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他们都曾当过兵,都是退役军人!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左起:刘传健、郭仕华、刘杨明。

图片合成:孙鑫

近日,解放军报为此专门刊发了专题报道《英雄文化铸就英雄人格》,高度赞扬他们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敢于直面生死、勇赴危难,爆发出来的非同寻常的人格力量。

军报的这篇报道,厚重且练达。作为一份具有60多年历史的党报,它忠实记录了各个年代催人奋进的故事和典型,有的至今耳熟能详,有的已慢慢鲜为人知。正如岁月可以抹去时光的留痕,但深藏在记忆里的感动却始终不会烟消云散。

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一)

1959年10月26日,全国群英会在北京开幕。这是一次历史性盛会,参会代表共有六千多人,包括了全国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军队有75个先进单位和代表出席。创刊3年多的解放军报也参与了这项盛会的报道,在版面上开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专栏,并推出了系列典型。在这些典型中,有一位已经脱下军装的英模,成了整个大会聚焦的热点人物。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解放军报》1956年2月28日第二版版面截图。

其实,在1956年2月28日的解放军报上就刊登过他的事迹报道,也是解放军报历史上推出的第一个典型。他叫李来财,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伤残老兵,当时已经离开部队多年。

李来财是志愿军的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他在零下40℃的冰天雪地坚持三天三夜,双脚被严寒冻伤,做了右小腿中部和左脚面截肢手术,从此失去了双脚。回国后,荣立一等功的他本可以在休养所中靠国家养一辈子,但他不愿享受,刻苦补习文化知识,自己学着用假肢走路,并熟练地掌握了汽车驾驶技术。

1955年6月,根据李来财的请求,组织将他安排到河南博爱国营农场。在新的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忘我工作。麦收时,为加快收割进度,李来财驾着拖拉机到了晒场就帮忙装卸车,运送麦子的路上也是加足马力争分夺秒。因为劳动强大过大,截过肢的腿经常被假肢磨出血。他就让妻子用棉花把腿包起来,尽量减少疼痛。只有在短暂的休息间隙,他才会悄悄擦干血迹,然后重新包上棉花接着干。他就是这样不顾疲劳,和大伙比着干,带着大伙一起干,成了农场职工们交口称赞的榜样。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李来财赴苏联访问。(翻拍,资料图)

全国群英会结束后,“无脚拖拉机手”李来财还随中国总工会休养代表团赴苏联访问,会见了当时苏联赫赫有名的“无脚飞行员”马列西耶夫。时至今日,两位英雄都已作古,现存的史料也很难再准确还原这段插曲。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同样经历过战火考验的人,无论是耕耘大地还是翱翔蓝天,一定会在历史的星空中交相辉映,被永久铭记。

(二)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雷锋在帮助乔安山(右)学习《毛主席语录》。(资料图)

1966年,一个叫乔安山的战士从部队复员。跨出营门的那一刻,他也带走了一个让自己长时间难以摆脱的心理疙瘩——

1962年8月15日,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雷锋倒在了他的车轮旁。

雷锋,是他的班长。两人同开一辆车,一起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天寒地冻的日子还一同睡在一个被窝中。

雷锋的牺牲,组织上认定为因公殉职、意外事故,并明确指出“乔安山没有直接责任”。即便如此,战友的牺牲成了他心底最大的痛。

其后三十年,这个退伍老兵不断地无偿献血、送迷路孩子回家、救火、抓小偷、照看生病邻居、扶助孤寡老人、给灾区捐款捐物……即便是在那个流行“一切向钱看”的时期,乔安山也依然默默地坚守自己的诺言:做个像自己班长雷锋那样的好人。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文章刊于《解放军报》1995年3月31日第一版。(稿件截图)

1995年的初春,乔安山终于被几次登门拜访的原工程兵部队干事蔡原征打动,道出了自己几十年来的辛酸和坚持。随后,解放军报刊发长篇通讯《沉默三十年的雷锋战友——乔安山的故事》,将乔安山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视野。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雷锋离开的日子》电影海报。(资料图)

1997年,随着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热映全国,乔安山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人们在这部以他为原型的电影中,被这个退伍老兵33年的可贵坚持而深深感动,也从他身上看到了雷锋精神对整个社会的滋润和引领。时代呼唤千千万万个像雷锋一样的人。在这之后,乔安山主动担起了宣传雷锋精神的重任,不辞辛苦奔赴各地宣讲雷锋事迹。时至今日,虽被高血压和脑缺血等疾病困扰多年,但乔安山一年中仍有大半年时间坚持在外演讲。

“演讲雷锋是我的责任,只要能动,我就要讲,我就是在用生命讲好雷锋故事。”乔安山说。这是他对老班长最好的怀念,也是军旅生涯为他铸就的信仰。

今天,雷锋精神已成为时代乐章中不断奏响的浑厚高音。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雷锋的无数战友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践行着他们入伍之初面对画像上的老班长许下的铮铮诺言。

(三)

在中学课本中,有这样一篇文章,里面曾有这样一段文字: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没错,这就是著名作家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战地通讯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也让“最可爱的人”成为了人民子弟兵的代名词。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一篇通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起了一座英雄丰碑。而通讯中那十几位志愿军战士的名字,也随之传遍大江南北,备受敬仰。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文章刊于《解放军报》1990年7月28日第一版。(稿件截图)

1990年7月28日,解放军报刊发的一则报道《“您永远是最可爱的人”》,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志愿军英雄的回忆。

报道的主人公叫李玉安。

1950年10月,李玉安随部队奔赴抗美援朝一线。在松骨峰战斗中,他身负重伤,昏倒在战场上。战斗结束后,魏巍在采访时把他误写为烈士,“李玉安”的名字也因此被写入《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

然而,李玉安并未牺牲。当晚苏醒后,他被收容救治,辗转回到国内。此后,李玉安作为一名普通复员残疾军人,被组织上安排回老家当了一名普通的粮库工人。

从复员到退休,李玉安工作认真,任劳任怨,16次被评为粮库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选为粮库优秀党员,还是县财贸系统的劳动模范。

几十年间,他一直隐功埋名,默默工作。每当有人问起“《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里的李玉安是你吗”时,他只说那是“重名重姓”;当孩子们学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猜到他就是课文中的李玉安、要他找组织解决家里困难时,他断然拒绝;甚至有老战友善意地提醒他去找组织说明身份,他也没有一点心动。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战斗英雄李玉安。(资料图)

直到1990年,为帮助小儿子李广中实现从小的“军人梦”,李玉安老人这才带着伤残证和一本编有《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初中课本找到了驻保定的原部队,公开了他的身份。

“抛却”荣耀半生,自我“掩埋”40年。在采访中,李玉安老人说,“我从没把自己看成英雄、功臣。我觉得一个中国人,一个共产党员为祖国流血牺牲是应该的。全连一百多人都死了,我还活着,向组织提任何要求都对不起他们。”

为国牺牲是本分,荣誉面前更英雄,这就是李玉安这一代老兵们的共同性格。

(四)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扎西岗边防连全体退伍老兵向连队敬最后一个军礼。向文军摄

军人的退役仪式上,说好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往往在摘下帽徽、军衔的瞬间,泪水决堤。

不舍的是这身军装,更是那段从军经历,那份军人荣誉,那片报国情怀。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2017年11月4日,解放军报刊载长篇通讯《越过山丘,为你“播种明天”》,讲述了副团职军官邱玉君退役之后的报国故事。

2009年,邱玉君从部队自主择业后受聘到鞍山机场从事管理工作。2011年,当他得知建昌县急需乡村教师,主动找到乡教育部门要求支教。很多人听说后感到不可思议,有的朋友甚至问他:“你能干几天?”

而今,七年过去了。这位退役中校一直坚守在村小,给孩子们上课,带着孩子们成长。

一个星期后,邱玉君咬着牙回到教室上课。他背倚着墙,不能大声说话。那天,课堂里出奇的安静……

感动还不止于此。七年间,乡亲们没见他穿过新衣服,顿顿都是方便面,说起来都心疼不已。邱玉君自己却说,“军人什么苦都能吃,只要这个苦吃得值得。”

穿上军装,是共和国脊梁;脱下军装,依然无愧“脊梁”这个称号。在孩子们看来,讲台上邱老师那身已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即便肩头上没有了亮闪闪的“星星”,依旧是他们眼中的“最美军装”。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在2018年1月6日的解放军报上,也刊载了这样一位退伍老兵的“军装故事”。

他叫凌国富,2004年退伍。在退伍时,老连队送给他的一件军队体能训练服作纪念。10多年过去了,这件衣服早就被洗得褪了色,但在药店从事安保工作的他,每次值班都喜欢把它穿在身上。

2017年11月30日凌晨,刚值完夜班的凌国富正在更衣室换衣服,突然传来“救命啊!有人抢劫!”的呼救声。凌国富立刻冲了出来,只见药店收银员神情惊恐地望着他,手指着大门的方向。

劫匪已仓皇逃出了药店,凌国富紧追了上去。在搏斗中,他的头部和手臂被砍了5刀,经过一夜紧张的抢救,终于脱离生命危险。

事后在接受采访时,凌国富显得很平静。他说:“我所做的只是出于军人的一种本能。危急关头,每一名退伍老兵都会义无反顾。”

但有件事却让病床上的凌国富一直心疼不已。在激烈的搏斗中,他的体能训练服多处被撕破,胸前的“八一军徽”也被鲜血染红。他一个劲儿地说,“好可惜,这是我唯一一件带着部队回忆的衣服了……”

正如一首军旅歌曲中所唱,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感到珍贵。

(五)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电视剧《初心》海报。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初心》中,有一组镜头曾多次出现:在昏暗的灯光下,甘祖昌将军抚摸着他各个时期穿过的军装和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眼神中除了满满的自豪,就是难掩的不舍。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甘祖昌将军。(资料图)

像甘祖昌将军这样主动提出解甲归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军人,哪个不是荣誉等身,哪个不是功勋卓著?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左为1995年7月20日军报通讯《挂在人民心中的勋章》,右上为1958年1月3日军报通讯《红军团长当农民》,右下为2007年7月30日军报通讯《群众把他的名字写上山崖》。(合成图)

就像1958年1月3日军报通讯《红军团长当农民》中的老红军方和明,像1995年7月20日军报通讯《挂在人民心中的勋章》中的志愿军特等功臣孙明芝,像2007年7月30日军报通讯《群众把他的名字写上山崖》中的曾打破过男子十项全能全军纪录的林强,还有从2017年起解放军报开设的“老兵天地”专版中,那一个个感动读者的退伍老兵,郭明义、宁祥勋、岳正强、冉龙常、原步华、侯满厚、方东锋、吴成东、兰林金、李高岭、谢海华、徐前凯……哪个脱下军装后不是依旧响当当,硬邦邦?

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解放军报,读起这些老兵的故事,深深感动之余,感受到的是那一颗颗怀念军旅、感恩军队、回报人民的拳拳之心。这是老兵们永远不变的基因本色,是子弟兵们赤诚报国的忠诚本色,是中国军人血脉相承的英雄本色。这就是退役军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在群众遇到危难的关头,为党分忧、为国兴利、为民造福、为军增辉的实际表现。这也是退役军人能够在任何时期,任何媒介平台上实现长时间“霸屏”的根本原因。

退役军人,军队常念你,人民感谢你!

退役军人因何“霸屏”朋友圈,这份报纸告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