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曹魏後,劉禪晚年是如何度過的?

三國戰亂時代,很多人想要建功立業,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但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只有一個曹操,一個劉備,一個諸葛亮,一個司馬懿,一個司馬昭,一個司馬炎,只有這幾個人想著要統一天下,要解救萬民,其他人,誰這麼想?就連孫權也只是想著守好江東的地盤,只是順便稍微的擴大點地盤,僅此而已。

投降曹魏後,劉禪晚年是如何度過的?

而劉禪呢?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看,為了襯托劉備正統、諸葛亮的智慧,蜀國無力迴天的結局,劉禪被描述成一個昏君形象,不理朝政,聽信宦官,整體沉迷於酒色之中,從此坐實了劉禪的昏庸無能。

投降曹魏後,劉禪晚年是如何度過的?

實際上,劉禪並非昏君。他在位之時,蜀國已經內憂外患,魏國又如日中天,他根本無力迴天。所以他選擇了投降。

公元263年,鍾會、鄧艾大軍南征蜀漢,劉禪投降,蜀漢滅亡。《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記載,蜀國滅後,司馬昭這樣處理劉禪:

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

之所以讓劉禪等人遷往魏國都城洛陽,一個當然是方便監視和控制,一個是防止蜀漢舊臣反叛。這一舉措簡直就是一舉兩得。劉禪到了洛陽後,被封為安樂縣公,劉禪深知司馬昭的意圖,晚年在洛陽安分守己,最終安然度過餘生。

期間,司馬昭還安排了一場宴會來試探劉禪,《三國志·蜀書·後主傳》也有相關記載: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就是司馬昭宴請劉禪,席上表演蜀國的節目,蜀國舊臣都深以亡國為悲,獨劉禪喜笑自若,這下子司馬昭徹底放心了。

投降曹魏後,劉禪晚年是如何度過的?

271年,劉禪去世,晉武帝司馬炎在他的墓中放了3樣東西,分別是犀牛角的酒杯、舞女穿的長裙以及草鞋,前2樣是諷刺劉禪沉溺酒色,至於第3樣,我們知道,劉備剛開始就是賣草鞋的,後來拼命奮鬥才有了蜀漢的基業,這裡當然是暗諷劉禪把劉備的基業全部葬送。

生於亂世之中,劉禪並非曹操一類的梟雄,他有才,但並非雄才,若是生在太平時期或許可以有一番治國作為,但環境給了他太多的阻礙。終究他和普通人一樣選擇了平安一生,這何嘗不是一種聰明的選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