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杏出牆”一旦上跳,股價大漲的爆發力非常強(圖解)

別讓壞情緒破壞了你的交易

學會控制情緒,這不僅是做人的一大準則,也是交易中應該做到的。

交易者大多有這樣的切身體驗:如果在狂躁、懊惱、苦悶或者是患得患失的情緒中交易,大多會以失敗告終。反之,當交易者在平靜、理性的情緒中交易的時候,犯錯的概率就會小很多。對交易者來說,要取得交易的成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一步。

學會控制情緒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人生充滿無數的不確定性,面對突發而至的事件,或者是和別人鬧矛盾了,有的人就怨氣沖天、氣不打一處來,如此這般,人際關係就會很差。所謂定能生慧,一個不能“定”的人,想要在冷靜中處理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對於做交易的人來說,要麼是盈利,要麼是虧損,盈利則喜、虧損則怒,如果有這樣的心態,交易前的情緒就帶有很大的“不定”性,這就容易陷入情緒化的交易之中。

在情緒化的交易裡面,交易者很容易陷入“賭”的心態之中,如果虧了,恨不得全倉一隻股票後全部撈回來;或者通過重倉某一隻股票實現發家致富。但從經驗來看,把全部或者大部分資產重倉在一隻股票上面,企圖扭轉乾坤的交易者,最終沒幾個有善終,大部分都被“拍死在沙灘上”。交易發生後,股價上漲,情緒型交易者很容易見好就收,結果賣掉之後股價繼續往上爬;股價下跌,情緒型交易者又很容易割肉離場,然後尋找新的“牛股”,然後被套、再割肉。如此循環往復下去,交易者的情緒越來越差,結果當然也是越來越差。

大部分交易者都這樣認為:交易就是為了賺錢。乍一看上去,既然炒股,當然是為了賺錢。其實,交易是在做減法,交易行為發生之前,交易者應該不斷地做減法,包括個股的精選、海量信息中尋找核心信息、交易策略的制定等等。也就是說,交易是不斷排除不確定性的一個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交易者必須保持足夠的理性,只有在冷靜和理性的情緒中,交易者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場的本質,而不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學會控制情緒,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做人與做事,更教會我們如何做交易。

“紅杏出牆”一旦上跳,股價大漲的爆發力非常強(圖解)

假如我是一個莊家,我會怎麼做?

股票市場的定律是一贏兩平七虧,意思是70%以上的人都會虧損。那散戶如何才能站到贏利的10%人的群體中?我認為,機構為了賺散戶錢,不斷的在研究散戶心理和行為學,我們散戶不妨反過來,把自己當成機構投資者,也來研究一下機構的心理和行為學,這樣才能在這個充滿陷阱、欺詐、騙術和謠言四起的市場裡立於不敗之地。

“紅杏出牆”一旦上跳,股價大漲的爆發力非常強(圖解)

“紅杏出牆”一旦上跳,股價大漲的爆發力非常強(圖解)

“紅杏出牆”一旦上跳,股價大漲的爆發力非常強(圖解)

在這之前,我肯定是要進一些籌碼的,這些籌碼主要用來砸盤的。怎麼收集這些砸盤的籌碼?我不會每天慢慢去收集,因為這樣會使股票天天上漲,反而難以收到足夠的籌碼,還容易被散戶搶酬,並使技術指標形成向上趨勢,更使自己收集成本提高。我會在某一天用大漲的辦法來收集,當連跌數天後,散戶都悲觀失望,猛然一個大漲,套牢的看到了希望,不會拋出;而短線獲利的,可能就交槍了,其實,在這個價位我只是要砸盤的籌碼,不需要收集很多,因此用猛然大漲的辦法就很容易達到目的。

第二天來個低開。為什麼要低開而不高開,因為我昨天收集的籌碼並不準備獲利,而且要讓昨天追風進去的短線籌碼幫我砸盤,如果高開,很容易讓短線籌碼獲利,他們就會在下跌途中有更多的資金來跟我搶酬,所以一定要低開,消耗這些短線資金。在這個下跌途中,我將逐步用單託底,因為我要形成自己的底倉。經過幾天的連續下跌,有些割肉的籌碼就會回補自己的倉位,這時候我不能讓他們回補,我必須迅速的吃上去讓他們追風,當形成追風盤時,我將在底部的部分籌碼高拋,一是為了降低成本,二是騰出資金,然後再迅速的砸下去。

同樣的,我會邊託邊砸,這樣一來我就會得到更多價格更低的籌碼。

當跌到很低位時,基本上就沒人和我搶籌碼了,因為在這個下跌途中,我通過不斷的高拋低吸,不斷的大幅度振盪,將大部分抄底的,搶反彈的都套在下跌途中,或者將他們虧損怠盡,使其不敢在來涉足這個股票,這時候我的目的就達到了。而公司的配合在這時就非常關鍵,長時間的業績沒有任何起色,使大部分散戶因懷疑其會不會ST,到恐懼驚慌,高位籌碼就會不斷的掉落,我就可以在底部橫盤當中不斷的高拋低吸來收集籌碼,這個可能需要較長時間,關鍵看頂部籌碼掉落程度而定,如果高位籌碼長時間的不鬆動,那我就不會去拉這隻股票。

當籌碼收集足夠多時,公司的業績也會轉好了,因為在我收集籌碼當中,公司將後面幾年能想的出來的損益,或者費用都在那一年半載中攤完了,後面的報表當然好看。這時候我拉起來毫不費力,也無需多大成本。當這個市場裡其他人看到這個股原來這麼優秀,必然跟風者眾,我就在這這當中逐步減倉。

公司能如此配合,那他能得到什麼好處?其實很簡單,我將股票拉到高位,他們也能賣個好價錢;在低位時,他們同樣可以購入自己的股票,還能掙得名聲,這樣一來收益會相當可觀,何樂而不為?


市場主力是到底誰?

要說明這個問題,還是從美國道瓊斯最有名的1929年大崩盤說起。

1929年10月,道瓊斯發生了歷史上最有名的大崩盤,到現在為止各個學者仍然是眾說紛紜,莫終一是,只是說泡沫破裂,導致道瓊斯走入熊市,並對後來美國經濟破壞極大,導致資本主義國家進入蕭條.

不過翻翻歷史,我到是感覺很奇怪,當時美國經濟相當繁榮,完全可以支持美股繼續高漲,拿現在的時髦話,基本面支持股價上升,市盈率並不高,那它在牛市7年後為什麼突然改變方向?終於我發現了一點,美聯儲在1929年3月份開始收緊流動性,在後面幾個月裡有人在大量做空,當年它的一季度,二季度的指數平均值要高於三季度,這說明了一個問題,說明市場主力在大量出貨,而10月19日的那一天不過是個臨界點被擊穿罷了。

當時美國總統胡佛發表談話,要求美國人民要有信心,美國的基本面仍然健康,不過後來好象沒有多大作用,救市也不了了之.再後來就更有意思了,美國普通人的財富大量縮水,政府的財力卻直線上升,羅斯福在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建議下實行新政,將美國的大量資源投入了基礎設施建設,國內市場重整,武器軍工方面等,終於贏得了二戰的勝利,使美國從一個普通國家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

當然,在1987年美國股市走熊,還沒兩年蘇聯就在美國打壓下跨臺了,當時蘇聯賴以生存的能源出口全面虧損,國際原油居然降到9美元一桶.要知道將國際原油打到9美元,需要多少財力支持,那都是高買低賣.在29年到87年中間還有幾次走熊,因為限於篇幅我就不說許多了.

這說明,像美國這樣的國家,股市走熊和政府的財力是負相關的。政府越有錢,股市就越走熊,政府越沒錢,股市越牛!

有人可能有疑問,那日本股市90年熊市呢,臺灣及東南亞呢?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些國家和地區熊市後,美國是亢奮的發展,超出了美國曆史上的任何時期,彷彿美國有用不完的財力一樣.錢哪裡來的?

再回到我們國內,93年走熊,到96年,國內經濟是大增長.同樣的.2001到2005,股市熊,經濟走牛,國內基礎設施脫胎換骨.但我們國家股市走牛年份呢,往往都是問題叢生的年份,先是90年代初的市場疲軟,96到97年後的亞洲金融危機,99年使館被炸到2000年在國際上奮力搏擊的年代.這次走牛還沒兩年,國內通貨膨脹加上國際經濟走軟.這些問題後面都要拿很多錢去應付,特別是奧運後的一地雞毛,打掃起來那是要費一番周折的。

“紅杏出牆”一旦上跳,股價大漲的爆發力非常強(圖解)


專一而精才能在股市長久生存 !!!

只用最擅長的一種手法,其他都忘掉,久了就會形成夢寐以求的穩定獲利模式 !

假如你對股市運行規律有一定的認識,也能看明白大多數股票的走勢,但你還不能穩定獲利,我建議你只做你最擅長的一種手法,其他的都不做了。只專注一種戰法,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你夢寐以求的穩定的獲利模式。

一入股市總想學全股票所有的技術,以為那樣才行,所以真是很難克服多學技術的強烈慾望。由於咱們的精力有限,很難樣樣精通。炒股是所有參與者智慧的較量。差一點也不行,所以炒股不要搞全能,一定要單項冠軍。炒股到最後一定要從複雜到簡單,把你的全部技術凝聚成一種戰法,或結合自己特長找到一種最適合你的操作系統的戰法,專注一種戰法會使你對它越來越精通。只專注屬於你技術的操作模式的市場機會。不再眼紅市場眼花繚亂的干擾,恪守本分,耐心等待符合你戰法的機會,就像狙擊手在等待目標的出現一樣。其實成功的交易就是用百分之80時間的等待,和百分之20的時間操作。只專注一種戰法會使你的選股簡單了)。雖然你好像失去了大多數機會。其實股市不缺機會,就缺高水平的炒手,但你已能抓住屬於你的機會,只專注一種戰法成功的概率會很高。這樣你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攻防策略。就像佛家講的萬法歸一!

“紅杏出牆”一旦上跳,股價大漲的爆發力非常強(圖解)


做一個會賺錢的散戶,讓莊家去哭

股民中大多數人都是小散戶,資金超過千萬的畢竟是極少數人。股市的博弈環境是非常不利散戶的,因為上市公司的分紅還不夠交易費和印花稅支出,更別說大小非海量減持了。加上大量的很能賺錢的國家隊、大機構、私募和大戶們,他們笑逐顏開的時候,小散戶怎麼能開心得起來!就說去年吧,我在某球上看到收益率翻倍的人是不計其數,我不到50%的盈利簡直不敢喘氣!

小散戶的命運真的就那麼苦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的。因為博弈的結果就是七虧二平一贏。如何讓自己成為那個一,那是相當相當的難。即使滿腹經綸披荊斬棘背水一戰成了一,搞不好一轉眼又成了七,歲月蹉跎,前途渺茫。無論是久經沙場的老股民還是初生牛犢的新股民,都不願意相信自己會走得這樣艱難困苦,但是,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考慮好最壞的情況下自己能承受的虧損,千萬不要忘乎所以陷入絕境的時候才悔不當初。而這樣的事例在股市裡不勝枚舉,令人扼腕嘆息!

出路在哪裡?出路就在不參與博弈!是的,不博弈!我投資去。事實證明,能夠長期靠複利實現資金不斷增長的,基本上都是投資者。散戶最難的和最好的歸宿就是從博弈思維蛻變成投資思維。博弈是和千千萬萬的機構、散戶賭錢,除了少數高手外,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投資只是買自己明白的便宜的賺錢資產,分享企業賺來的利潤,另外利用牛熊轉換的時機低買高賣獲得額外的市場收益。這樣就簡單多了,只要買得便宜,企業一直在賺錢你就虧不了,牛市來了你就大賺特賺了。

道理很簡單,但願意這麼做的人始終都是少數人。因為沒有人覺得自己不夠聰明,都在想方設法贏對手的錢;也沒有人看到每天的賺錢機會而無動於衷,都想盡快發家致富;更主要的是大多數人沒有耐心等待複利的“奇蹟”,總是想抓住大牛股。我也是從開始不懂道理胡亂操作導致虧損累累,到懂了道理卻不願意這樣慢慢等待導致收益反反覆覆,再到真心實意去改變自己,踏踏實實去投資實現穩定複利,過程有些曲折,但結局還是美好的。

想做一個會賺錢的散戶,就要堅決改變自己過去的思維學習投資。投資都說好公司好價格,簡單一句話卻難倒很多人。其實如果要求收益率不太高的話,可以從“簡單”投資起步:好公司就選20個利潤最大的上市公司,它們絕對是好公司。好價格就是在近幾年的最低市盈率或者市淨率附近買,再簡單就10倍以下市盈率向下買;賣出就在近幾年市盈率或者市淨率高位,或者利潤翻倍以後慢慢賣。熊市低估時買,牛市高估時賣也是一種參考。這樣做,幾年以後,虧損是很難的了,賺多少就看運氣了。

好公司一定要選利潤幾十億、上百億的大型企業,不要去選那些講故事的企業。績優大企業比較穩定和可靠,講故事的企業就靠炒作然後股東減持,留給投資者一地雞毛。投資是需要從低估持有到高估的,但股價卻是大幅波動的。選大型績優股的好處就是當股價出現大幅下跌時,自己知道股票價值還在增長,越跌越便宜還可以加倉,所以拿得住。但持有故事股則不同,越跌利空消息越多,業績變臉越快,股價越跌反而越貴了,拿也不是割也不是,長期煎熬的感覺真是不好受,往往就倒在黎明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