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萬公里 25000場電影 1位電影放映員

38萬公里  25000場電影  1位電影放映員

59歲的侗族漢子肖錦生17歲就開始放電影,在這42年裡,他放了25000餘場電影、走遍了136個村寨。

還在放電影的過程當中與王菊紅相識,走進婚姻殿堂。

38萬公里  25000場電影  1位電影放映員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看電影是人們最大的娛樂方式,電影放映員很受尊重和歡迎,肖錦生忙的時候要從早上四點一直工作到半夜。

1985年,他與當地姑娘王菊紅相識並收穫愛情,現在兩人孫子都已經7歲了。

無論肖錦生放電影到多晚,她都會等他回家。

38萬公里  25000場電影  1位電影放映員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城鎮電影市場慢慢萎縮,到了2006年,肖錦生每個月的工資只有90元。

縣電影公司被撤銷,縣廣播電影電視局開始指導電影放映工作。肖錦生要到縣文廣局拷片,領取放映器材,才能放電影。

38萬公里  25000場電影  1位電影放映員

現在肖錦生走村串寨為村民免費放映電影。山地丘陵,地形複雜,狂風暴雨也極易引發泥石流。大霧瀰漫時,車開到懸崖邊上才發現前邊沒有路。

這樣的險情肖錦生已經記不清遇到多少回了。

38萬公里  25000場電影  1位電影放映員

現在放電影的補助比過去提高了一倍。他每年要放映大約600場,幾乎天天都在外奔波。只要約定了時間,肖錦生準會風雨無阻趕到現場。用不到十分鐘,掛銀幕、確定機位、架放映機、接電源、調試音響。

村支書一句“放電影嘍……”,消息很快就能傳開。

38萬公里  25000場電影  1位電影放映員

除了電影,肖錦生還會放映宣傳片、科教片和公益片,為留守的鄉親們豐富大眾文化。少數村民對普通話不是很瞭解

肖錦生就會用侗語向他們解說劇意,村裡越來越多的人也成為了肖錦生的朋友。

38萬公里  25000場電影  1位電影放映員

兩場電影放完一般都到晚上10點了,偏遠一點的鄉村甚至到11點多,甚至是半夜。

肖錦生早已習慣了這一切。

38萬公里  25000場電影  1位電影放映員

從肩挑到摩托車再到放映車,無論山路崎嶇還是刺骨寒風,肖錦生都義無反顧地為鄉親們放映電影。

他說:“我放了一輩子的電影,這不僅是我的工作,還是我的生活。”

38萬公里  25000場電影  1位電影放映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