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亦是“菊外人”

王菊亦是“菊外人”

王菊亦是“菊外人”

流行文化恐怕也有“返祖”一說。

如果你是80後,當年是不是也以“毅絲”自稱,混在“帝吧”,動輒出征狂踩“窩狗吧”,旌旗一揮就踏平“玉米吧”,“帝吧出征、寸草不生”是何等盛況。這些人還創造了諸如“毅絲不掛”等黑話,輸出了“白富美”、“高富帥”、“矮矬窮”、“黑木耳”等流行詞。

實際上,“帝吧”文化肇始於小群體對“大帝”李毅的吐槽以及負向創作,到最後發展為以內涵自居、不惜精神矮化的網絡社群。它壯大時已與“李毅”無關了。

王菊亦是“菊外人”

再看近來爆火的“菊文化”,你能說現在的年輕人玩出什麼新花樣了嗎?從“黑轉粉”的演變,到語錄的散佈,到黑話的創造,再到群體化動作制定,別無二致。你作為80後完全可以自豪的說一句:切,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那麼,大部分對“王菊現象”的理論分析、代際分析,都是扯淡,本質上講,它更像是網絡亞文化上每隔十二年的一次輪迴(2006年算是帝吧價值觀輸出的一年),這十二年中間還有一些小的亞文化,譬如:鳳姐、曾哥、譚望嵩、郜林等等。但直到王菊鵲起,才算真正成了氣候。

很多機構在分析“王菊現象”時說到,王菊所散發的女性獨立態度,代表了很多人嚮往的價值觀。我覺得如果是一個真正追求獨立的女性,為什麼還要到這種土味濃郁的娛樂場上,任人評頭論足呢?嘴上說:獨立、我們不一樣,結果還是要在節目組的要求下統一穿上那些符合觀眾審美的衣衫,散發不同款式的風情。我也不知道這種需要粉絲應援,時不時搞個投票決定順位的的女團能彰顯什麼女性獨立的態度。

我認識的獨立女性還真不是這樣的。

很多人對《創造101》有誤會,把它看成是一個競技項目了,那你就會投射進那些更高、更快、更強的意念。實際上它就是一個娛樂綜藝遊戲節目,你能想到更多的就是:規則、劇本與設定。

一個選女團的節目嘛,女團最終是要迎合市場的,那按照市場的眼光,對一個女團的要求當然就是“聲臺行表”了。如果一個成員唱、跳、形象都不行,但價值觀很牛逼,我們可能要考慮她是不是走錯片場了,《奇葩說》瞭解一下?

王菊在節目中抨擊有些選手是依靠顏值上位的,如果規則就是如此,理應棄賽展現“豎子不足與謀”的獨立精神。如果繼續參賽,那就尊重遊戲規則,現在遊戲規則不是又把你抬到首位了嗎?會不會有選手抱怨:“我長的比她好看,唱的好,跳的也好,一切都符合大家對女團的想象,我錯了嗎?公平嗎?”哪有錯與對,公平與否,一切都是遊戲規則罷了。

王菊的擁躉自稱“陶淵明”,現在這幫精神獨立的“陶淵明”四處拉票,我不知道這種隨意打擾別人的行為,怎麼就叫“精神獨立”了?叫“討人嫌”知道了嗎?

這陣風過去之後,最可憐的可能還是王菊。你想想李毅就知道了,“帝吧”崛起為第一貼吧,“屌絲文化”席捲全國,但給李毅大帝沒有帶來任何收益,他最新的一條微博才寥寥12個轉發。

正如李毅也沒想到毅絲群體的龐大,王菊恐怕也沒料到“菊中人”的複雜。構建“菊文化”的驅動力有好玩、惡搞、真心喜歡等等,但“王菊”能立足的因素唯有作品,不然“菊文化”與“菊”本身無關就是一個定論了,屆時王菊也是“菊外人”。

人們似乎太想通過投票去打破規則、打破認知、打破陳舊了,可惜這樣的票只能用來操縱一場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