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與君共賞

19世紀以前,父親這一角色更多地是以至高無上的一家之長,以及家中的道德教育者而存在的;工業革命後,父親的角色有所轉變,更傾向於家庭的經濟支柱以及性別角色模範;直到20世紀70年代,父親作為一個“照顧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才受到關注。

可見,父親在家中的角色是多元的,不僅是孩子的供養者、引領者和性別榜樣,也是孩子生活的參與者,承擔著對孩子進行養育、溝通、支持、鼓勵、回應的責任。

而在這個時代,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父親對孩子陪伴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1.對孩子認知和行為功能上的影響

研究發現,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童年時得到父親較大程度的參與的孩子,能夠預測更高的智商、更好的學業成績和更少的行為問題。父親參與程度不夠的孩子,在社會適應、友情、行為上都更有可能出現問題,比如青春期意外懷孕、品行不端等等。

2.對孩子精神健康的影響

在抑鬱症的發病率上,在完整的家庭中成長但父親陪伴較少的孩子的抑鬱症發病率也高於單身母親撫養的孩子,是和父親關係較好的孩子的三倍,和父親關係在平均水平的孩子的兩倍。

3.影響孩子成年後的親密關係

父親通常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男性形象,給孩子留下“男人應該是什麼樣”的印象,他對待女性的態度也會是孩子學習的模板。研究發現,如果父親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照料中,無論孩子的性別是什麼,都更有可能發展出良好的女性觀(尊重女性)。

並且,孩子通過觀察父親對母親的態度和方式,形成最初對親密關係的印象。孩子從父母的互動中,學會如何去愛一個人、信任一個人,如何解決親密關係中的衝突等等。

那麼,要怎樣做才能算一個好父親呢?

以下是我們給大家的小建議:

1. 更多地參與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感到安全。這種參與並不僅僅是物理層面的,更多地是情感層面的,在孩子情感上需要你的時候,給孩子回應和依靠。

2. 採用“權威式”教養方式

心理學家提出了衡量家庭教養方式的兩個指標——對孩子需求的回應和對孩子的要求。“權威型”的教養方式是指“高要求”和“高回應”,也就是做到:

  • 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溫暖和愛,建立安全感。

  • 設定規則,依照規則教養,不能任憑自己的情緒打罵孩子。

  • 讓孩子保有一定的自主權,權威不等於控制孩子的人生。

父親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詞語中的一個,他是權威、是保護,有時也可能是敵人。

References:

Croft, A., Schmader, T., Block, K., &Baron, A. S. (2014). The Second Shift Reflected in the Second Generation DoParents’ Gender Roles at Home Predict Children’s Aspirations?. PsychologicalScience, 0956797614533968.

Lamb, M. E. (Ed.). (2004). The role of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 John Wiley & Sons.

Pougnet, E., Serbin, L. A., Stack, D. M.,& Schwartzman, A. E. (2011). Fathers' influence on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function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anadian families.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Revue canadienne dessciences du comportement, 43(3), 173.

W. Bradford Wilcox. (2013). The Distinct,Positive Impact of a Good Dad. The Atlantic.


知我心理學

少兒英語的清華北大,專注少兒英語教育14年;指導家長幫助孩子更好學習英語;定期為孩子們免費指導英語口語發音;幫孩子養成每日學習英語的好習慣。


一組漫畫告訴你,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如果有一天,孩子問你為什麼別人都闖紅燈,我們卻要等著?為什麼餐廳裡別人吃飯那麼大聲說話,我們卻總是很小聲?一個人是不是越有錢就越了不起?到底什麼叫做內在美?讀書究竟有沒有用?到底什麼樣子才叫愛國?……

那麼這組名叫《爸爸說》的漫畫裡,

爸爸的回答將會讓很多人深思:

關於成長裡所遇到的那些問題

這才是我見過最接地氣的回答


香港現代教育

在我看來,一個男的在家庭中有三個身份,丈夫、父親、成年男性,而每種身份所代表的含義,無形當中都是在輸出某種價值觀,影響子女的成長。

首先,作為一個丈夫,愛護體貼妻子。

身邊不乏有很多男性,看輕妻子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24小時像陀螺一樣轉的媽媽,在他看來只是個“沒工作閒著的家庭主婦”,公司家庭兩邊忙的職場媽媽,在他看來也是“自討苦吃”。

所以,回家以後什麼事不做,甚至控訴妻子脾氣怎麼越來越大,一個不懂體貼,一個不被理解,矛盾摩擦增多,小吵大吵不斷,怎麼給孩子好的教育?

反觀那些體貼理解妻子的家庭,哪一個不是妻子溫柔孩子可愛?

只有被呵護的妻子,才又能量滋養出溫暖有愛的家庭,這就是給孩子愛的教育」。

對現在的爸爸來說,稱職合格,每天能花點時間陪孩子玩,已經是了不起的教育了。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父子交流互動現狀”的調查數據,將近5000個被調查者中,78%的人認為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夠,工作忙沒時間,缺席孩子成長重要的時刻,比如開學、家長會、畢業會等等,這稱之為“喪偶式育兒”。

前兩天還看到個新聞,一個爸爸送孩子去上學,送錯幼兒園都不知道,這可能是個“假爹”。。。。

身為家裡的男性,是男孩心中超級無敵的“Superman”,任何人都無法取代,就該教給他身為小小男子漢的氣概。也是女孩眼中的“gentleman”,讓她理解被男性尊重,學會自尊自愛。

有些男人覺得自己在外打拼事業,對內大男人的樣子最man,其實,真正的純爺們,從來都是那些願意寵老婆、願意花時間陪孩子的男人!


甜甜圈伐木累

做好自己;愛他的媽媽;有時間陪他長大

一個好的父親,就像一個好的模板,孩子會自然習得他的擔當和優秀。

中國有句古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好多人教條地認為這是錯誤的說法,因為好多人把這句話理解成了“主席生主席,將軍生將軍......"這絕對是不可能的。

其實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當一個孩子在一個家庭里長大,他會耳濡目染地習得父母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也就是一個孩子長成什麼樣,絕對不是父母說了什麼而是父母是怎麼做的。

比如有的父親在生活和工作中會非常的認真而有擔當,一方面他會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孩子,另一方面父子在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過程中,孩子會和父親保持同步,這樣的過程就是精神傳承的過程。

而相反的例子,則更多。比如說家暴,比如說離異,這些都會出現家族的傳承。我們往往會發現,父親處理不好自己的家庭關係,那麼他的孩子也會有一個糟糕的婚姻關係。


一個愛他的媽媽的父親,會給孩子帶來一個更溫馨和諧的成長環境。

父母對孩子的愛,既有我們直接給予孩子的愛,也有通過對方給予孩子的愛。我們在愛孩子的同時,也很好的愛對方,那麼對方就會把這份愛傳遞到孩子的身上。這個過程有點像孩子吃母乳的時候,丈夫都懂得讓媽媽多吃好東西,有營養的東西,這樣才會有充足而營養豐富的乳汁餵養自己的孩子。

而平時的生活中這個邏輯同樣適用。因為絕大多數家庭中,媽媽是孩子的主要照料和教育者,媽媽的情緒決定著她對待孩子的態度。而且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就是當我們情緒不好的時候,無論我們懂得多少理論都是空的,我們會控制不住的發火,尤其是面對孩子的時候。

而女性更是尤為如此。而一個愛著孩子媽媽的爸爸,無疑會給妻子一個良好的情緒,而這份良好的情緒,又支撐著妻子用更高的熱情經營家庭,用更多的耐心面對孩子。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點是,父親對待媽媽的態度,會讓男孩自然地學會紳士地對待女性,會讓女孩自然地學會享受生活,這樣的家庭走出的男孩會懂得善待他的妻子,這樣的家庭走出的女性會更容易收穫幸福。


有父親陪伴的孩子更聰明更有智慧和能力

男人和女人從生理結構到思維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女性擅長細微的照顧和陪伴,而男性則更擅長放手和指明方向。事實上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需要二者兼具的,他們既需要來自母親的溫暖,也需要來自父親的力量和胸懷。

而父親在陪伴孩子的過程當中,不會有太多的顧忌,他們會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一些東西,他們不會在意事情細節的好壞.....

就比如喝水這樣的小事,媽媽會倒好晾到溫度合適拿給孩子,而父親可能就讓孩子自己去完成。這個過程既是對孩子能力的訓練,又是對孩子心智的提升。孩子會學會小心翼翼地取水,會琢磨怎樣不會燙到,會考慮接多少最為合適,會自己懂得晾上一會兒再喝.....

一個好的父親,就像是一塊沃土,他給孩子有力的支撐,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營養。


家教微管家

歌詞《父親》:"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把我養大,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等我長大後,山裡孩子往外走,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叮囑,盼兒回仰望星空滿天數星斗。都說養兒能防老,再苦再累不張口……。孩兒只有清歌一曲和淚唱,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當孩子呱呱墜地時,感覺人生很精彩,高興人生有希望。添人進口當了父親,是人的一大喜事。孩子在今後的成長路上,父親就要承擔起養育好孩子,培養好孩子,教育好孩子的責任和擔當。

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為人父,應該給孩子什麼最好的教育呢?

從幼兒園開始,父親就要努力去掙錢,讓孩子能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在最好的學校裡,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取得最優秀的成績,能考上一個最好的大學。

這是不是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的全部呢?當然不是,一個父親要把孩子教育成為對國家,對社會,對自己有用的人,只是學好文化知識,能考上最好的大學,讀研究生,找上一個最好的工作,有個較好的經濟收入,還不能算是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的結果,孩子要在紛繁、複雜、多變的社會上生存得好,就要讓孩子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例如:要教育孩子遵紀守法,有社會公德,熱愛國家,在人群中能團結協作,不自私、唯我獨大,也就是綜合素質,這樣才算得上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的全部。

如果只是單方面的去教育孩子,能有高的學歷,能工作得好,忽視了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那是不行的。

例如:上海復旦大學醫學研究生林森浩,就是仇恨同自己同行的研究生學友黃洋,因比他自己口才、交際都強,而將黃洋暗中毒死,犯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生。林森浩是一名很優秀的高級知識分子,應該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就是因為忽視了與人為善、法律道德,就是再高的學歷,也只能去天堂研究了,讓人痛惜。

一個父親,對孩子知識能力的教育培養,不要忽視了對孩子怎樣做人、做事,熱愛國家、遵紀守法、尊老愛幼,與人為善的教育培養,才是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風月亭1

最好的教育並不是上最好的學校,或最貴的培訓班。

父親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要讓孩子明白,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爸爸都是愛他的。因為這樣可以給孩子安全感,可以激發他心底的能量,孩子才能在這個社會上走的更遠,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內心缺乏能量的孩子,他只願意做平庸的工作。有人可能會認為,無條件的愛就是溺愛孩子。其實並不是這樣,孩子的行為是要有邊界的,但是你對孩子的愛是沒有條件的。孩子會犯錯,爸爸也可能會批評他,但是你所有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愛孩子。

幫助孩子建立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觀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如果爸爸在生活當中表現得消極,無所謂,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得過且過的過日子。這樣的狀態會讓孩子很難找到生活的意義。教孩子學會分辨是非和邊界,當孩子完成一個小小的任務時,要肯定他的成績,表揚他並讓他享受取得成績後的成就感。

告訴孩子,生活當中不僅僅有開心快樂的事。困難和挫折會始終伴隨我們左右。挑戰自我,不斷克服困難是心智成熟的必要歷程。讓孩子樹立戰勝困難,不斷超越的自信。


教會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

孩子都是好奇的,爸爸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探索慾望。平時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做手工,一起探索大自然。當孩子來問你問題的時候,你要放下手中的事兒,認真來對待孩子的問題。同時也要求爸爸要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

教育孩子是父母永遠無法辭掉的工作。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吧,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奶爸假裝有文化

父親在孩子的心裡形象都是高大的,所以作為父親以自己的實際行為來對孩子進行教育是對他們最具有影響力的。

日常生活中的每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其實都會影響的孩子的成長,比如:

  • 父親帶他們過馬路不闖紅燈,他們看到別人闖紅燈時會意識到這是不對的;
  • 父親從不說髒話,孩子聽到別人說髒話,就會判斷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 父親對家庭的責任感,從小教會孩子,要勇於承擔等等,用自身的行為來引導孩子如何去做,比只會反反覆覆的講大道理更有效。

勤奮努力的態度,堅強的信念

父親平時做事情表現的勤奮、努力從不懶惰,而且做事情自始至終,不會輕易放棄。孩子看在眼裡,對於這些日常的行為會在腦海裡慢慢形成一種意識,使得他們會自然的也會同樣去這樣做。

受大人的影響從小養成勤奮努力的習慣,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有著堅定的信念。這些會對他們以後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幫助。

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作為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更多的是來自自己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的素養,品德。思想的教育是影響他們一切行為最為重要的教育,只有正確的引導,通過大人自身的表現去影響孩子的行為,讓他們通過這些正確的行為,有正確的認識,形成自己的思想伴隨他們今後的成長。


決勝網

當孩子說:“原來最好的愛情就是爸爸對媽媽的愛,最好的父愛就是爸爸對我的愛,所以我向往愛情,嚮往家”時,那麼父親就已經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1.最好的愛情是爸爸愛媽媽(媽媽眼中的爸爸)

結婚前,他對我說:只要沒有第三者出現,所有的錯都是我的錯;

結婚後,他對我說:這個世界上,如果連我都不疼你,還會有誰疼你呢?於是他:

  • 認真記錄我每個月的經期時間,提前幾天提醒我注意身體做好準備。
  • 每次只要不上班在家的時候,主動包攬全部家務
  • 每天早上為我衝好熱牛奶,每天下午提前給我準備好要帶寶寶出門遛彎用到的所有東西。
  • 出長差之前充好電費水費燃氣費,給我和寶寶包一堆餃子冷凍好放冰箱。

2.最好的父愛是爸爸對我的愛(孩子眼中的爸爸)

爸爸對我說,“我愛你,不是因為你長得漂亮,不是因為你表現優秀,而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無論你什麼樣子我都愛你。”所以爸爸:

  • 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我帶一個當地的東西,有時候是一個泥偶,有時候是一把摺扇,有時候是一枚貝殼。他說,他想把他去過的每個地方都帶回來給我看。
  • 每次爸爸在家,會陪我玩碰鼻子的遊戲;讓我坐在他長長的腿上滑下去,為我當人造滑梯;天氣好的時候爸爸帶我放風箏、去公園餵魚、看花聽鳥。
  • 也許別人的爸爸也會陪他的孩子做這些,但我覺得我的爸爸是最愛我的爸爸。
孩子看到了爸爸愛媽媽,感受到了爸爸愛他,所以等他長大,他也會找到像爸爸媽媽那樣的愛情,給他自己的孩子爸爸那樣的愛。

如果你是孩子,你最想要個什麼樣的爸爸?那個答案就是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果媽說育兒

當然是錢啊!

1、有錢了,哺乳期可以給老婆買最好最有營養的食物,給孩子買最好的奶粉,這些都能有效促進寶寶身體和智力發育。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2、有錢了,1-3歲可以給還買最好的玩具,帶他去全世界旅遊,開拓視野,贏在起跑線。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3、有錢了,上學後,可以給他上最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根據孩子的愛好請最好的輔導老師,想要鋼琴買鋼琴,想要出國就出國。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4、有錢了,不用擔心考不上大學,能考上最好,考不上給他買一個最好的私立貴族學校。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5、有錢人,不用擔心畢業了找不到工作,想繼續深造就花錢供著,想自己創業,先給個一兩億去玩吧,就當鍛鍊鍛鍊,將來好接我的班。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你覺得呢?其實,這是很多男人的想法,但子墨想說,你給了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卻沒給他最基本的陪伴,這,真的是對孩子好嗎?子墨認為未必。

1、如果你給了他最好的物質條件,卻沒空陪他,這真的是他需要的嗎?其實孩子更希望你給他的只是一般的小康生活,卻可以天天回家陪伴他和媽媽;陪伴帶給孩子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是任何錢也買不到的;而幸福感對於孩子的身體和智力發育,至關重要!

2、給他最好的玩具,卻不能陪他一起玩;陪他去旅遊,卻電話不斷。。。孩子其實更希望,你每週帶他去一次郊外,甚至小區裡的小公園或者附近的公園,跟他講解那是什麼花、那又是什麼樹;

3、給孩子上最好的學校,而最基本的家庭教育卻是這樣的:天天晚歸,孩子經常好幾天看不到爸爸一次;在家裡動不動就跟媽媽吵架;打電話很大聲,還經常說粗話。。。家庭教育永遠比學校教育更關鍵!爸爸的言傳身教比百萬千萬老師的敦敦教誨,重要的十倍百倍!

4、上不上大學是不重要,但重要的不是給他買進好學校,而是給他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三觀,不會人云亦云,不會動不動就迷茫、抑鬱!

5、考研還是工作,是不重要;但重要的不是你給他錢,養他,供他揮霍;而是讓他有賺錢的能力,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做一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直到成為一個受人尊敬愛戴的人。

子墨認為,這才是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就是子墨的觀點,不服來辯!


育兒規

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我覺得就是父親無形的人格魅力。父親良好的人格魅力,我覺得應該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上孝父母,下愛妻兒。我為什麼把這一點放在第一位呢?因為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男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他怎麼能夠做好丈夫,怎麼能夠做好父親呢?所以你要看一個男人好與壞?孝順父母與否就是一個很好的試金石。


第二,為人誠信。對領導、對同事、對家人都應該做到言而有信,遵守承諾。通過耳濡目染,對孩子形成良好的影響,讓孩子以後也做一個誠信的人,為孩子有一個美好的前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對妻子的忠誠。娶女為妻,表示一個男人要對一個女子應該遵守承諾,記得結婚慶典上的發出的誓言:與她生死與共,不離不棄。這也是一個男人責任心的體現。一個做父親的對婚姻的忠誠,既讓孩子們能夠在溫馨的家庭裡生活,又讓孩子們也對幸福的婚姻充滿了希望。



第四,有上進心。有上進心的父親,讓兒女感到很驕傲,也讓自己的教育子女方面減輕了很多負擔。因為你不用太多的言語,你的兒女也會像你一樣的那樣勤奮學習,將來也會像你一樣努力工作。這就是榜樣的無窮的力量。


第五,要勇敢堅強。生活中難免有這樣那樣的風風雨雨,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面對這樣的困難挫折時候,做父親的不要在兒女面前唉聲嘆氣,讓孩子覺得你這做父親的毫無應對的辦法,那可不好。遇到問題要積極的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讓孩子看到自己勇敢堅強的一面,那才是一個真正稱職的父親。

開學在即了,希望每位做父親的能夠給兒女留下美好的印象,讓我們孩子成為我們最佳的複製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