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瓷砖开裂,才后悔没注意这些!

瓷砖开裂的情况,生活中并不少见。小至砂砾摩擦引起的划痕,大至墙体变形引起的裂缝,无不成为业主的心头石,不仅有碍美观,还可能引发更多后续问题。整齐漂亮的瓷砖,为何说裂就裂?除了瓷砖质量,开裂背后的诱因还有哪些?

诱因1

留缝不足

瓷砖的伸缩系数远比钢筋混凝土小,当出现热胀冷缩时,基础层的伸缩较大,而瓷砖膨胀过慢,如果瓷砖之间留缝不足就会产生被拉裂的现象。这种情况导致的开裂,裂缝纹理较小较短,其边角还可能出现崩裂。

由于墙体降沉、墙体变形、地热的热胀冷缩,瓷砖留缝不足还可能导致地面中间地砖上鼓,砖与砂浆分离从而出现空鼓。

诱因2

切割造成暗裂

切割导致的瓷砖裂痕也是一种高发现象。与整砖相比,裁切后的瓷砖强度有所下降,后期更易开裂,裁切过程也可能导致瓷砖表面或内部有裂纹。裁切时出现的细小裂纹一般不容易被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裂纹逐步加大,最后才在砖面表现出明显痕迹。

诱因3

人为划痕

砂砾、高跟鞋跟或其它尖锐物与地面瓷砖接触不当,就会磨损砖面,导致划痕出现。划痕位置容易聚集污渍,日积月累下划痕更加显眼。

一般而言,装修现场经常出现沙子碎石,铺贴师傅应该注意瓷砖摆放位置,铺贴后也要注意垫上包装箱纸皮,做好防护工作。平时,业主也要多注意外出鞋子带回来的沙子“划伤”地砖。

诱因4

水泥标号过高或砂浆比例不对

如果水泥标号过大,当水泥砂浆凝结时会大量吸收水分,铺贴后的瓷砖水分被过分吸收就容易拉裂;水泥与沙子在混合时比例不当,水泥含量过高的话,水泥的膨胀系数过大,同样会引起瓷砖出现开裂的问题。

诱因5

外力撞击

瓷砖打孔、砸墙、重物撞击等行为,也会引起瓷砖开裂。

如果瓷砖要打孔,要先确认瓷砖是否存在空鼓。贸然下手钻孔,操作稍有不慎就会把瓷砖打裂,特别是在有空鼓的部位打孔,这块瓷砖很容易破碎脱落。

如果真的要进行打孔、砸墙等操作,应该充分熟悉工具和操作规范,或者请专业人士配合,尽量降低风险。

诱因6

敲打瓷砖力度不均

铺装瓷砖的过程中,工人一般会在铺贴完的瓷砖两边进行敲打,以使瓷砖边角位置与水泥砂浆和墙面更好地粘合。但是如果敲打力度不对,会导致瓷砖不同位置的附着力不一致,后期水泥强度上升、拉伸力增大的情况下,就会拉裂瓷砖。

诱因7

砖面釉料和胚体膨胀系数不一致

这种情况的裂痕也称为“釉裂”,根本原因是坯砖与釉层之间存在膨胀系数差。

因为砖坯及釉面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砖坯与釉面会产生不一样的伸缩,受到拉伸或者挤压的釉面会出现不明显的裂痕。当瓷砖离热源太近,热胀冷缩变化较快,这种裂痕更容易出现。

诱因8

墙体变形

楼体出现倾斜和降沉,墙体也会随之变形。假如整栋楼下沉倾斜2厘米,哪怕每座房子墙体变形只有2毫米,瓷砖也会受不了拉力而产生变形、开裂。【点击查看:求购12万片外墙砖】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刚改造好的墙体应先晾一段时间,不要马上铺砖。

诱因9

瓷砖抗压力或硬度不够

瓷砖的硬度、抗折强度、抗龟裂性能、吸水率等参数,都是评价瓷砖质量好坏的重要参考标准,同时也影响着瓷砖的使用效果。

瓷砖本身质量参数不过关,也是导致瓷砖相比同类产品更易开裂的重要原因。比如瓷砖硬度不够,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摩擦或者承重过高则容易开裂。

瓷砖开裂,防范于未然

如果是明显裂痕,业主可以寻找相关专家或机构进行鉴定,根据成因(瓷砖质量或者铺贴不当)与装修公司或者瓷砖经销商寻求解决方案。但遗憾的是,大部分瓷砖裂痕刚开始出现时并不明显,往往要通过一段时间推移才被发现,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鉴定难度。所以,防患于未然很重要。

一方面,业主一定要选择口碑良好的瓷砖品牌,杜绝因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的开裂情况;其次,找靠谱的装修公司或施工队,关注施工进度,提醒铺贴工人多注意;验收瓷砖甚至验收房子时一定要细心,别等瓷砖铺好后才发现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