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心理中暑”?我們應該怎麼調整情緒?

近些年來,“心理中暑”人群持續增長,這種病症不僅危害自身健康,還波及他人不幸。據一項醫學調查表明,夏季因受“心理中暑”導致的生理健康疾病佔夏季常見病的60%以上;而交警部門反映,由“心理中暑”出現“路怒症”引發的交通事故也相當嚴重。

何為“心理中暑”?我們應該怎麼調整情緒?

“心理中暑”不可小視

每到炎炎夏季,人的情緒、心境和行為就會出現反常表現,不少人會感到心煩氣躁、思維紊亂,往往為一點兒小事便大動肝火,專家稱這是一種病,還是一種不可小視的心理病,俗稱“心理中暑”,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出現這種心理反常的人群還會伴有生理反常,比如睡不著或嗜睡、食慾不振、噁心等。

心理專家分析,人的情緒與氣候有密切關係,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溼度高於80%時,氣候條件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明顯增強,導致情緒和認知行為的紊亂,再加上天熱人容易出汗,睡眠和食慾不好,使得體內電解質代謝產生障礙,因而影響大腦神經活動,便出現了“心理中暑”現象。

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南迪·內森(Nandi Nelson )研究發現:人的一生中,平均有30%的時間都會被壞情緒佔據,而讓我們心情不爽的很多就是這些突如其來的小麻煩。因為毫無心理準備,我們的情緒反應通常更為強烈和糟糕,彷彿瞬間從天堂墮入地獄。壞情緒不但影響你,甚至還殃及周圍的人和事,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踢貓效應”。

何為“心理中暑”?我們應該怎麼調整情緒?

怎樣迅速調整心情?

“方法很多,比如改變表情”,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說。他曾在實驗中要求受試者裝出厭惡、憂傷、憤怒和快樂等表情,結果發現他們的身體也相應變化。當受試者裝出恐懼的表情時,他們心跳加速,皮膚溫度降低,並感到恐懼;同樣,當受試者裝出快樂的表情時,他們也果真感受到幸福和愉快。

何為“心理中暑”?我們應該怎麼調整情緒?

心理專家表示,防止“心理中暑”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一是從生理角度進行物理降溫。二是心理降溫,主要通過放鬆心情,讓心態靜下來。

生理降溫具體包括讓房間通風,補充水分,注意飲食調整,多吃清火的食物、多喝清火飲料,如新鮮蔬菜、水果,充分休息等。心理降溫則通過自行調整作息和心態來實現,越是天熱,人越要心平氣和,在心煩意亂時可以聽一段輕鬆的音樂,注意培養浪漫情緒,想像樹林、藍天、大海等令人涼爽的畫面,讓自己的意念遨遊於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嘯北風中,以降低“心理熱度”。(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