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在秦嶺古道中,曾留下了歷代文人的身影,每一個人的感受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優美的風景和古道的趣味卻是相同的。

這裡是1938年,正當抗戰時期,一位名叫李引之的文人,他不同一般的旅遊筆記。

當時,他從西安出發,前往漢中的城固,去西北聯合大學任教。

我們隨著他的記述,做一次別樣的旅行。

《秦嶺古道行》

李引之

這是我由長安(西安)出發到陝南一路的感想。這一路之上,雖然時間倉促,無暇調查各地風土人情,而山水風景,卻頗引人留戀,爰記述之,以供讀者之臥遊。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寶雞東關隴海飯店(抗戰時期)

從西安出發,憑著隴海火車,絲毫不感困難,車行半日即到達寶雞。下了車已是晚上九點以後,旅館小店,都有人滿之患;若非早有準備,露宿街頭恐怕是免不了的。

寶雞是現在隴海鐵路的西頭終點,控制著由此經過的西蘭公路,和往南經漢中到成都的寶成路。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寶雞(民國時期),遠處是渭河、秦嶺

寶雞縣城背山臨水,和秦嶺隔河相望,頗有相當景緻。市街情形,東關較城內為熱鬧,因其逼近車站,飯館旅館業非常發達;尤以旅館生意,大有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勢。

因為一方面火車上的客人是源源而來,一方面公路上的汽車卻不能多開,許多旅客便多留在旅館裡。

旅客乘車,須先向汽車站登記,領到登記證後,按號依次序乘車。在某一個時期,聽說差不多每日有三四百人在輪流的候車,這樣人越聚積越多,因此客人有候到七八日甚至十餘日,才能走了的。

寶雞所有的旅館,雖亦不算少,可是大多數被久住的妓女們佔著,後到的旅客們,便行不得,也住不得。最近當局為解決這個困難,曾加派不少客車,這確是合理而必要的事情。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蜀道圖》中的寶雞

從寶雞到漢中(南鄭縣),全程二百五十餘公里,中經鳳縣、留壩、褒城三縣的轄境,及鳳縣和留壩兩個縣城。至於公路,除從寶雞到秦嶺腳下的幾公里,和從褒城站到漢中的十幾公里外,其餘完全是山裡蜿蜒曲折的走著,一路經過三個大嶺——秦嶺、酒奠梁和柴關嶺。其餘都是兩山夾著的深溝,僅有山水草木,足資瀏覽而已。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秦嶺(1936年)

秦嶺是劈分關中和漢中成為兩部的一座有名大山,寶成公路跨頂而過,由下而上,步步登高,約摸有十幾裡,便至山巔。

公路是曲折盤旋,直溯水源,夾岸草木,紅綠雜陳,所謂"青山綠水"者是也。自山頂回頭俯視,又有淡淡雲海瀰漫著,白色的公路像羊腸,又似蜿蜒的長蛇,忽隱忽現,斷斷續續的擺在眼前,煞是好看。

忽過了山頂,又是一種風味,地勢較寬,也較平坦,至約八十公里處,便是鳳縣。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鳳縣(1914年)

鳳縣是一座古老的土城,在山坡腳下,城的半壁是山坡,從城外可以看見那高出城垣荒丘。城牆全系土質,矮而且老。

汽車穿城而過,除了守門的衛兵和飄揚著的國旗而外,看不見有櫛比的街道,也看不見有稠密的人煙。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秦嶺人家(1935年)

由此前行至一百公里的雙石鋪,是唯一的大站,旅客和車輛,至此同受檢查。旅館也有兩三家,可以小吃;如果天晚住宿,還有兩家旅館可停息。然而這裡村落卻是不大,不過是因為控制著交通的樞紐,是慢慢的繁榮起來的。

這一段經過幾個村莊矮牆茅屋,不足觀瞻,但"擁護中央政府抗戰到底"的標語,卻到處可以看見。至於田間作物,則以稻麥玉蜀黍(玉米)為多;柿子樹也很不少。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酒奠梁(1936年)

再前行有漸漸上爬,至最高處,曰酒奠梁。汽車路沿著山嘴,路既崎嶇,坡度亦大;下視則深溝萬丈,膽悸心驚,但公路甚好,大可安慰。

跨過酒奠梁,又是山溝。往前則山水景緻,漸入佳境,花草樹木,綠蔭滿山,潺潺流水,左右逢源。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柴關嶺(1936年)

最有趣的,山峰滿蓋綠樹,重重疊疊,不見山石。行人盤桓其間,大有飄飄欲仙之致,此柴關嶺一帶之大觀也。道路雖螺旋曲折,但不若酒奠梁一帶的令人擔心矣。

過了柴關嶺以後,有一帶平溝,良田美池,垂柳濃松,儼如世外桃源。男女老幼,無不在怡然自樂,若非有每日公路上往來的客人,有時傳播些國家大事,大概怕連日本這個名稱也想不到,不用說國難了。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張良廟(1936年)

這一帶更引人入勝,畫景天成的古蹟,便是有名的廟臺子。

廟臺子是在約二百公里處的一個大站,小店旅館尚有幾家,村子並不怎樣大,但在這條公路上卻是有名的去處,地方因張良廟而得名,廟系依山而建築,頗為宏大,其最高處的校書檯,遠遠望見於濃蔭的叢林中,最為有趣。惜車不停留,不得作竟日遊,茲為遺憾耳。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留壩縣(1932年)

復前行至百七十公里處是留壩縣。留壩縣城也,是依山而建,局而雖不甚大,但卻新而整齊。

公路繞城而南,南關有汽車站,房屋整齊,街市還算熱鬧。附近全系稻田,耕地亦較廣大。至此而下,順峽而出,一路傍山沿水,曲折繞彎,有幾處山峰峭立,也有幾處清流怒濤,均足大壯行色。

經過的村莊,較大者只有居民一二十家。有好多卻在山麓水涯,搭起一兩間小小的茅屋;他們出入的道路極狹而不顯,幾乎看不出來。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秦嶺中的渡船(1935年)

兩岸往來,是憑著幾根木頭穿在一起的小船,有時尚有繩渡,但以人煙稀少,往來無多,其生活之冷淡與簡單,也可想可知矣。

傍出峽谷,有座新式的大橋,在這天然境界之內,有這樣新的結構,可算是別有洞天。附近的古蹟,是石門,鼎鼎大名的石門銘,石門頌,就在這裡刻著,因為不在汽車經過的地方,所以沒有望到。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古鎮遠眺(1935年)

在此二百幾十公里的長途中,無非是攀山越嶺,繞道懸崖,有些地方真令人提心吊膽。幸而公路新成,坦然平滑,加以沿路風景,出處可人;所以整日行程,出處使人留戀,還不覺得怎樣苦楚。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褒城臨時車站(1937年)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褒城(1935年)

出了山谷,便是褒城車站,豁然開朗,另一個世界,已帶有江南風味。

褒城縣隔河相望,人煙稠密,已不類山中冷寂矣。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漢中(南鄭)城地圖(民國時期)

距褒城四十里便到了漢中。

漢中是個古名,如今是叫南鄭縣,但一般人仍以漢中府名之。縣城在漢水之陽七八里,市街繁華,人煙稠密,為陝南冠。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漢中教堂(1910年)

城內建築,以意大利天主教堂最為堂皇富麗,陝南一帶,可稱僅有。外國傳教士之毅力,實是足令人欽佩者也。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南鄭(漢中)車站(1935年)

東關街市繁華,不亞城裡。本地為陝南山品集散之所,亦為各地交通之樞紐,以寶成路而通陝南關中,因漢水而連甘肅及湖北。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漢中裝載貨物的渡船(1910年左右)

東去城固七十華里,有漢白公路可以直達,惟以天雨較多,路旁全系稻地,路基未固,有幾段泥濘不堪行走。大批貨運均由漢水上船。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漢中華杆(1936年)

至單人行動,則以二人抬之滑桿式小轎代步,亦較便利。普通漢中、城固間往來,每一付滑桿,約需腳力二元上下。但一般抬滑桿者,則苦狀難言。然多不事積蓄,染有嗜好,亦無怪其生活之每況愈下也。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抗戰時期,城固)

城固緊鄰漢水,城池並不算大。但近來人口增多,市面稍呈戰時繁榮之象。西北聯合大學(西北大學)在此的師生人數,頗為不少。

秦嶺古道行——1938年赴西北聯大的旅途

西北聯合大學教學樓(抗戰時期)

聞該校近有工程學術推广部之設,由胡庶華、李書田諸先生負責籌備,廣羅人才,分門別類,計劃促進建設,並擬辦理各項實業,果能努力實幹,以若許人力,當能得收大效也。

以上所記旅途所經,大概如是。此行在餘鬧鐘最深之一感想,覺吾國地大物博,錦繡河山,無處不可愛。惟自抗戰以來,倭寇肆虐,凡我昔日之精神都市,與繁盛區域,大都淪陷敵手,橫遭摧殘,留此半壁山河,作為今後抗戰根據地,以此而圖吾國家民族之復興,正其地,亦正其時。我同胞其各奮起,努力爭取最後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