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甘泉寺丨两棵玉兰树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是杜甫所栽


秦岭西麓余脉的天水市麦积区南约十五公里,就是甘泉镇。麦苗青青,油菜花金黄,在村头,我们看见一尊杜甫的铜像——《杜甫秋吟》,他傲然屹立在路口,揭示着甘泉古镇和诗圣之间不凡的缘分:塑像通体黝黑,人物造型瘦如竹节。诗圣面容沉静,昂首看天,似在悲悯世人的苦难。下颚微翘的胡须仿佛在风中轻轻抖动。

杜甫在人生最失意的情况下,在秦岭甘泉的太平寺做了短暂的停留。在玉兰古树左侧的殿宇上挂着国画大师齐白石书写的“双玉兰堂”匾额。

公元759年7月,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历经“安史之乱”,又因政治上的原因“弃官至秦”。在秦州居住的三个多月里,他经常是衣食无着,不得不为生计四处奔波。在痛苦、挫折、磨难中,他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沿途写下了百余篇瑰丽“陇右诗”,留给后人一簇明亮、温暖的心灵之火。

太平寺,始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古时因寺内有一眼醇香的泉水——甘泉而闻名,也称“甘泉寺”。写下了传世千古的不朽名篇《太平寺泉眼》。“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院子里有两棵老白玉兰树,相传是杜甫所栽植,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诗人虽然走了,但两棵白玉兰却见证诗人所经历过得历史。

看着这洁白的玉兰花,我忽然想到了诗人在这草堂里吟诗的场景:风雨飘摇,贫困交加,手捧书卷,字字珠玑。诗人有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但生不逢时,空有报国之志。

中国的文人,从古至今,都有一颗不向权贵低头的傲骨,杜甫也不例外,始终不和宵小之辈同流合污,虽然政治上受到排挤,但他始终没向奸佞低头,这是我们中国的脊梁。

站在院中,风中有玉兰花的暗香飘落,寂寂的流年、深深的庭院,我们无法体会杜甫当时忧国忧民的内心疾苦!

三个月之后,诗人离开了这里,一直向东南进发,穿越茫茫秦岭,过陇南,入汉中,最后到达成都。

如雪的玉兰花一尘不染,在那个乱世中能保持一颗“众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傲骨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就像这巍峨挺拔的秦岭山脉一样,始终是独领风骚。 喜欢秦岭的朋友,请转发、收藏、评论,欢迎点击关注本头条号“忆秦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