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豐:茶鄉毛坪記

茶鄉毛坪記

周丹豐

注:本文榮獲 “ 首屆秦鼎杯茶香秦嶺四月天徵文大賽 ” 優秀獎

商洛產茶,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如今,丹鳳秦鼎茶趁勢而上,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躋身於商洛茶業的半壁江山。在我看來,丹鳳武關茶鄉毛坪的橫空問世,絕不是偶然的,原因有二。一是從地理位置來看,屬於長江流域,自然環境優越,山高雲霧多,空氣溼度大,不管是光照時間,還是土壤結構等都很適宜茶樹的生長繁育。二是當前國家大力助推“一村一品”工程,秦鼎茶業的發展勢頭當如雨後春筍一般,也是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一個細雨濛濛的早春之日,我和友人參觀了武關毛坪村的秦鼎茶業。經過與於總簡單地交流,才知道,這些年,秦鼎茶業的發展不容小覷。短短數年間,便完成了創業、發展、成熟、壯大之路,而且在業界聲名鵲起,成為當地青年成功創業的典型之一。“秦鼎”一詞源於“秦人重諾,一言九鼎”,丹鳳地處秦楚分界地,歷史上是商鞅封邑,企業以此命名,寓意不凡啊。據瞭解,秦鼎茶業不僅擁有大規模的茶園,而且有新建的生產加工車間。建廠以來,公司領導班子秉承“高標準、嚴要求、重落實、爭一流”的理念,轉變作風,提質增效,所生產的茶葉屢次在全國茶葉大賽評比中獲獎,現已在上海成功上市,公司不斷追趕超越,成績斐然,令人矚目。

說實話,在一個小縣城,要想成就一個新興的主打茶文化的企業,真是太難了。這不僅需要領導者有開拓進取、勇於擔當的氣魄,還要有吃苦耐勞、雷厲風行的作風。首先,得修通道路吧。而今,從縣城到毛坪,走國道,往東南,進鄉村柏油路,穿山越嶺,路窄卻平坦,暢通無阻,一路山青水綠,讓人心曠神怡。其次,這些年企業經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一步一步從零開始,建廠房,購置自動化生產加工設備等,其甘苦心酸史,惟有親歷者方能體會呀。再次,從流轉土地到經營茶園,成立茶葉合作社,聘請茶園管理員,負責茶園的日常管護工作,僱傭採茶女工採摘新茶,無不勞神費心費力。最後,茶鄉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不能落後,還要在縣城中心位置租門面店銷售包裝上市的茶葉,更要搞好展銷會、各類營銷活動等,怎一個“難”字了得?可是,於總卻莞爾一笑說:“苦著、累著,但我們卻快樂著,前進的道路上總是充滿荊棘與坎坷。我們秦鼎人早已做好了準備,全身心地迎接一切挑戰和機遇。”於總真乃是“傾身事茶不覺累”呀!

我是一個無趣的人,平日裡對茶葉的研究不多,畢竟茶葉的學問太大了,單是茶葉的種類就有綠茶、紅茶、黑茶、黃茶、烏龍茶、白茶等,而且每個種類又可以再細分十幾種呢。所謂“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中國人歷來推崇茶文化,茶之道。不是有人曾調侃,北方人愛喝酒,南方人愛喝茶。南方人一喝茶就談生意,做買賣;北方人一喝酒就吹牛,永遠老子天下第一。如此看來,閒暇之時,朋友聚會,品一品秦鼎茶,或許一不小心還能圓了你我的“致富夢”呢,呵呵!這些年,秦鼎茶業生產的綠茶、紅茶等系列產品,能夠迅速搶佔市場,領跑一方經濟,是與其“以質量取先,以口碑取勝”的發展理念分不開的。人常說,“牆內開花牆外香”。細細一琢磨,秦鼎茶業自上市以來,不也正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呀?其屢獲茶葉界全國大獎不說,且質優價廉,服務上乘,為丹鳳人民乃至商洛人民所熟識。

啊,新時代呼喚“一村一品”,新時代也造就了像“秦鼎茶業”這樣砥礪奮進的新生企業脫穎而出。相信,秦鼎茶業定會趁著新時代鄉村發展戰略的大勢,躋身其中,大有可為吧。這不,你放眼望去,茶園裡,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綠得醉你的眼呢,那不正是武關毛坪茶葉合作社的茶農們在採摘新茶嗎?那採茶的姑娘呀,頭戴紗巾竹笠,動作輕柔,身段婀娜,構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那採摘的新茶呀,一籮筐,又一籮筐,綠綠的,嫩嫩的,多麼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綠瑪瑙啊!

周丹豐:茶鄉毛坪記

周丹豐,男,生於1980年11月,中學一級教師,中共黨員,文學愛好者,商洛市作家協會會員,商洛市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有多篇文章發表在《商洛日報》《陝西農村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