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二虎”逼死王延璋

在大洪山西麓的張集境內,有幾座奇山怪嶺,名曰“五龍貫”、“臥駒灣”、“狗腳圍臺”、“二虎山”。說起它的來歷,已是千年有餘了。

相傳唐朝末年,昭宗昏庸,朝綱不正,奸臣弄權,忠良受害,百姓遭難。四方英雄揭竿而起,那時,有位少年英雄姓王名延璋,早有拯國救民之志,但無門進取,只得擺渡與漢水牙口,邀集一夥貧苦漁民,打富濟貧。

一日,延璋站立船頭,只見一人身騎高頭大馬,手持一杆長槍,腰懸一口寶刀,要來渡河。延璋一看,心中暗想,這定是朝廷將官來鄉間,搜刮民財,我不如將他打落水中,將他的衣物銀兩散給窮苦百姓。於是,將船劃至岸邊,開言道:“我這兒擺渡有個規矩,名曰三渡不三渡。”那人問道:“何謂三渡三不渡?”延璋答道:“一、渡人不渡槍;二、渡馬不渡裝(馬鞍行李);三、渡單不渡渡雙。”那人一聽,心中早已明白,說了聲:“就依你。”丟下馬匹行李,放下寶刀,隻身一人跳上船來。船至江心,延璋將船一停,“刷”的一聲,從船艙內抄起一根碗口粗細的船蒿,猛的向那人頭打來。他那裡曉得,這人不是別人,乃是“中書令”李克用的第七個養子,赫赫有名的無敵大將軍,三州節度使李存孝。

“五龍二虎”逼死王延璋

李存孝見蒿打來,輕輕用胳膊一隔,便將那蒿拉成了一個大彎弓。他又順手將蒿奪來,兩手用力一扯,不僅將鐵蒿扯直,而且還扯長了兩尺。李存孝將蒿一摔,一聲冷笑:“量爾這等本事,安敢害我李存孝。”延璋一聽,來將是李存孝,倒身便拜:“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冒犯,望乞恕罪。”李存孝道:“本當饒你一條命,怕爾日後反大唐。”“我若日後反大唐,五龍二虎逼死我王延璋。”俗話說:“好漢惜好漢。”王延璋順口對天發了一誓。李存孝也不計較,兩人情投意合,便結拜為兄弟。李存孝年長為兄,王延璋年幼為弟,延璋從此棄船從戎,也是一名驍悍異常的猛將。

話說延璋隨存孝,存孝隨克用,為保大唐,破龐勳,剪黃巢,黜襄王,戰功赫赫,不但未得加封,反而加討。李存孝被奸臣張存信所害,無從申訴,受五牛分屍重刑而死。延璋見朝廷如此昏庸,心中大怒,便扯旗造反,興兵反唐。但“流水溝”一戰,由於寡不敵眾,被官軍殺散,延璋只剩下一人一騎,順漢水一條汊河東上,投奔大洪山,想招兵買馬,東山再起。

“五龍二虎”逼死王延璋

那奸臣張存信與李存孝原是同僚,都在克用幕下。他素知王延璋勇悍不亞於存孝。延璋東去,張存信深知是禍,暗中巧施一計,加害延璋,以除心頭後患。

於是,他派兵有意攆著王延璋順漢水河汊逃奔大洪山。這一天,延璋行至一地,只見五座大山一字形矗立河頭,河水從中間一山泉眼中噴出。一位道士站立泉頭,厲聲喝道:“王延璋,這裡名曰‘五龍貫’,乃是五條真龍在此,吾奉帝詔,在此候真龍現身登基。你已犯五龍相逼之咒,還不下馬受誅,更待何時?”

王延璋一聽五龍在此,心想不是久留之地,於是策馬繞身而過,又行二十餘里,來到一條峽谷之中。那馬突然臥地不起,延璋正要持鞭擊馬,那馬突然產出駒來,後人便把這條山溝叫做“臥駒灣”。延璋見馬產駒,身無坐騎,只得牽馬抱駒,走出山溝,來到一片平畈之上。行走半里,被一條土嶺擋住去路。延璋上得嶺來,四下觀看:左右兩山如虎俯視,前有一河一橋,橋頭一廟擋道,廟內突然出來一位土地,上前道:“來者莫非王延璋嗎?”延璋答道:“正是。”土地道:“王延璋,你左右名曰二虎山,這河名叫五龍河,這橋五龍橋,這廟名叫五龍廟。你腳下土嶺名曰狗腳圍臺,你本是一隻獐鹿超生,狗已將你圍住,你又應‘五龍二虎相逼’之咒,當死於此地,此乃天命也。”

說罷,入廟掩門。這時橋下跳出五個青面獠牙,手持長棍短棒,口稱是“五龍”奉詔來向延璋索命,延璋急待迴避,兩邊山上又下來兩個牛頭馬面,手持鬼頭大刀,口稱“二虎”奉詔來拿延璋。於是四下鬼哭狼嚎,殺聲震天,王延璋人困馬乏,又無坐騎,群鬼逼來,料難敵過,於是大喝一聲:“大丈夫當戰死於沙場,豈能死於鬼怪之手乎。”拔刀斬馬於左,拆槍擲地於右,自刎於中。

原來此山、嶺、河、廟皆都無名,乃是奸臣張存信原知延璋從戎發誓一事,遂命家將在延璋逃洪山之道上,選擇了幾座奇山怪嶺,隨意封名,又命家丁裝成五龍二虎、道士、土地一路來逼延璋。王延璋出身武夫,但深信天命,又不識計,可憐這位英雄勇士,竟死於奸臣的“天命”之手。後人為了紀念王延璋,便在狗角圍臺上築起了三座大墳,傳說是一墳葬馬,一墳葬槍,一墳葬人。

“五龍二虎”逼死王延璋


分享到:


相關文章: