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茶湯為什麼是渾濁的?

茶道小子

茶湯渾濁,是判斷信陽毛尖茶的重要標註之一。



信陽毛尖沖泡一杯,茶水渾渾不透明,不是茶葉裡的髒東西,而是茶葉嫩芽上的“毫毛”,水一衝,都掉在茶湯裡。只有信陽毛尖才會有。


大概有三十年的樣子,不知哪裡發明了“洗茶”泡法,就是茶葉第一泡必須倒掉,美其名曰“洗茶”,把茶葉裡的灰塵等髒東西洗掉。信陽毛尖就當了冤大頭,第一泡渾湯,說是灰塵,倒掉。這項發明害人不淺,最好的味道卻被倒掉。而且幾乎所有喝茶人都熱衷於洗茶,普濟老想問問:你是真喝茶的嗎?

信陽毛尖沖泡方法和發酵茶不一樣,講究的是“鮮”。也是因為茶葉都是嫰芽尖,怕燙。所以就有不一樣的沖泡講究:



⒈最好信陽當地地表水,沒有汙染。真不濟了就要反滲透淨水機出來的水。不要擔心水裡的礦物質元素濾沒了,茶葉裡有。

⒉水燒開後,攤涼到60——70攝氏度才可以沖泡。溫度高了立馬燙熟,沒有茶葉的清香了,也沒有顏色的翠綠,成一壺黃湯。

⒊茶杯裡泡茶有兩種方法:①先水後茶。好處是剛燒開的水倒進杯裡,放到溫度合適後再把茶葉放進去。②先放茶,後倒水,注意的是不要水衝著茶葉,要順著杯壁倒進去。

⒋茶壺裡泡茶如同茶杯泡茶一樣,只是不要蓋住蓋子,否則會把茶葉捂熟,就變味變色了。


普濟

信陽毛尖沖泡出來的茶湯渾濁,很多人會碰到這樣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湯色會顯得渾濁不清澈呢?其中的原因與其沖泡方式、白毫量以及製作工藝有關。

下面我們來分三點來談談具體的關係。

第一、 沖泡方式。信陽毛尖屬於綠茶,正確的沖泡方式可以看到湯色清澈透亮,放在玻璃杯中賞心悅目,而用錯誤的沖泡方式往往會使得茶芽上的毫毛脫落增多,所以看起來湯色就顯得十分渾濁。

那麼正確的沖泡方式應該是

環壁沖泡法,選用水的溫度不宜過高,在75度左右即可,倒水的時候要沿著杯子慢慢流入,這裡切記不可用高衝法,因為高衝法水柱的壓力很容易對茶葉有所損傷,同時急速的高溫也會把茶葉燙壞了,這樣的話泡出來的茶葉就不好了,茶湯也會比較的渾濁。

第二、白毫量多。我們知道信陽毛尖主要是以芽頭為主,每次採摘茶樹剛冒出的新芽,芽頭上面會有很多

絨毛,在殺青以後還會有大部分的細細絨毛殘留在上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白毫了,上等優質的信陽毛尖其實就要多白毫、光、直、圓、細的。

在我們沖泡茶的過程中,信陽毛尖的這個白毫就很容易脫落了,從而飄散在茶湯之中,所以沖泡的第一道茶都會有點顯得渾濁,但是這個渾濁可不是灰塵,而是茶芽上的茶絨,是不會影響飲用的,反而可以證明此茶葉的品質高。

因為茶自帶的白毫多,證明茶葉嫩,茶中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鹼等重要的營養成分豐富,這個渾濁就是信陽毛尖的毛峰了,有一點要注意,只要不是渾濁不透亮就好,渾濁透亮的是好茶,如果覺得渾濁影響心情可以把第一道的茶湯倒了,在泡第二道時靜置一兩分鐘再喝,

第二、 製作工藝。像茶湯渾濁且不透亮的情況,除去茶葉本身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製茶工藝的問題,近幾年有些信陽毛尖的產區他們片面的去最求外形緊細,採用較低溫度在鍋里長時間的揉捻,從而外形越來越細,由於長時間的揉捻,使得碎茶增多,外形變得昏暗,湯色就顯得黃渾濁,茶葉底也不完整。同時由於長時間的低溫的揉捻做形,茶葉揉捻溢出物在熱的作用下容易在

炒鍋內結成鍋巴狀物質,隨著茶葉的揉捻,這些物質漸漸地附著在幹茶的茶條表面,沖泡時容易出現渾濁沉澱物。

所以茶湯渾濁並且出現灰塵等沉澱物,就不僅僅是茶葉白毫造成的,有可能因為是加工過程中長時間的揉捻使得表皮破損。


以上就是本山人分享的關於信陽毛尖泡出來渾濁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吳本山人

近年來,信陽毛尖不僅走俏國內,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遠銷海外。作為名優綠茶之一,信陽毛尖的優良品質得到了世人的公認,但是茶湯渾濁一直困擾著信陽毛尖的形象提升。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引起信陽毛尖茶湯渾濁的物質主要是外來汙染物,茶湯“冷後渾”產生的渾濁物,茶葉碎末及附帶物。這些物質在茶湯中的存在形態主要是漂浮、懸濁和沉澱。

為此,筆者分析總結了茶湯中產生渾濁物的幾個主要原因,並就如何降低或避免茶湯渾濁提出了相關建議。

1清潔化加工條件欠缺

1.1不清潔的加工環境信陽毛尖大部分是小作坊、農戶加工生產,清潔化的加工廠在溮河區不多。加工環境不清潔,茶葉容易受到灰塵、雜梗、泥土、金屬等雜物的汙染,這些汙染物導致茶湯產生渾濁現象[2]。從溮河區已經建成的五雲茶葉集團標準化、清潔化加工廠房的實踐結果來看,微小的非茶類外來雜物進入茶葉的幾率大為減少,茶葉品質有了良好保障。

1.2簡陋落後的加工設備目前,生產信陽毛尖的加工設備是傳統老式設備[3],新型的清潔化加工設備較少,尤其是連續化、自動化的新型加工設備更加缺乏。在加工過程中茶葉容易受到加工設備的汙染,如傳統手工炒制的茶葉中經常含有炒茶把的斷條和炭灰;機械化加工過程中,由於設備落後,機器上的鏽片、潤滑油等經常汙染茶葉。當前全國各產茶區都在創制茶葉清潔化加工設備,並且已經投入生產,效果良好[4,5],對於信陽毛茶的加工,也需對設備進行升級改造。

1.3缺乏標準化管理信陽毛尖茶葉加工企業中,只有幾個大型的龍頭加工企業通過QS、HACCP等認證,並建立了企業的管理體系。大部分中小型企業沒有建立標準化管理體系,沒有標準化管理體系的要求,因此茶葉容易受到汙染[6]。比如茶葉加工容易受到環境中的汙染物、加工器械、能源的汙染;包裝中容易受到包裝材料汙染;運輸過程中容易受到外源物汙染;同時,作業工人也容易將汙染物帶入茶葉中[7]。

2加工工藝原因

2.1片面追求外形近年來,在市場經濟作用下,部分茶商、茶販片面追求信陽毛尖茶外形緊細。一是採摘的鮮葉越來越細嫩;二是為了達到外形緊細,需長時間揉捻加工。這樣導致製成的幹茶外形細,但是成茶的碎茶末增多,外形色澤變暗,湯色泛黃,葉底不完整。這些碎茶沖泡時會漂浮或懸浮在茶湯上,造成茶湯渾濁。

2.2鍋炒做形工序茶葉鍋式機械由於出葉不淨,茶葉和茶汁易附在鍋壁上形成焦葉、鍋巴[4]。由於信陽毛尖品質特徵是外形細、圓、緊、直,峰苗挺秀,色澤翠綠光潤、白毫顯露[10],信陽毛尖在加工過程中,要求無論是手工還是機械化加工,都是在炒鍋中做形,由於採用低溫度在鍋內長時間揉捻做形,茶葉揉捻溢出物在熱的作用下容易在炒鍋內結成鍋巴狀物質,隨著茶葉的揉捻,這些物質漸漸地附著在幹茶的茶條表面,沖泡時容易出現渾濁沉澱物[11]。

2.3半機械化加工傳統手工炒制工藝為生鍋-熟鍋-烘乾。其優點是加工設備簡單,可製出信陽毛尖茶精品,保持了信陽毛尖茶正宗傳統的色、香、味、形品質;缺點是勞動強度大,工效低。隨著一批實用性強的信陽毛尖家用炒茶機、手動電炒把出現,信陽毛尖加工工藝流程變為:小型滾筒連續殺青→名優茶揉捻機揉捻→生鍋小型機械熱揉→手工熟鍋理條→烘乾。機械化工藝與傳統工藝相比,製茶效率大大提高,且幹茶質量穩定,外形緊細,但製出的信陽毛尖茶湯容易產生混濁[12]。

3茶葉品性因素

3.1茶湯“冷後渾”茶湯冷卻後容易由澄清變為混濁,這一現象稱為“冷後渾”現象,這是茶葉沖泡過程中存在的固有特性[13]。渾濁物主要是茶湯中的茶多酚、蛋白質、咖啡鹼、多糖、金屬離子等通過相互間的分子作用力締合形成的絡合物[14]。“冷後渾”也是造成信陽毛尖茶湯渾濁的原因之一。冷後渾現象不可避免,是茶葉學科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相關科研工作者正在探尋各種減少甚至消除茶湯“冷後渾”的有效方法。

3.2茶樹品種張凌雲[15]研究得出不同茶樹品種製成的茶葉,沖泡後出來的茶湯成份含量不同,茶湯產生渾濁的程度也不一樣,如浙農139、浙農23等品種製出的綠茶湯“冷後渾”程度要低於迎霜、鳩坑等品種。此外,張凌雲[15]還發現綠茶湯中有一種渾濁活性蛋白,參與綠茶湯“冷後渾”的形成,且在不同茶樹品種中,這些活性蛋白含量不同。目前信陽茶區的茶樹品種有信陽10號、烏牛早、白毫早、勁峰、迎霜、福鼎大白、金觀音等。生產實踐中發現,福鼎大白加工出來的茶湯渾濁度大,迎霜和信陽10號加工出來的毛尖茶湯渾濁度相對要小。

3.3茶葉外形徐準盾等。選擇幾種不同外形的茶樣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順序為:天目青頂茶(朵形)

4茶葉沖泡方法

4.1沖泡茶葉用量研究結果表明茶湯濃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茶乳酪”沉澱。沖泡時茶葉用量增加,由“冷後渾”引起的茶湯渾濁幾率增大。一般情況下,特級、一級、二級標準的信陽毛尖茶葉用量按茶水比1:50沖泡,二級以下按照茶水比1:40沖泡。

4.2沖泡用水信陽毛尖沖泡大多選用自來水或井水,選擇用純淨水沖泡極少。衡量水質硬度的一項重要指標是Ca離子濃度,Ca離子濃度是導致茶湯“冷後渾”渾濁的重要因子,尤其井水沖泡茶樣,地下水Ca離子濃度大,硬度高,茶湯“冷後渾”現象明顯,茶湯易產生渾濁。不同用水pH值不同對茶湯渾濁程度也有一定影響。Bee[18]研究發現,茶湯pH值上升,冷後渾現象減弱;茶湯pH值降低,冷後渾現象明顯。泡茶用水pH值對茶湯pH值有一定的影響,楊遠慶[19]研究得出沖泡用水pH值和茶湯pH值的關係符合冪函數曲線,數學模式為y=4.362x0.1716,當沖泡用水pH增加,茶湯pH有所上升。此外,郭桂義等[20]研究信陽地區常用泡茶水類沖泡信陽毛尖發現,用信陽井水沖泡出來的茶湯偏黃不明亮,以桶裝純淨水沖泡出的茶湯內質好。

4.3沖泡時間和水溫龔淑英等[21]通過對11種代表性名優綠茶的沖泡水溫與時間進行了正交試驗及單因子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大部分名優綠茶以沖泡水溫100℃、時間4分鐘時茶湯的感官品質最佳;部分原料特別細嫩、揉捻較重的名優綠茶,則以沖泡水溫100℃、時間3分鐘或沖泡水溫80℃、時間5分鐘感官品質最好;部分做形時幾乎不揉捻的名優茶則以沖泡水溫100℃,時間5~6分鐘最有利於茶湯品質的發揮。如果沖泡時間過長,茶湯色暗且不明亮。因此選擇適當的沖泡時間和水溫有利於茶湯的明亮度。沖泡信陽毛尖,以沖泡水溫80℃、時間5分鐘為宜,可減少茶湯渾濁度。


信陽毛尖茶農小陳

細嫩茶的芽葉上會有很多白毛(茶毫)


所以這種嫩茶炒出的茶葉在我們沖泡
的時候,茶湯中會有很多細毛,瞭解的朋友就知道,能炒出毫也是炒茶師傅的一門技術,同樣的鮮葉有些人就炒不出茶毫。(可泡茶的湯中茶毫有些並不是茶葉上的毫,造假的商人會在幹茶中加入假毫欺詐客人的,因為毫代表茶檔次的一個因素!)

去除掉茶湯中的茶毫,如果茶湯不明豔渾濁,個人的炒茶經歷和身邊茶農的拙見:👉👉👉如果是手工炒茶,主要是炒茶技術不到位;如果是茶廠就是沒加工好!

再一個就是採下來的鮮葉沒保存好,因為加工是要時間,可茶葉一多了就會堆積這樣會影響到茶品質。

然後就是茶樹自身就不好造成的!

下面有我自己茶地採摘的幾個品種茶純手工炒制的芽茶泡給大家看看(很多朋友的圖片都是網上下給大家看,我沒這種習慣,做什麼都要有真實經驗)


這是另外一個茶品種


還有這個品種的
朋友們可以看到,杯中茶毫很多但完全沒有影響到湯色的明豔特徵,所以茶湯渾濁還是茶葉品質問題。

還有茶葉再老一點點炒出的茶泡出來茶湯中的白毫也會少很多,也越是細嫩的茶葉炒出的茶白毫越多,而越細嫩也早的茶價格就越貴,所以就出現商家制造的假毫了。

下面這個茶葉就相對老一點點泡出的湯中白毫就少很多!



點擊圖片放大就可以很清楚看到茶湯中白毫的量相比上面的茶湯中要少很多。朋友們,說得不好不到位的地方請諒解!瞭解更深刻的請留言指教,為謝!

附上家中茶地幾張圖片








橋頭米酒15875548005

說實話我也很疑惑!

記得老師曾經說過:

茶性是相通的,任何好的茶品

湯色都一定是清澈透亮的


烏龍茶湯色


綠茶湯色


白茶湯色




我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茶友展示的信陽毛尖的湯色也是很渾濁;我當時就說那個是低端的綠茶,他很不服氣……

我的理解是,老師如果沒有騙我;而我個人經驗不是假的;個人觀點:泡出來渾濁的信陽毛尖,不是沖泡有問題,就是茶有問題。


我是福鼎白茶始祖地傳承品牌——宏逸茶業的小茗!喜歡我的朋友關注我,並給個贊👍


宏逸白茶

二是劣質的信陽毛尖茶泡水呈深綠色,或發黃,水質混濁不透明,發暗不耐沖泡,沒有茶香的味道。三是優質的信陽毛尖茶沖泡湯水呈嫩綠色,或淺黃,十分透明,茶香味道撲鼻。

關於沖茶方法對茶葉的湯水沒有太大影響,好茶不怕衝,怕燙,由其是綠茶最好水溫在85度左右,而紅茶且開水沖泡為好。

一家之言,不當之處,請原涼。




羅英華752

查體混濁,這個,不應該一概而論,遇到不分叉來說如果查體混濁的話,說明茶葉本身的質量是有問題的,建議謹慎使用,包括毛尖。

茶取來先嗅茶 如有黴味、土味棄之,這是次茶,之後將茶壺溫下,將開水衝入空壺,等待片刻,兩次就好,再多就裝逼的過於斯文了,

完了茶葉放進去,倒入80-85度的水,把握不好,就是把水燒開放放上5分鐘,方法不一,各自體會,這叫洗茶,洗出來的水可以溫杯用。如果這個時候茶體是不清澈的,像毛尖、磚茶等,由於材品和工藝原因,是正常的。

本人認為再倒入水泡的茶就可以喝了,一壺剛剛好,這個時候茶體再不通透那就不能喝了。

品茶是最講究的一環,從欣賞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並舉,值得玩味再三。


悟空茶館

信陽毛尖又叫豫毛峰,而優質的信陽毛尖就是細、圓、光、直、多白毫的。 在沖泡的過程中,信陽毛尖的茶毫容易脫落下來,飄散在茶湯中,所以我們泡出來的茶湯尤其是第一道都有點渾濁。但這個渾濁不是灰塵,是茶絨,不影響飲用的,反而證明茶葉價值高,品質好。那是因為茶裡毫毛多,證明茶葉細嫩,茶葉中氨基酸等重要的營養物質豐富。只要別渾濁不透亮就好,渾濁透亮就是好茶。如果覺得渾濁可以將第一道的茶水洗茶倒掉,再加水續杯後要是茶水中還有白色的混懸物,可以靜置兩分鐘再喝。

其二豪渾就是和信陽毛尖的製作工藝有關!


金福駿茶葉

茶湯混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茶葉中的茶毫,茶毫多的主要是大中葉種的顯毫類茶芽。二,茶葉為陳茶,茶葉轉化不好,綠茶就屬於過期作廢的茶了。三,冷後混,多見於紅茶,特別是福建的三大工夫紅茶都有此現象。至於喝了胃疼,還是那句話,茶無價,適者為宜。你得找款合適自己的茶。


釣叟30

看湯色葉底茶不錯,渾濁是因為嫩芽表面的茶毫,建議用85度左右開水沖泡,第一遍倒三分之一水量洗茶然後再滿杯沖泡,胃疼是個人體質的原因,綠茶富有刺激性胃不好建議少放點茶飯後一小時再飲,可以多喝暖胃的滇紅茶和普洱熟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