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一代名园南京芥子园原址究竟在何处?

“说到园林中的私人园林,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李渔。”

“南京记忆”:一代名园南京芥子园原址究竟在何处?

老门东三条营附近

芥子园原址在何处?

“李渔50岁时从杭州迁居南京,客居金陵20多年。他在金陵营建了自己的私宅——芥子园。”

黄强表示,经历历史的沧桑,李渔的芥子园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芥子园在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地位却没有动摇,李渔在南京的文化活动与南京这所历史名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李渔移居金陵,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建筑芥子园。那么,芥子园究竟在何处?现在已经无法寻觅。

“从李渔的文字记录中可以推测芥子园的大致位置。”李渔曾为芥子园作联,对联云:孙楚楼边觞月地,孝侯台畔读书人。李渔《芥子园杂联》小序云:“孙楚酒楼,为白门古迹,家太白觞月于此,周处读书台旧址,与余居址相邻。”

黄强认为,孙楚酒楼,南唐以后其古迹已废,在今水西门一带,与周处读书台相去甚远。他推论芥子园在周处读书台的侧面,“无论是在东侧还是西侧,两者都不是紧邻,因为在李渔之前,纪伯紫(纪映钟)已居于周处读书台侧,芥子园后来建于纪伯紫别业旁。”可见周处读书台、纪伯紫别业与芥子园顺序并列。

因此,芥子园的旧址在老虎头43-8号东侧或西侧方圆三四亩地以外的地方。今天的周处读书台遗址位于南京中华门内东侧娄湖头(俗称老虎头)一处围墙内,门牌号码老虎头43-8号,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芥子园建于何时呢?黄强表示,芥子园建于康熙七年戊申七夕之前。为了营建芥子园,李渔筹备了资金。据有关记载,李渔在游西秦前,已经筹划买下芥子园所在地,但是苦于资金不足,西秦之游没有白去,终于筹集到资金,至于这笔资金向谁化缘的,没有说明。资金又筹集了多少,也没有明确,但是,筹集的资金还是可观的,“不足营三窟,惟堪置一丘”,买上三两座庄园是不够的,但是购置一丘之地,绰绰有余,因为芥子园不过“一丘”。

“南京记忆”:一代名园南京芥子园原址究竟在何处?

芥子园景色卓然可观

黄强表示,芥子园的名头很响,但是它的规模却不大。芥子园占地不过三亩,室居其一,石居其一。园内房屋有两进,居室有楼阁、平房。园内还有浮白轩、栖云谷、月榭、歌台等建筑。栖云谷是与房屋相连的假山石洞,洞上有空穴,水置其中,流淌出来,形成滴水的景观,怪石花草点缀园内。

最妙的是在山脚碧水环流,水边石矶俯伏的假山石矶上有雕塑高手为李渔塑造的一尊执竿垂钓的坐像。李渔十分欣赏自己的这一巧思:“有石不可无水,有水不可无山,有山有水,不可无笠翁息钓归休之地,遂营此窟以居之,是此山原为像设。”在园林中出现人物雕塑,尤其是园主人的塑像,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次标新立异的重大突破。

芥子园占地小,房屋布局之后,虽有花园的设置,毕竟空间有限,开辟较大面积的水塘不现实,只能够开挖一水池,种植数枝荷花,弥补视觉的缺憾。

不仅如此,其他植物的种植也是因陋就简,芥子园种植相对多一点的植物是石榴,因为石榴喜高而直上,不占芥子园的空间。根据李渔的记录,芥子园之景卓然可观。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代名园,自李渔移居杭州后,几易其主,迭经洗劫,终于湮没,至民国初期已是一片菜园。现在,作为芥子园遗址所在地——中华门内老虎头一带,已是高楼林立,芥子园早已毫无踪迹可循。

“南京记忆”:一代名园南京芥子园原址究竟在何处?

老门东的拴马石

芥子园还是个“剧院”和“出版社”

李渔置业建筑了芥子园,芥子园也成就了李渔的学术、文化的辉煌成就。

黄强表示,芥子园家乐当时非常有名,李家班“两三秦女善吴音,又善吹箫与弄琴。曼声细曲肠堪断,急管繁弦亦赏音。”康熙年间,“金陵剧坛的知名人士首推李渔,金陵出名的家乐首推芥子园家乐。”芥子园家乐班的演出活动颇为频繁,其演出范围不仅在金陵,还去过河北、陕西、山西、浙江等地,可见其影响与声誉。

李渔在南京生活期间,还营建了芥子园书肆,不仅刊印自己的著作,而且精刻精印《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著作。鼎鼎大名的《闲情偶记》就是李渔自己刻印的,其他如《李笠翁十种曲》,包括《风筝误》、《蜃中楼》、《凰求凤》、《比目鱼》等十种曲。

李渔从金陵移居杭州后,芥子园转让他人,然而芥子园书肆仍然存在,历届业主仍然用芥子园的品牌刊印书籍,有《笠翁一家言全集》、《芥子园画传》初集二集三集、《镜花缘》、《西湖佳话》、《十竹斋书画谱》。芥子园自制的信笺极其雅致,受到后人的推崇。目前,芥子园已经在老门东三条营蒋百万故居西侧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