法。生活拮据時,英子偷偷去當鋪當衣服,卻不讓修一知道,以免徒增擔憂。

英子悉知修一的生活習慣:只用木勺子,不喜歡不鏽鋼材質。會經常為修一做他愛吃的土豆燉肉,儘管那是英子最討厭的食物,一吃就會腹脹。會為他去超市挑選半肥的金槍魚、炸番薯丸子,只因他愛吃。

三毛說:“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英子對修一說:“到了晚年,臉越來越好看了。”年輕時,他不過是個穿著皺巴巴褲子和草鞋的青年,存照上的他,土灰色的臉眯著眼,似未睡醒。而經過人生歷練歲月沉澱,年老的他清瘦矍鑠,溫潤如玉,一派學者風範。

心境平和、少私寡慾,摒棄貪、嗔、痴,能減少歲月在臉上無情地刻畫苦難痕跡,不會面目可憎。而英子,從少女到暮年,唯一不變的是笑靨如花,她說女孩子不可以沒有笑容。面對生活瑣碎的難堪,能夠做到不抱怨,並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那生活,還有什麼理由去為難人?

每個人到最後都是孤獨的,學會享受孤獨,保有自我空間,自得其樂,豐盈生命。能成為一家人是最大的福氣,唯有珍惜感恩,方不辜負造物主的厚愛。而那些有緣無分的感情、愛而不得的人、各奔天涯的朋友,亦感恩相遇。青菜豆腐,陽春白雪,彼此流年中蓋下郵戳,留下到此一遊的足跡,是風景亦是過客。驚豔過時光,溫暖過歲月,足矣。

隨著修一的離開,英子失落了好一陣子,六十五年來都以他為重心,現在生活卻處於失衡狀態,天平的另一端再沒有惺惺相惜的真心相呼應,到底意難平。相伴走過春夏秋冬,伴侶會離開、孩子成家立業、朋友書信往來遠遠關心。

“到最後,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自己便是自己的歸宿,還需要找什麼歸宿。”亦舒師太如是說。樂觀的英子仍用心耕耘、收穫果蔬、製作美食,但靜坐望著窗外時,眼神中多了幾分落寞。生活到底缺了一大塊,沒有人可相倚看楓葉染層林。

某個建築學家說,家應該是生活的百寶箱。工作以外,家庭才是最值得花時間的地方。活得越久,人生就會愈加美好。千帆過盡,返璞歸真。年歲漸長,不汲汲於功名利祿,不患得患失於寵辱高下。用心經營自己的人生,發現生活樂趣,心態平和,感恩知足,人會快樂很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孜孜不倦,不緊不慢。人生是馬拉松長跑,而非百米衝刺,不到終點,勝負未定。一個人的時間花在什麼地方,是看得出來的。養花種樹,芬芳果實會帶來豐收的喜悅。旅行探險,視野眼界擺脫狹隘,發現更美風景。碼字繪畫,厚積薄發,作品會替你發聲,功不唐捐。

人生不應以功名利祿來評價每個人的價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本身便是一種樂趣。學會與自己相處,自得其樂,不忘初心,這也是生活的幸福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