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是漲還是跌?看這三大指標就夠了

繼西安“一房難求”之後,橫盤了多年的長沙也被媒體曝出樓市庫存告急。

而由此引發的開發商捂盤惜售等行為逐漸增多,不僅如此,還發生了很多亂象。之前成都、西安的誇張就不說了,最新的如杭州,搖號最高凍資1700萬……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認為,天津的人才引入政策,似乎正在醞釀著房價走俏的趨勢。

這逼得主管部門沒法坐住。此前,在約談了成都、太原後僅僅10天,非工作日,上上週六,5月19日,住建部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成都等地調控被迫持續加碼,市場預計,更密集的調控潮正在路上。

調控是逼不得已,深化、繼續調控甚至可以說是被迫,因為市場太瘋狂。而為何走到今天?一定是有原因的,來時的路值得思考。

樓市是漲還是跌?看這三大指標就夠了

今天,槓桿遊戲就從幾個維度去覆盤一下,庫存告急是是怎麼一步步形成的。

1、住宅用地出讓和成交面積近幾年一直在大幅下滑,直到2017年才回升,但依舊雙雙不如近7年的第二供地高峰年2012,更別說最高峰時。首先,槓桿遊戲想帶各位杆友看一下,近些年的宅地出讓和成交情況。

為什麼要關心土地市場?道理很簡單,有多少宅地供應,決定未來市場預期;具體成交多少宅地,決定未來真實住宅供應。

而這兩點,對於開發商來說就是房價大概怎麼定,未來怎麼拿地?譬如拿還是不拿,拿更少還是拿更多?

對於購房者、投資者來說就是,房價到底是漲還是跌?

2、住宅施工面積2014年後至少也經歷了2年下滑。供了多少地、實際成交了多少,最終都會反映到施工面積上。

既然在增長,我國是期房銷售為主,那麼表面看,總的市場供應,按說還是該略有增長。情況卻是緊俏,問題出在哪兒?

1.此前去庫存、降息降準、政策鼓勵,導致剛需、投資購房都增長很快;

2.結構性問題,總的施工面積不代表具體某個城市、區域。比如我國主要熱點城市,這些年無論供地還是施工面積看,供給一直是比較緊張的。

3.加上調控、限價因素、人才房票,二手房、新房價格套利空間出現,這逼著人投資房子。都覺得買到新房如同股市打新,買到就是賺到……

所以,新房限價是不是還有必要?還原真實市場價格、杜絕簡單博傻式的套利。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新的調控策略,把長效機制搞更好,是不是更利於房地產的穩定?

3、減少的住房施工面積還去了哪兒?如上文第二部分所述,槓桿遊戲簡單分析了為何出現至少連續2年的,住宅施工面積下滑。

2011年時,我們非常注重保障房的建設,特別是公租房。那個時候我們確定了2條腿走路,一條市場,也就是多供地土地。如上文第一部分數據顯示和分析的,當時宅地供應增加非常明顯。

小結:也正是因為宅地供應、住宅供應結構這些年的變化,以及此前去庫存、降息降準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樓市走到了今天——部分城市庫存告急、供不應求……

未來房價怎麼走?且看當下和未來的宅地供給,看未來供應的結構,看貨幣和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